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押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花押也作画押押记花书五朵云花字,朝鲜称手决,是代替签名的一种签署样式,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文体之中,如奥斯曼帝国苏丹花押(奥斯曼土耳其语:طغراء;Ṭuğrā,音译“图格拉”)、西洋的花押字(英语:monograms,又译作文织字母)等。

花押一般会取姓名中的文字采用连笔速写、交错相叠等手法修饰,有时还会加入一些符号装饰,因此形状千奇百怪,带有艺术性,常用于书法作品、官方文件以及信函中,作为象征或标识

东亚花押

花押
中文名称
繁体花押 ‧ 畫押 ‧ 押記 ‧ 花書 ‧ 五朶雲 ‧ 花字
简体花押 ‧ 画押 ‧ 押记 ‧ 花书 ‧ 五朵云 ‧ 花字
日文名称
日文汉字花押 ‧ 華押
假名かおう
罗马字kaō
韩文名称
谚文수결
韩文汉字手決
文观部式su-gyeol
马赖式su-gyŏl

起源

花押是一种为了方便而发明的签署方法,正式文件也会使用,在晚清时,李鸿章在签署《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时使用了花押。和签名相比,个人化的花押反而较难伪造。现今在华人地区花押的使用已较为少见,大多为花式签名所取代。

相传花押源于中国北齐。《北齐书·后主纪》云:“连判文书,各作花字是也。花字亦谓花押”。到了北宋已有许多使用画押的记载。欧阳修在《归田录》云:“俗以草书为字。”。王溥唐会要‧百官奏事》:“景龙三年二月二十六日敕,诸司欲奏大事,并向前三日录所奏状一本,先进令长官亲”。宋人朱彧《萍洲可谈》卷一云:“押字自唐以来方有之,盖亦署名之类,但草书不甚谨,故或谓之草字。”《太平广记》、《唐国史补》:“宰相判四方之事有都堂,处分有司有堂帖,下次押名曰花押”,《西游记˙第二十九回》:“国王见了,取本国玉宝,用了花押,递与三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三》:“当下各人画个花押,兄弟二人,每人收了一纸,管待了李社长自别去了。”

著名使用者

中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花押是宋朝皇帝徽宗的花押。宋徽宗在其创作的书画上使用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的花押,普遍认为象征“天下一人”。

花押在10世纪中叶(平安时代中期)传入日本。到了镰仓时代以后开始分为武士使用的武家样和公卿使用的公家样、僧人使用的禅僧样三种。战国时代日本花押的形式开始多样化,如织田信长使用“麟”字花押,丰臣秀吉使用“悉”字花押,伊达政宗使用鹡鸰形状的花押等等。

图片

奥斯曼帝国苏丹花押

苏丹马哈茂德二世的花押,意思是:马哈茂德可汗,阿卜杜勒-哈米德之子,常胜。
محمود خان بن عبدالحميد مظفر دائماً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花押(奥斯曼土耳其语:طغراء;Ṭuğrā,音译“图格拉”)是奥斯曼帝国苏丹独有的书法签字印章,这种花押会附加在所有的官方文件和信函上,同时也是做为苏丹统治期间所使用的象征和铸造在硬币上。

花押最初是出自苏丹的手笔,再经由宫廷的画师书写在文件上,这种风格最初为奥尔汗一世所确立,之后的苏丹皆有自己专属的花押。[1]

花押的样式

花押的样式

奥斯曼帝国苏丹的花押包括以下几种特征,每个部分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2]

  • sere - 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名字,写在花押的底部位置。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写法,奥尔汗一世的时候,只是写上“奥尔汗,奥斯曼之子”,以后也有加上敬语和祈祷语的。
  • beyze - 在阿拉伯语中是“卵”的意思,也就是位于花押左部的两道环线,有一种解释认为这两道环线表示的是奥斯曼帝国国境的两座海洋,外侧的大环线代表的是地中海,内侧的小环线代表的是黑海
  • tuğ - “旗杆”是在中央位置的三道垂直线,代表独立的意思。
  • zülfe - “风”是穿过“旗杆”的S形曲线,阿拉伯文字的书写方式是从右向左的,表示风由东向西,结合“旗杆”以象征奥斯曼帝国的前进历程。
  • hançer - “宝剑”是位于右边的展延线,代表权力和威望。

在奥斯曼帝国以外的运用

虽然Ṭuğrā一词主要指的是奥斯曼帝国苏丹的花押,但是它有时也会被其他突厥语的国家使用,如喀山汗国俄罗斯帝国鞑靼人

部分的现代书法艺术家中,也有借用Ṭuğrā形式的例子,如俄罗斯彼得大帝[3]以及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日本天皇明仁

总部位于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标志也是其阿拉伯语名称的花押[4]

奥斯曼帝国苏丹的花押

西洋花押

海王星天文符号之一,源自其发现者于尔班·勒威耶的姓名Leverrier花押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艺术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取其首字母A、D组成的文织字母签名

西洋的花押字(英语:monograms),又译作文织字母,常是由两个或以上的字母重叠、结合而形成的符号。它通常取个人或机构的首字母,拼制成易于辨认的代号或标识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1. Tughra of Suleiman the Magnificent. The British Museum. 2010-05-14 [2010-06-05]. 1949,0409,0.86. 
  2. Paul Wittek: Notes sur la turgha ottomane. In Byzantion XVIII, Brüssel 1948, S. 314
  3. 俄罗斯的伊斯兰书法艺术. 中国清真网. 2010-02-04 [2010-07-24] (简体中文). 
  4. The cultural semiotics of Aljazeera's brand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