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列表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下表为本信号列表,热带气旋套上黄色背景表示最终引致香港发出十号飓风信号粗体名字表示澳门气象局亦为该热带气旋悬挂九号或以上风球。最接近距离用罗盘方位及公里表示、平均风速及最高阵风以公里每小时计算、瞬时最低气压以百帕斯卡表示、雨量则以毫米量度,数据均以天文台总部所录得为准[1]。1979年荷贝及以前的九号风球采用夏令时间(即香港时间+1小时,本表已调至香港时间)。因应天文台在2009年起,在热带气旋分级增设“强台风”及“超强台风”等级,表内热带气旋强度将以新分级制显示。2009年及以后的热带气旋会以天文台热带气旋年刊为准,2009年前则以天文台警告及信号资料库为准。

六号信号(1917-1930)/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1931年至今)发出纪录

次序(历来) 次序(改制或二战后) 年份 强度 热带气旋 最接近距离(km) 最高每小时平均风速(km/h) 最高阵风(km/h) 瞬时最低气压(hpa) 雨量(mm) 悬挂/
发出时间
除下/
取消时间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失踪人数 备注
1917年设立六号信号
1 1 1917 待查 丁巳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8月13日 05:43[2] 8月13日 18:20[3] 待查 待查 待查
2 2 1918 待查 戊午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8月15日 00:35[4] 8月15日 05:35[4] 待查 待查 待查
3 3 1919 待查 己未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8月22日 00:05[5] 8月22日 06:00[5] 待查 待查 待查
4 4 1921 待查 壬戌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7月23日 23:23 7月24日 05:32 待查 待查 待查
5 5 1922 待查 壬戌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7月12日 07:50[6] 7月13日 08:20[7] 待查 待查 待查 历史上本信号最长生效纪录(24小时半)
6 6 1922 待查 壬戌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9月20日 15:25[8] 9月21日 03:10[8] 待查 待查 待查
7 7 1923 待查 癸亥风灾 南120[9]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7月2日 06:00[10] 7月2日 14:40[11] 0 1[12] 0
8 8 1923 待查 癸亥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7月21日 19:15[13] 7月22日 12:30[13] 0 0 0
9 9 1923 待查 癸亥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7月27日 01:20[14] 7月27日 16:00[14] 0 0 0
10 10 1923 待查 癸亥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8月18日 08:23[15] 8月18日 09:00[15] 待查 待查 待查
11 11 1926 待查 丙寅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7月22日 06:15[16] 7月22日 07:35[16] 待查 待查 待查
12 12 1926 待查 丙寅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9月27日 04:43[17] 9月27日 06:32[17] 待查 待查 待查
13 13 1927 待查 丁卯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7月25日 02:16[18] 7月25日 04:12[18] 待查 待查 待查
14 14 1927 待查 丁卯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8月20日 07:35[19] 8月20日 10:35[19] 15 22 待查
