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
File: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svg
国民革命军军旗

存在时期1930 — 1956
国家或地区中国
效忠于中国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部门陆军
种类军级
规模5个师:第十一师,第十四师,第四十三师,第五十二师,第五十九师(1932)
参与战役国民革命军北伐
中原大战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指挥官
著名指挥官陈诚胡琏高魁元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前身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系国民革命军北伐后整编的国防军,由国民革命军司令部警卫第一、二、三团整编而成,是所谓“国军五大主力”中组建最早、历史最长的部队。

历史沿革

因民国十九年(1930年)中原大战中助友军于8月15日攻克济南,故擢长为第十八军。

1931年1月13日,钱大钧的第十四师与陈诚的第十一师合编为第十八军,钱大钧调任武汉要塞司令部司令,由陈诚任军长兼第十四师师长。第十四师前身为1930年3月在武汉成立的教导第三师,师长钱大钧;1930年11月28日,教导第三师改称第十四师,该师在鄂北广水花园及湖南岳阳云溪附近与红军作战。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整编为整编第十一师。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恢复原军师番号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淮海战役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溃,于南京重新组建。败退台湾后。1955年3月1日第四次整编番号,改为“台湾陆军”第七军。1956年4月1日,第七军司令部番号取消。

第十八军(海燕部队)在1950年9月于金门改编,下辖十一师、一一八师。1952年8月1日该二师番号调整为十七、十九师,核心骨干为第十一师,即后来的台湾“陆军步兵第一一七师”(“海鹏部队)。经历数次整编,“一一七师”于1998年“精实案”后成为“联兵旅第一一七旅”,2005年“精进案”后并编入“陆军机步第二九八旅”(2013年改为“第三三三旅”,承接原第三三三师番号及队徽);“一一八师”后改为“第一一九旅”(虎军部队),“精进案”后改为“金东守备队”(驻金门岛金沙);2014年4月1日,与“金门防卫指挥部”的“金西守备队”合并为“金门守备大队”。2022年1月,为满足“滩岸防卫”需求,由台军“南区专长训练中心”奉命复编“第一一七旅”(驻高雄凤山)。

相关战斗

国共内战时期

1930年(民国十九年)9月初,十八军由济南转往徐州。10月5日晚,克复郑州,获奖百万元。中原大战后驻扎武汉,防区为南、北、平汉路南段及九江以西,参与了国共内战、“福建事变”等。第五次围剿后在赣南地区处置“红军投降善后事宜”。

抗日战争时期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为抗日,部队东移,就国家总体防卫位置,改换装备由“剿共”编制改为国防编制。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6月两广事变,由边境直趋广州。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事变,参加上海附近战斗,下属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二旅第五八三团3营在少校营长姚子青率领下死守宝山,全员殉国。自上海转进后与日军周旋于常熟无锡一带,南京陷落后军主力转进徽州一带。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日军进犯武汉,武汉弃守后主力集结于长沙。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7月入以巩固陪都重庆。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夏参战宜昌。苏援到来,第十八军与第七十四军竞争军委会攻击军编制失利。

1941年(民国三十年)冬重出西陵峡。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春,固守石牌,冬参加常德会战,突入敌后于澧水袭击敌后方补给线。常德会战后驻防澧县临澧公安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冬,所部第十一师换装全副美械。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春,参加湘西会战。8月日本投降,开至长沙受降日第20军。10月中趋武汉任警备。

