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轰炸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伦敦轰炸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列颠战役的一部分
伦敦市民逃入地下铁避难。
伦敦市民逃入地下铁避难
日期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
地点
结果 伦敦市面遭大幅破坏,以惨重代价成功击退纳粹德国
参战方
英国 大英帝国 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英国 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 休·道丁
英国 弗雷德里克·派尔
英国 欧恩·图德·波伊德
英国 勒塞尔·高塞吉
纳粹德国 阿道夫·希特勒
纳粹德国 赫尔曼·戈林
纳粹德国 胡戈·施佩勒
纳粹德国 阿尔贝特·凯塞林
纳粹德国 汉斯·耶匈尼克
兵力
防空司令部
皇家空军防空气球司令部
每夜超过500架轰炸机
伤亡与损失
43,000名市民死亡
100万名市民受伤
1,023架战斗机
376架轰炸机
148架防空气球
1,041名飞行员
873架战斗机
1,015架轰炸机
2,698名飞行员

Template:Campaignbox Home Front (World War II)

德国He 111轰炸机飞临伦敦泰晤士河南岸上空

伦敦轰炸英语The Blitz)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英国首都伦敦实施的战略轰炸。德国对英国的轰炸发生在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间,轰炸范围遍及英国的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但以伦敦受创最为严重。一直到不列颠战役结束,伦敦已被轰炸超过76个昼夜,超过4.3万名市民死亡,并有约10万幢房屋被摧毁。伦敦因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轰炸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

由于闪电战欧洲大陆的成功,德国同样试图用“空中闪电战”击溃英国的防御限度。由于海狮计划的无限期推迟,德国空军元帅戈林便制定了所谓鹰日计划:对伦敦和各大工业城市实行不分昼夜,不分军民的战略轰炸。德国空军的作战方针使得英国皇家空军有了充实队伍的机会,使得英国的空中实力不降反升。皇家空军逐渐恢复了制空权,并对德国本土实施了象征性的轰炸。苏德战争爆发后,轰炸终于不了了之。

到了1944年诺曼底登陆前夕,德国将最新研制的V-1飞弹V-2飞弹布署在法国北部海岸,对盟国展开了最后一次空中进攻。直到同年6月6日,8,938名伦敦城民死于导弹的袭击。加上零星轰炸时死亡的人数,死亡人数超过6万。

参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