超强台风荷贝 (1979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台风荷贝(1979年)
Typhoon Hope(英文)
已达巅峰强度的荷贝
已达巅峰强度的荷贝
十分钟平均风速
台风JMA205 km/h
(110 kt
超强台风 (HKO240 km/h
三分钟平均风速
气旋风暴 (IMD75 km/h
二分钟平均风速
超强台风 (CMA235 km/h
(65 m/s
一分钟平均风速
超级台风 (JTWC240 km/h
(130 kt
超级强烈台风CWB240 km/h
(67 m/s
概况
形成日期1979年7月24日
消散日期1979年8月8日
最低气压900 hPa
瞬间最大阵风295 km/h
影响
影响地区关岛、太平洋群岛托管地、菲律宾、中国台湾、英占香港、葡占澳门、中国大陆(华南)、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孟加拉
1979年太平洋丶北印度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超强台风荷贝(英语:Typhoon Hope,国际编号:7909,台湾编号:7908,中国大陆编号:7908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9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Ising)。荷贝是纪录上少有同时影响两个大洋的热带气旋。荷贝于1979年7月27日(UTC)在关岛西南,约东经145度上形成,经过吕宋海进入南海前一度达至超级台风强度。荷贝在中国台湾及菲律宾皆有造成损失,横越南海后在广东深圳登陆[1],是上世纪70年代吹袭香港最强的台风之一。之后荷贝进入中国大陆,并且在广西减弱成一热带低气压。但荷贝并未像大多数的台风在登陆后迅速消散,其残余部分继续向西移动,为中南半岛北部带来大雨,穿越越南老挝缅甸孟加拉后再进入海面,在孟加拉湾恒河口浅岸处再次增强为一气旋风暴(热带风暴)。荷贝于1979年8月7日在印度加尔各答再次登陆,最终于8月8日在东经85度附近的印度北部消散,距离其源地足有六分之一个地球。是战后及上世纪70年代侵袭香港及华南沿岸最强的台风之一。

发展过程

贺璞登陆中国广东省的一刻的雷达影像

1979年7月25日,关岛西南出现一热带扰动。美军气象侦察机进行侦察后,在当天中午(世界时)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之后荷贝曾一度减弱,

7月28日,再次增强至热带低气压强度。

7月29日,另一次侦察得出荷贝中心气压为972百帕,持续风力达每小时约130千米,中央密闭云区直径约220千米。当天中午(世界时)荷贝被升格为台风。之后荷贝移动速度逐渐加快。

7月30日,荷贝开始以每小时26千米的速度向西北移动,并且迅速增强。

7月31日早上7时半(香港时间),荷贝的中心气压降至926百帕,持续风力每小时约157千米。中央密闭云区直径约330千米,环流直径约1110千米。至当日下午2时(世界时06:00),其中心风速达每小时213千米(即115海里),即达至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之“四级飓风”强度。6小时后的另一次气象侦察得出荷贝的中心持续风力为约每小时240千米(130海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遂将荷贝升格为超级台风等级。[2]同时荷贝的中央密闭云区缩减至只有直径约280千米,环流约740千米。估计当时荷贝中心的阵风可能达每小时约295千米。

8月1日下午(当地时间),荷贝经过台湾以及吕宋之间的巴士海峡,其风力并稍为减弱。荷贝在台湾恒春半岛以南80千米掠过,当地测得持续风力每小时74千米,阵风每小时159千米。菲律宾的巴丹群岛距离荷贝中心只有28千米,造成当地至少2人死亡。

进入南海后荷贝转向西北偏西移动,并且进一步加快至每小时33千米。8月2日早上,荷贝的中央密闭云区直径缩小至185千米,中央气压则升至920百帕。其中心持续风速估计仍为每小时约205千米左右。随后荷贝的移动速度再加快至每小时52千米,其后在深圳登陆,并以时速31千米的速度由东向西横越香港新界南部,然后在珠江口西岸再登陆,以每小时约40千米的速度横过广东南部,在广东的37个县造成灾情,100人死亡,50,000间房屋受损。

