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大纲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国史大纲》是近代历史学家钱穆撰写的一本通史性论著,主要阐述中国从上古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全书贯彻了钱穆的思想观点:强调传统的价值。他反对近代中国学术界以科学马克思主义否定中国古代社会的特质。他在书中说:“今求创建新的古史观,则对近人极端之怀疑论,也应稍加修正。”

创作背景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钱穆仓促地从北平(今北京)逃离至西南大后方,教学多年来的大量教材悉数失散。由于当时战局不利,钱穆有感于中国国运飘渺,尽管他本身相信抗战中国会赢得胜利,但也对中国的命运抱持最坏的打算。钱穆在云南乡下的偏僻之处写下《国史大纲》,他是抱着“中国人写中国最后一本史书”的心情而著,盼若中国不幸败战覆亡,至少留给后人一本中国史书,让后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及文明成就,激励后人复兴中国之心。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钱穆的最坏打算没有发生。而《国史大纲》也启发后人对一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内容

传统中国史家研究历史,历来都是以断代史方式研究,研究时又常会人事角度以至历史人物善恶评价。钱穆在这部著作却以通史概念研究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并用相当篇幅阐述中国传统学术的发展。全书以浅白之文言文写成,以彰显钱穆维护文化道统的决心。

写作内容上,《国史大纲》主要都是以传统社会价值作其立场。如评论到晋朝,则认为这是一个不光明的政权,理由是晋朝的司马氏乃篡夺前朝曹魏政权而获得的。又如元朝,则《国史大纲》标题为“暴风雨的来临”,并且评价满清政权是一个部落民族压迫政权。

书中引经据典甚多,取材书籍由二十四史到其他书籍也有。

地位

有儒学者认为,钱穆及其所作的《国史大纲》在精神上完全贞守儒家义理,将儒家文化与儒家思想寓于史学之中,已经成为了新一派的“新儒学史学”[1]

有学者认为,由于创作时特殊的抗战背景,本书在布局上详于汉唐而略于辽金元清,详于中原而略于周边兄弟民族,在取材上详于制度而略于人事,详于文化而略于战争,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局限性;但这部著作代表了钱穆的通史研究,这与他有关部门史(如政治史、学术史、文化史)及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的研究相得益彰,与他有关史学研究的方法论、中国历史研究方法的探讨,亦相互发明。[2]

参考文献

  1. 罗义俊. 论《国史大纲》与当代新儒学——略及钱宾西先生史学的特性与意义. 史林. 1992,(4):1~8。
  2. 郭齐勇. 钱穆的《国史大纲》. 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2024-03-19]. 

延伸阅读

  • 钱穆. 《國史大綱(修訂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年6月. ISBN 978-7-100-01766-4. 
  • 凌亢. 钱穆的《国史大纲》. 瞭望. 1996,(22):35。
  • 张志哲. 钱穆和《国史大纲》. 文史哲. 1986,(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