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托管地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巴勒斯坦托管地
1920年-1948年
巴勒斯坦国徽
国徽
1946年的巴勒斯坦地区主要城市
1946年的巴勒斯坦地区主要城市
根据1947年通过的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划定的巴勒斯坦及以色列的疆域
根据1947年通过的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划定的巴勒斯坦以色列的疆域
地位国际联盟托管地
首都耶路撒冷
常用语言英语
阿拉伯语
希伯来语
宗教伊斯兰教
基督教 · 德鲁兹派
犹太教
巴勒斯坦托管地高级专员 
• 1920~1925 (首)
赫伯特·路易斯·山缪
• 1945~1948 (末)
亚伦·康宁汉
历史时期战间期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托管时间
1920年4月25日
• 英国官方时间
1923年9月29日
1948年5月14日
货币埃及镑 (至1927年止)
巴勒斯坦镑 (自1927年起)
ISO 3166码PS
前身
继承
鄂图曼帝国
外约旦
以色列
巴勒斯坦国
约旦
今属于 以色列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托管地(英语:Mandatory Palestine,Palestine;又称: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巴勒斯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鄂图曼帝国瓦解后,国际联盟委托英国暂时统治巴勒斯坦期间的名称。其范围大致上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领土以及外约旦地区。

英国于1921年以约旦河为界,将该地区划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建立外约旦酋长国,后于1946年3月22日独立,成立约旦哈希姆王国[1];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二战结束后,根据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巴勒斯坦地区按计划应成立阿拉伯国(即现巴勒斯坦国)及以色列国,后由于历史原因,该决议并未有效执行,由此引发的巴以冲突持续至今。

历史

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在此居住。16世纪起,巴勒斯坦地区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

英国对此地的规划

赛克斯-皮科协定地图,蓝色即计划中的英国管理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各势力便已计划瓜分奥斯曼帝国领土。1916年5月16日协约国秘密缔结的赛克斯-皮科协定中,曾计划将包括巴勒斯坦地区在内的部分阿拉伯地区划归英国管辖[2]。后由于当地阿拉伯人发动了大规模起义,为安抚拉拢当地阿拉伯人,英国原则上同意阿拉伯人在当地独立建国的诉求。[3]

同时,在锡安主义者的持续影响和运作下,且出于拉拢犹太人的目的,英国内阁在1917年10月31日的会议上通过决议:支持锡安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民族家园”,但不得损害在巴勒斯坦非犹太人的公民和宗教权利或损害犹太人在任何其他国家享有的权利和政治地位。后外务大臣亚瑟·贝尔福于当年11月2日在致英国犹太人领袖第二代罗斯柴尔德男爵沃尔特·罗斯柴尔德的一封信中传达了这一消息,这封信后来被称作《贝尔福宣言》。

这两份有些矛盾的承诺,成为日后巴勒斯坦地区持续动乱的根源。[来源请求]

英国的委任统治

一战结束后,国际联盟成立,并决定将原奥斯曼帝国领土划为托管地

1922年,国际联盟决定将巴勒斯坦地区交由英国托管,并于委任统治书中规定:

第二条 委任统治国应负责使该地的政治、行政和经济条件能为依照序言的规定建立犹太民族家园,与发展自治提供保证,并负责不分种族、宗教,保障巴勒斯坦所有居民的公民和宗教权利。
第六条 巴勒斯坦管理当局在确保其他部分人民的权利与地位不受妨碍的条件下,应在适当情形下给予犹太人移入该境的便利,且应与第四条所指的犹太机关合作,鼓励犹太人在该地集中移殖,此项土地包括不需作为公用的国有土地和荒地。
第七条 巴勒斯坦管理当局应负责制定一国籍法.其中应有使在巴勒斯坦设立永久居所的犹太人易于取得巴勒斯坦公民身分的规定。
(来源:[4]

这一委任统治书认可了《贝尔福宣言》的相关内容,但忽视了当地巴勒斯坦人民的意见。英国管理当局依照该委任统治书对此地的管理也导致当地阿拉伯人民为了自身利益对英国统治当局进行反抗。

随着当地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矛盾与冲突走向失控,1936-1939年,巴勒斯坦人的反抗爆发为对英国当局大规模的反叛,在军事手段无果后,英国宣布派出调查团调查此事,并寻求当地阿拉伯领袖出面调停。

英国之后派去调查该事件的皇家调查团发表的报告虽对英国在当地的委任统治进行了辩护,但也指出:这些反抗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其他国家的阿拉伯人的支援下对英国委任统治的公开反抗,根本原因在于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争取民族独立与犹太人为建立所谓“民族家园”有计划地将阿拉伯人驱逐出此地的行动的矛盾,并希望英国通过一个分治计划缓解此问题。[5]


托管统治的结束

1933年到二战结束前,由于纳粹德国及其它轴心国政权在其统治地区对犹太人的迫害,大量德国裔与东欧裔犹太人涌入此地,让此地的犹太人数量在1946年猛增至约60万,占到当地人口的约三分之一;而这些人口的70%至75%聚集在耶路撒冷、雅法一特拉维夫和海法等城市一带。[6]更由于英国对此地的统治被当地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视作“对既有承诺的背叛”,犹太人与当地阿拉伯人的冲突因此愈发强烈,双方频繁进行针对对方及英国统治当局的袭击。

1947年,经过25年的委任统治,英国以“委任统治国无法处理各种相互矛盾的义务”为理由,将已经成为所谓的“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要求交给了联合国。联合国提议将巴勒斯坦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国家,一个是巴勒斯坦阿拉伯国,另一个是犹太国家,同时将耶路撒冷国际化。[7]该方案最后经过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确定,但由于历史原因,该决议并未有效执行,其引发的巴以冲突持续至今。

政治与社会

人口

政府结构

经济

教育

参考资料

  1. 约旦国家概况. www.mfa.gov.cn. [2023-12-11]. 
  2. Sykes-Picot Agreement [赛克斯-皮科协定]. WWI Document Archive. 
  3. John, Robert; Hadawi, Sami. The Palestine Diary, vol. I (1914-1945). New York: New World Press. 1970: xiv. 英国政府在它由霍格思中校亲自带给胡辛酋长的一封专信中说:"协约国决意让阿拉伯民族有再次在世界上建立一个国家的充分机会……至于巴勒斯坦的问题,我们决意不让一个民族受制于另一个民族。” 
  4. MANDATE FOR PALESTINE [巴勒斯坦委任统治书] (PDF). 国际联盟. 1922-07-24 –通过联合国. 
  5. Palestine Royal Commission Report [关于巴勒斯坦的皇家调查团报告]. 联合国. 1922-07-24. 
  6. Lughod, Janet Abu. Lughod, Abu , 编. The Demographic Transformation of Palestine. : 153. 
  7. 历史和背景 | 联合国. [2023-12-12] (简体中文). 

外部链接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