15 15 1930 待查 庚午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7月24日 11:16[20] 7月24日 21:15[21] 待查 待查 待查
1931年全面改制,由六号信号改为九号信号
16 1 1931 待查 辛未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8月1日 09:48 8月1日 11:14 待查 待查 待查
17 2 1931 待查 辛未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9月2日 12:12[22] 9月2日 16:15 待查 待查 待查
18 3 1931 待查 辛未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11月11日 15:25 11月11日 19:25 待查 待查 待查
19 4 1933 待查 癸酉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9月20日 09:53[23] 9月20日 11:57[24] 待查 待查 待查
20 5 1939 待查 己卯风灾 东南偏南65 65 119 989.0 108 11月23日 10:05[25][26][27] 11月23日 11:30[26] 2 1 0
11月23日 15:50[25][26] 11月23日 16:15[26] 最短九号信号(25分钟;与1979年超强台风荷贝并列)
21 6 1940 待查 庚辰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8月21日 06:18[28][29] 8月21日 12:58[30] 待查 待查 待查
22 7 1941 待查 辛巳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6月30日 05:27[31] 6月30日 18:58[31] 待查 待查 待查
23 8 1941 待查 辛巳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9月16日 08:27[32] 9月16日 13:20[32] 待查 待查 待查
24 9 1942 待查 壬午风灾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7月29日 13:40[33] 7月29日 20:30[33] 待查 待查 待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九号信号
25 1 1946 强台风 未命名[注 1] 南70 不详 176 985.7 不详 7月18日 11:30 7月18日 15:15 11 7 0
26 2 1949 台风 未命名 南70 104 150 990.8 待查 9月8日 01:45 9月8日 05:10 1 3 0
27 3 1950 台风 奥西亚 西南偏南120 63 109 997.2 179.0 10月5日 07:00 10月5日 13:00 7 0 0
28 4 1951 超强台风 露尔斯 西南150 81 141 990.1 113.0 8月1日 17:45 8月1日 23:15 1 4 0
29 5 1953 强台风 苏姗 西南偏南80 78 139 994.7 224.2 9月18日 15:00 9月18日 21:10 3 9 0
30 6 1954 超强台风 艾黛 西南偏南140 87 161 992.4 36.1 8月29日 11:30 8月29日 17:45 1 10 0
31 7 1954 超强台风 柏美娜 西南55 87 155 997.1 95.1 11月6日 10:15 11月6日 15:00 4 21 16
32 8 1960 台风 玛丽 西北偏西10 96 191 973.8 422.7 6月9日 01:07 6月9日 03:30 45 127 11
33 9 1961 台风 爱丽斯 0 83 166 981.8 103.7 5月19日 08:35 5月19日 10:30 5 20 0 风眼直接穿过香港天文台总部
34 10 1962 超强台风 温黛 西南偏南20 133 259 953.2 300.4 9月1日 04:15 9月1日 06:15 183 388 108 二战后最多人丧生的风灾
35 11 1964 超强台风 艾黛 西南60 77 207 972 121.9 8月8日 20:55 8月9日 00:30 5 56 4
36 12 1964 超强台风 露比 西南30 110 227 968.2 194.1 9月5日 10:30 9月5日 11:40 38 300 14
