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北管
汉字 北管
白话字 Pak-koán
台罗拼音Pak-kuán
方音符号ㄅㄚㆶㄍㄨㄢˋ

北管为福建、台湾地区汉族传统音乐的其中一种,歌曲及戏剧表演的笼统范畴,各个地区、馆阁包含的音乐范围跟种类可能不尽相同。北管对台湾近代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在21世纪的台湾,虽较少有完整的北管表演,但是北管音乐仍常见于迎神赛会、阵头,乃至于传统或现代布袋戏表演中。北管借用中国北方音乐戏剧元素与官话。在台湾与来自闽南地区(泉州、厦门)的南管互为对应,而得名北管。

简介

北管相传为15世纪传入福建,17世纪之后到台湾。许多传到台湾的不属福佬或客家系统的音乐声腔和戏曲,都被归入北管的范围,北管音乐类型主要有牌子、幼曲(细曲)、弦谱、戏曲等等;在台湾,常相对于来自福建泉州的“南管”音乐。

17至19世纪,北管音乐或借重音乐伴奏衍生的人声戏曲台湾大为流行,其中西皮派所使用部分曲调与京剧曲调相近,使学者称北管为京剧“乡下表哥”之说。不只此,北管还大大影响台湾本有的地方戏剧歌仔戏与布袋戏。

世界遗产之“泉港北管”,实为福建闽南(惠安泉港地区)音乐,与台湾北管差异较大。较接近北管戏种为广东西秦戏及各省之乱弹戏,在了解两岸北管差异时不可不慎。

音乐

采用工尺谱(工ㄨ谱)以及七孔律

工尺谱 亻ㄨ
西洋唱名 dol(低音) re(低音) mi(低音) fa(低音) sol(低音) la(低音) si(低音) dol re mi fa sol la si dol(高音) re(高音)
读做 syang zhhe gong huan hoo su yi syang zhhe gong huan liu wu yi syang zhhe

(低音除合士一以外写法和中音一样,高音加人字旁) (事实上因为律制的不同,凡的音高介于Fa到升Fa之间,一、乙介于降Si与Si之间)

调式称为“管”,例如:上管、大工管、小工管、凡管、士管等等。

而节奏则以称呼。

北管乐器分成皮类:小鼓、通鼓(即是堂鼓);铜器类:钞、锣、响盏、;弦类:大广弦京胡(即吊鬼仔)、和弦、椰胡又名提弦(壳子弦)、二胡、胖胖胡(即低音壳弦);吹类:大吹(即唢呐)、,哒子(即小唢呐)品仔(即是笛子);弹拨类:三弦秦琴、梅花琴、月琴(北管用的月琴乃是京剧月琴,但律制不同,以四度定弦,又叫头手弦欧)中阮 琵琶;打击:扬琴、十音锣

泉州北管

中国的北管现只分布在泉州的泉港与惠安地区,所以又叫泉州北管,泉州的北管只剩下器乐演奏,常用于节庆阵头(艺阵),主弦是吊规子(京胡)、提弦(壳子弦),昆腔(吹腔)用曲笛(崑笛)伴奏。与台湾北管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2006年5月20日,泉州北管音乐被中国国务院列进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台湾乱弹戏

17至19世纪,北管音乐或借重音乐伴奏衍生的人声戏曲台湾大为流行,其中西皮派所使用部分曲调与京剧曲调相仿,因此学者俞大纲称北管为京剧“乡下表哥”。并延伸出“四平”和“乱弹”两种剧种,不过,因为前者在台湾接近失传,因此21世纪后之北管戏,于台湾皆称为乱弹戏。