石牌之战

石牌形势险要,扼守长江入川门户,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日军沿江仰攻遭国民革命军击退,此役战况惨烈被四川报界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5月28日,日军开始攻击,第三十二团第九连连长阵亡、士兵伤亡殆尽,第三十一团右侧友军全面溃败,后溃兵涌入四方湾,日军亦衔尾直追。此地如失则第十一师主阵地将被日军楔入,第三十二团副团长李树兰临危受命,仅能抽调预备队一个班的援兵于30分钟内增援防守,集合各单位散兵堵住缺口。5月29日全面激战,第十一师数处阵地失陷,夜间江防军、第十八军、第十八师、第十三师皆后移,第十一师固守石牌要塞。5月30日清晨第十一师升“中华民国国旗”于龙凤山顶,该日全日进入激战,曾有三个小时战场不闻枪声,中日双方都在拼刺刀,号称“二战最大的白刃战”。5月31日后战斗逐渐减弱,6月8日国民革命军克宜都枝江,日军向东溃退,全线恢复战前态势。战后于石牌西侧四方山建公墓,葬阵亡将士1万5千名(此役第十八军阵亡及失踪者达2千余人)。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5月改编为陆军整编第十一师。8月北上徐州集结,后与刘伯承5个纵队激战于冯家沙窝、章凤集一带,击溃解放军第7、8、9纵队及一个独立旅。冬参加宿北战役陈毅部激战,此役胡琏因师部遭共军叶飞部突然袭击,即令第18旅不顾友邻安危“回撤保护师部”,致使整编第六十九师全军覆没,师长戴之奇自戕。国防部申斥“此次整11师撤退,未能适时通报,以致影响整编第69师蒙受到重大损失”(《绥靖第一年重要战役提要》)。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进入曲阜兖州整训。莱芜战役后,追击陈毅部,4月22日攻占白马关打开沂蒙山根据地大门;后因指挥失误及国民党军夹击,沂蒙山根据地损失殆尽。孟良崮战役结束后,6月进攻南麻,陈毅粟裕集结5个纵队于7月17日合围,至7月21日陈毅围攻失败撤离,该军获赏5亿。9月22日,陈毅粟裕再次集结5个纵队将整11师(欠1个整编旅)包围于曹县土山集,围攻2日未下,24日撤围而去。11月于大别山配合围剿“刘邓大军”。

File:旋转P1010991.JPG
1951年十八军兴建“台二甲线”公路双溪澳底段纪念碑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3月初,洛阳被围求援,该师奉命西进,增援洛阳;6月中,东进救援开封,然宋时轮指挥华野10纵20小时急行军180里,于17日上午9时抵达并直接进攻胡兵团部所在地上蔡,胡下令本已迫近开封的整编第11师主力3个整编旅立即回撤以救援兵团部,最终开封于6月22日解放,11师撤离。7月初,北上参加豫东战役,胡琏亲率八个团轻装北进,粟裕部转至鲁西,黄百韬兵团转危为安。9月恢复原军、师番号。11月以原十八军为基干编成“第十二兵团”东进参加淮海战役,因救援黄伯韬第七兵团不及,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于碾庄覆灭,第十二兵团于双堆集被围。12月15日突围,只有第十二兵团副司令胡琏成功率8千余人突围(其中第十八军2千余人)[1]。(一说胡琏当时乘坦克只身突围,此8千余兵力实为18军第49师,该师11月22日因奉第18军军长杨伯涛命令,已直接经罗集向湖沟前进,与李延年兵团汇合,该师因未随兵团前往双堆集故未遭包围。)年底,军部再设于南京毘庐寺,各师分别于浙江江西征兵编训。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4月20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击溃长江一线守军。5月,胡琏赴江西重建部队,在方天协助下,短短半年,部队边打、边退、边训练,撤至潮汕时,号称“拥兵10万”[1][2]。第十八军由西退至汕头集结。10月初海运金门。10月24日,解放军攻击金门时,歼灭解放军9千余人、俘虏6千余人,造成“古宁头大捷”。