37 13 1964 台风 黛蒂 东35 88 175 977.3 331.2 10月13日 01:30 10月13日 04:00 26 85 10
38 14 1968 台风 雪丽 0 68 133 968.6 252.8 8月21日 14:40 8月21日 16:10 3[34] 4 0 风眼直接穿过香港天文台总部
39 15 1971 超强台风 露丝 西南偏西20 103 224 982.8 340.9 8月16日 21:10 8月16日 22:50 110 286 5
40 16 1973 台风 黛蒂 东20 63 143 978.3 222.6 7月16日 21:40 7月17日 04:10 1 38 0
41 17 1974 台风 嘉曼 西南偏南130 46 130 待查 469.3 10月19日 04:30 10月19日 11:00 1 0 0 风暴中心距离香港最远九号信号(130公里)
42 18 1975 超强台风 爱茜 南50 58 140 966.2 150.6 10月14日 11:00 10月14日 14:15 0 46 0 吹袭香港前曾拥有双重眼壁
43 19 1979 超强台风 荷贝 西北偏北10 75 175 961.6 287.4 8月2日 12:35 8月2日 13:00 12 260 1 吹袭香港前曾拥有双重眼壁、最短九号信号(25分钟;与1937年己卯风灾的第二次九号信号并列)
44 20 1983 超强台风 爱伦 西南45 92 185 983.1 262.2 9月9日 01:00 9月9日 02:00 10 333 12 回归前最后一次,其他信号:山泥倾泻
45 21 1997 台风 维克托 西10 58 115 973 241.6 8月2日 16:50 8月2日 23:40 1 58 0 回归后首次,1973年台风黛蒂以来首个南海生成热带气旋而发出9号信号为最高信号的热带气旋,1979年超强台风荷贝以来首个横过香港的热带气旋,其他信号:山泥倾泻
46 22 1999 台风 玛姬 西北5 56 81 980.8 80.5 6月7日 02:45 6月7日 05:45 0 5 0 1968年台风雪丽以来首个风眼最接近香港天文台总部的热带气旋,其他信号:黄雨
47 23 1999 台风 约克 西南偏南20[35] 63[35] 137[35] 976.1[35] 299.6 9月16日 05:20 9月16日 06:45 2 500 0 其他信号:红雨山泥倾泻新界北水浸
48 24 2003 强台风 杜鹃 北30 76 110 981.2 102.8 9月2日 20:10 9月2日 22:10 0 24 4 吹袭香港前曾拥有双重眼壁,21世纪及2000年代首次九号信号、首次“发出”而非“悬挂”,其他信号:黄雨新界北水浸
49 25 2008 台风 鹦鹉 南1 34 104 982.3 98.5 8月22日 13:40 8月23日 00:40 2 112 0 1968年台风雪丽以来首个风眼最接近香港天文台总部的热带气旋,1931年改制后最长九号信号(11小时)
50 26 2009 台风 莫拉菲 东北偏北40 72 103 985.6 136.7 7月19日 01:30 7月19日 04:40 0 5 0 其他信号:红雨山泥倾泻新界北水浸
51 27 2012 强台风 韦森特 西南100[35] 56[35] 117[35] 986[35] 200 7月23日 23:20 7月24日 00:45 0 138[36] 0 其他信号:黄雨雷暴山泥倾泻新界北水浸
52 28 2017 超强台风 天鸽 西南偏南60[35] 62[35] 122[35] 986.3[35] 69.1 8月23日 08:10 8月23日 09:10 0[37] 129[37] 0[37] 其他信号:黄雨雷暴
53 29 2018 超强台风 山竹 西南偏南100[35] 81[35] 169[35] 977[35] 179.5 9月16日 07:40 9月16日 09:40 0 458[38] 0 其他信号:红雨山泥倾泻新界北水浸
54 30 2020 台风 海高斯 西南偏西80 49 89 1001.2 172.2 8月19日 01:30 8月19日 07:40 0 7 0 1997年台风维克托以来首个南海生成热带气旋而发出九号信号为最高信号的热带气旋,1979年超强台风荷贝以来最短时间由1号信号升至9号信号(21小时50分)[39],南海生成及在不足24小时内由热带低气压增强为台风的热带气旋,1991年强烈热带风暴布伦登以来首次澳门发出10号信号而香港不发出10号信号的热带气旋,其他信号:黄雨雷暴山泥倾泻
  1. 此台风被美国海军命名为“Ingrid”(中华民国中央气象局将其译为“英格瑞”),但一直未获香港天文台承认。

参考文献

  1. (繁体中文)氣象资料. 香港天文台. [2010-07-24]. 