之后荷贝在广西减弱成一热带低气压,其残余部分穿越越南老挝缅甸孟加拉,进入孟加拉湾后再次增强为热带风暴,最终在印度北部完全消散。

影响

台湾

当地发布之台风警报:海上陆上台风警报

台湾东部及中南部地区皆有出现强阵风及淹水,有房屋、作物受损。总计造成一人死亡。

英占香港

  • 当地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十号飓风信号
  • 最接近当地时间:1979年8月2日下午2时45分[3]
  • 最接近当地位置:皇家香港天文台总部之西北偏北10千米(掠过香港境内)

天文台在8月1日下午3时30分悬挂一号戒备信号,当时荷贝集结在香港之东南偏东约780千米,当时普遍吹和缓西至西北风。随着香港开始风势清劲,天文台在同日晚上10时正改挂三号强风信号。翌日清晨5时左右转吹偏北风,天文台于早上7时正改挂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警告烈风迫近。由于受地形屏障,香港大部分地区风力较弱。

随着开始转吹西北风,天文台于早上11时正改挂八号西北烈风或暴风信号取代八号东北信号。风势在随后来一小时迅速增强至接近烈风程度,大老山及长洲分别录得每小时135及109千米的阵风。随着转吹西至西北风,大部分地方都感受到台风的威力,天文台在下午12时35分改挂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天文台于下午1时正改挂十号飓风信号,当时荷贝集结于香港以东约60千米。风力急剧增强,随后一小时达飓风程度。天星码头、天文台、横栏岛及大老山分别录得每小时167、174、196及194千米的阵风。

荷贝在下午1时30分横过大鹏半岛,并在2时10分登陆西贡半岛,经过沙田,并在2时45分最接近天文台总部,位于天文台总部西北偏北约10千米。随后风眼经过荃湾、深井及屯门,并横过珠江口。[4]

位于风暴中心以南的地区,下午风向转为西南,再转为偏南。赤鱲角、横栏岛及长洲分别录得每小时206、189及185千米的阵风。海平面气压在风眼过后迅速回升。风力随即下降至飓风程度以下,天文台在下午4时45分改挂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取代十号信号。随后数小时继续吹南至东南烈风。当荷贝远离香港时,天文台在晚上8时05分改挂三号强风信号取代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晚间仍然普遍吹强风,风势在8月3日早上缓和。三号信号在清晨5时30分除下,当时荷贝集结在香港以西约500千米。

8月1日香港天晴炎热,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32.1度。翌日早上转为多云,开始有微雨。当荷贝横过新界时,中午时份有猛烈狂风骤雨,雨势较大。狂风大骤雨一直持续至晚上7时左右,晚间雨势减弱并较不频密。翌日仍然多云,间中有大骤雨。

在荷贝袭港之中,12人死亡,260人受伤,800人无家可归。荷贝中心风力强劲,维多利亚港内多数地方俱录得飓风,港内船只严重损失,18艘远洋船在海上碰撞,9艘在飓风中扯断链在海中漂浮,2艘搁浅。 其中1艘10,000吨的希腊货船撞向尖沙咀天星码头后在九龙公众码头搁浅。超过100艘小艇沉没,200艘受损。5条维多利亚港内的海底电缆被船只拖行的锚链损坏,19,000条电话线失灵。油麻地危险品仓库内的270罐氰化物被大浪卷入海中。新界及香港皆有停电。新界作物损失严重,约75%的作物受损,亦令来往深水埗至上环(威利麻街)的渡轮因上环威利麻街码头被摧毁而永久取消。

葡占澳门

当地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信号: 十号风球

中国大陆

深圳

在荷贝吹袭深圳期间,造成2人死亡,47人受伤,2333间房屋倒塌,25772间房屋损毁,8286亩田受浸,2艘船沉没,100艘船损毁。全深圳市停电停水,交通受阻,估计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人民币。

热带气旋警告使用纪录

英占香港

皇家香港天文台 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上一热带气旋 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
    1979-08-02 12:35-13:00
下一热带气旋
台风爱茜 台风爱伦
台风爱茜 十号飓风信号
    1979-08-02 13:00-16:45
台风爱伦

葡占澳门

澳门气象台 热带气旋信号
上一热带气旋 九号风球
    1979-08-02 13:15-15:10
下一热带气旋
台风爱茜 台风爱伦
台风露比 十号风球
    1979-08-02 15:10-18:45
台风爱伦

注解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1], Unisys Track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