乱弹戏是梆黄剧种,唱念用的语言业内称为官话,为带有闽南口音的官话发音。戏剧又分成梆子体系的福路(古路;旧路;福禄)和皮黄体系的西路(新路;西皮)。

梆子体系

福路(古路;旧路;福禄)的领奏胡琴(闽南语称头手、头手弦、主弦)是业内称为提弦(提弦,就是提琴)的壳子弦壳仔弦)。

曲调有流水(二凡,还有分高韵与低韵)、平板(类似流水的曲调)、平板叠(比平板唱时多字)、凹头板(过门与平板相似)、紧平板、紧流水、梆子腔(这里通常以大吹下去伴奏,或者以暧仔或达仔)、十二丈(是高韵的流水分节下去唱,但过门与之不同)、紧板、紧中慢、慢中紧、四空门、大借茶、小借茶、马铃头、叠板、彩板(又称倒板)、各种过点:都是以平板为基础下去改的,例如:长点、珍珠点(可以用在十二丈中)、斩瓜点(用于斩瓜此出戏)

皮黄体系

西路(新路;西皮)的领奏胡琴(台湾闽南语称头手、头手弦、主弦)是京胡,业内称为吊规仔。

以定弦来分曲调,分为两种一种是西皮,一种为二簧, 曲调有刀子、原板、婆士调、慢刀子、跺子、紧垛子、导板(倒板)等....

西皮和二黄分为正管(正调)和反管(反调),反管(反调)是正管(正调)的移调转调,西皮正管领奏胡琴空弦是 士-工(la-mi 6-3),反管是ㄨ-五(re-la 2-6);二黄正管领奏胡琴空弦是合-ㄨ(sol-re 5-2),反管是上-六(dol-sol 1-5)。

二黄平领奏胡琴的空弦是 合-ㄨ(sol-re 5-2)。

拨子领奏胡琴的空弦是 上-六(dol-sol 1-5)。

西路和福路都称胡琴的第2把手为和弦(台湾闽南语音同鹤弦),民乐二胡大广弦、大椰胡冇弦)都有人使用。

其他乐器还有北管月琴(北月琴,类似京剧月琴)、扬琴秦琴三弦、北管琵琶低胡等。

昆腔、细曲、弦谱

昆腔以崑笛(曲笛)领奏的演唱曲

细曲(幼曲)是指以丝竹伴奏为主的演唱曲。例如:,神明圣诞用的〈复阳歌>,这首用于告别式在灵前演唱,过程中要念一篇祭文称为“吊词”,仪式中唱的曲子称为〈醒时迷〉

弦谱(串仔)是以旋律为主的丝竹音乐合奏,有时用作剧中背景音乐,曲牌有《寄生草》、《朝天子》、《醉月登楼》等。

吹牌(吹排;牌子;排止;唢呐牌子曲)

唢呐被称为“吹”,是吹牌(吹排;牌子;排止;唢呐牌子曲)的领奏乐器,用于吉庆戏、锣鼓乐、军阵戏等场合,通常由头手弦兼唢呐。

台湾唢呐依尺寸分为“大吹”“二吹”“三吹”“哒仔”,北管采用二号吹,台湾北管唢呐如同潮州唢呐,都是没有完整半音制度的七孔律制。

没落与保存

台湾当局单位曾给王金凤邱火荣等艺员出版生命史专书,曾给潘玉娇刘玉莺邱火荣林阿春赖木松等艺员录制音乐专辑。

目前汉阳北管剧团是台湾主要的北管乱弹戏职业剧团,创办人庄进才艺师于2016年获颁国家文艺奖。其他于基隆市彰化县新竹市新北市、林口区等地亦有业余子弟组成之子弟戏社团协会,以及定期举办之艺术节、文化节等展演节期。

2009年3月3日,台湾当局文化管理部门指定汉阳北管剧团为“重要传统艺术北管戏曲类保存团体”;彰化梨春园北管乐团为“重要传统艺术北管音乐类保存团体”。

21世纪的今日台湾,在迎春、迎神庙会、神诞、新居落成、婚礼、寿庆、甚至丧礼时,仍会听到唢呐壳子弦、锣、鼓等北管乐器演奏的风入松、醉扶登楼、醉八仙、游将令等北管曲牌。

参考文献

  • 林美容、辜神彻编著,《迎神在台北:台北迎城隍、艋舺迎青山王、台北灵安社阵头》,2013年,台北:台北市文献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