  2. “WEATHER REPORT.”,孖剌西报第8页,1917年8月14日
  3. “WEATHER REPORT.”,孖剌西报第8页,1917年8月15日
  4. 4.0 4.1 “WEATHER REPORT.”,孖剌西报第8页,1918年8月16日
  5. 5.0 5.1 “WEATHER REPORT.”,孖剌西报第8页,1919年8月23日
  6. “WEATHER REPORT.”,德臣西报第9页,1922年7月12日
  7. “WEATHER REPORT.”,德臣西报第9页,1922年7月13日
  8. 8.0 8.1 “WEATHER REPORT.”,德臣西报第9页,1922年9月21日
  9. “THE TYPHOON.”,孖剌西报第3页,1923年7月3日
  10. “TYPHOON WEATHER.”,德臣西报第4页,1923年7月2日
  11. “WEATHER REPORT.”,士蔑报第12页,1923年7月3日
  12. “本港飓风后之调查”,华字日报第壹张叁页,1923年7月3日
  13. 13.0 13.1 “本港飓风汇志”,华字日报第壹张叁页,1923年7月23日
  14. 14.0 14.1 “昨日飓风之情形”,华字日报第壹张叁页,1923年7月28日
  15. 15.0 15.1 “TYPHOON POINTERS. ACHRONOLOGICAL ACCOUNT. Times and Figures.”,南华早报第12页,1923年8月20日
  16. 16.0 16.1 “INTENSE GALE MISSES BY 40 MILES. *Sequence Of Signals.”,德臣西报第1页,1926年7月22日
  17. 17.0 17.1 “昨日大风之各方状况”,华侨日报第二张第三页,1926年9月28日
  18. 18.0 18.1 “昨早飓风情形 飓风发动之前后”,华字日报第二张第二页,1927年7月26日
  19. 19.0 19.1 “飓风发动之前后”,华字日报第二张第三页,1927年8月22日
  20. “昨日之疾风暴雨 风雨以午后为最巨 *警讯之传来”,工商日报第三张第一版,1930年7月25日
  21. “昨日之疾风暴雨 风雨以午后为最巨 *夜后之续报”,工商日报第三张第一版,1930年7月25日
  22. “ANOTHER TYPHOON THREATENING”,德臣西报第一页,1931年9月2日
  23. “突悬九号风球”,天光报第三版,1933年9月21日
  24. “九号风球除下”,天光报第三版,1933年9月21日
  25. 25.0 25.1 “昨日飓风袭港 风球六悬五易 上午十点最猛入晚吹过 情形紧张海上交通断绝”,大公报第六版,1939年11月24日
  26. 26.0 26.1 26.2 26.3 “十小时内风球六易 昨日飓风袭港详志 有两渔艇覆没一泥屋崩塌 开往澳门之轮船一律停班”,工商日报第二张第一版,1939年11月24日
  27. “暴风雨昨午猛袭本港 天文台三易风球交通大受影响 澳门轮停止开行船艇多艘沉没”,华字日报第贰张第叁页,1939年11月24日
  28. “飓风已由港外掠过 北角各泳场多受损失 开赴澳门轮船昨日停航”,天光报第四版,1940年8月22日
  29. “飓风昨日威胁本港 海陆交通均受阻滞学校停课 泳场多受损失商场冷淡异常”,华字日报第二张第四页,1940年8月22日
  30. “本港昨遭飓风威胁 海陆交通均受窒碍 市面萧索电车上午停开 赴澳轮停驶泳场被摧残”,大公报第六版,1940年8月22日
  31. 31.0 31.1 “险将蹂躏本港之飓风 昨深夜掠过本港 晚九时起改悬五号风灯 竟日狂风暴雨市面萧条”,大公报第六版,1941年7月1日
  32. 32.0 32.1 “飓风昨午掠过港 由港南十数哩转袭澳门 水雷流入港内渡轮停驶”,大公报第六版,1941年9月17日
  33. 33.0 33.1 “昨日三易台风信号 台风有袭港模样 海陆纷作防御准备 舟车交通俱受影响”,华侨日报第肆页,1942年7月30日
  34. 怒海餘生 失蹤漁民二人獲救 另三人蹤跡仍杳然. 大公报第五版. 1968年8月25日. (繁体中文)
  35. 35.00 35.01 35.02 35.03 35.04 35.05 35.06 35.07 35.08 35.09 35.10 35.11 35.12 35.13 35.14 35.15 香港天文台. 引致天文台发出十号颶风信号的颱风. 2018年9月28日 [2015年4月20日]. 
  36. 泥泻树倒棚冧138人受伤东方日报,2012年7月25日
  37. 37.0 37.1 37.2 「天鴿」风力減弱 襲港期间釀至少129人傷. 无线新闻. 2017年8月23日 [2017年8月24日]. (繁体中文)
  38. 热带氣旋山竹綜合報告.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18年9月17日 [2018年9月16日]. 
  39. 存档副本. [20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