1950年7月26、27日大二胆之战(大担岛战役)全歼登陆解放军。11月,第十八军由金门调返台湾,驻防基隆宜兰一带。

1952年10月10日,军属第七十五师配合“反共救国军偷袭南日岛,至10月14日撤退。

1953年11月,逃往台湾杨梅,进行基地训练。1954年3月“训练”完成,先后调防澎湖、金门、马祖各地外岛。

1956年5月,“军司令部”撤销。

历任主官

姓名 出身 任期
曹万顺 北洋陆军第四镇随营学堂 韩柳墅讲武堂 1928年12月 ~ 1929年8月
陈诚 保定军校八期炮科 1929年8月 ~ 1933年10月
罗卓英 保定军校八期炮科 1933年10月 ~ 1938年6月
黄维 黄埔军校一期 1938年6月 ~ 1939年5月29日
彭善 黄埔军校一期 1939年5月30日 ~ 1941年1月31日
方天 黄埔军校二期 1941年2月1日 ~ 1943年10月20日
罗广文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三十期炮科 1943年10月21日 ~ 1944年8月7日
胡琏 黄埔军校四期 1944年8月8日 ~ 1948年8月15日
杨伯涛 黄埔军校七期 1948年8月16日 ~ 1948年12月15日
高魁元 黄埔军校四期 1949年4月7日 ~ 1951年1月15日
尹俊 黄埔军校七期 1952年1月16日 ~ 1954年6月1日
刘鼎汉 黄埔军校七期 1954年6月11日 ~ 1956年11月28日

注:除杨伯涛为少将军长外余军阶皆为中将军(师)长

获奖纪录

  • 1930年(民国十九年)8月攻克济南,获赏银元三万,九月攻克郑州获奖百万。
  •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5月坚守石牌有功,第六战区司令陈诚(第十八军前军长)、军长方天、第十一师师长胡琏、第十八师师长罗广文皆获颁青天白日勋章
  •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6月参加南麻战斗,获赏法币五亿元(犒赏两亿元、特恤三亿元)。

逸事

四大公开

第十八军素为“国军劲旅”,军风开明廉洁,素有“四大公开”(人事公开、经济公开、意见公开、赏罚公开[注 1])作风。

“土木系”

“土木系”,亦称“陈诚系”,为国民党军方派系,核心人物是陈诚。第十八军素为常胜劲旅自视甚高,于友军面前辄昂视阔步,视若无睹,对战力较差者则呼之为“豆腐部队”、“油渣部队”,如有人问辄厉声对曰“老子十八军”、“老子十一师”。因十一合之为“土”、十八合之为“木”,故外界以“土木系”喻指以陈诚为首的军方派系。

土木系将领主要出身于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包括在人际关系上接近陈诚的将领。这是陈诚的起家部队,在战力上号称“不吃空缺”,加上适度接受下属意见,因此战力自抗日战争以前就有一定名声,在抗战中多次与日军恶战的战果使得土木系部队名号打响,到抗战结束后被视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

中国抗日战争后,国民政府军中央军被分为三大军事集团:土木系(陈诚系)、胡宗南系、汤恩伯系(被称为“陈胡汤”)。土木系因首脑陈诚为蒋介石所宠信,历任军政要职,复以该部战功彪炳、屡建奇功,素被视为骁兵悍将。

通常认为土木系将领有:

《十八军军史》

《十八军军史》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由胡琏在武汉编印出版,记载时间至抗战胜利止。另于1976年有《陆军第十八军军史续》。胡琏曾托十八军末代军长刘鼎汉续编十八军军史,1996年初刘将军约谈旧部开始续编军史,并与台当局“史政编译局”合作编撰。

新编《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八军军史》于1998年6月30日出版,系台湾地区第一本新编“国民革命军”部队沿革史,主要由十八军老人分别撰写,故此书保留了大量一手资料;书中除记述军史及相关图表外,评述、检讨亦占相当篇幅,附历任(共十一位)军长传略,另李树兰将军(一一八师师长)传以附录方式列于书末。

注释

  1. 十八军军史记载为“错误公开”[3]

参考文献

引用

  1. 1.0 1.1 汪朝光、王奇生、金以林著,《天下得失:蒋介石的人生》,香港:中和出版,2012年9月,第72页
  2. 台“国防部军务局史政处”编,《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八军军史》,台北:国防部军务局史政处,1998年,第339页
  3. 国防部军务局史政处编译局 1998,第.页.

来源

书籍
  • 台湾防务主管部门军务局史政处编译局.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八军军史》 初版. 台湾台北: 台湾防务主管部门军务局史政处. : 共466页 [1998]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1998年出版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