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明朝)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小仓由菜留言 | 贡献2022年8月24日 (三) 02:24的版本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陝 → 陕 (4), 國 → 国 (3), 學 → 学, 參 → 参, 會 → 会 (2), 與 → 与, 軍 → 军, 間 → 间 (2), 處 → 处, 師 → 师, 漢 → 汉, 語 → 语, 風 → 风, 縣 → 县 (14), 無 → 无 (2), 盡 → 尽, 興 → 兴 (13), 關 → 关, 監 → 监 (4), 將 → 将, 肅 → 肃, 賓 → 宾 (5), 動 → 动, 爾 → 尔, 傳 → 传 (2), 類 → 类, 稱 → 称, 於 → 于 (3), 數 → 数, 議 → 议 (3), 電 → 电, 舉 → 举, 韓 → 韩, 庫 → 库, 鄉 → 乡 (2), 懷 → 怀, 並 → 并, 後 → 后, 論 → 论 (3), 書 → 书, 歷 → 历, 奪 → 夺, 試 → 试 (3), 進 → 进 (5), 強 → 强 (4), 釋 → 释, 資 → 资 (2), 階 → 阶, 當 → 当 (2), 獲 → 获, 計 → 计, 職 → 职 (3), 氣 → 气, 還 → 还,…)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李兴(1444年—?),字伯起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府嵩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生平

早年出身国子生,河南乡试第二十二名举人。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进士。授山东冠县知县,因丁忧去职。服阙,改邹县知县。十载,擢监察御史,忠直敢言。巡按陕西期间,惩治豪强,因此遭巡抚报复下狱,贬戍宾州,遇赦释还[1]。所著有《西巡奏议》《嵩南野录》若干卷[2]

家族

曾祖父李二翁。祖父李和。父亲李春[3]

参考

  1. 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明人传记资料索引 ,2379:李兴,字伯起,嵩县人。成化十一年进士,授冠县令,历监察御史,忠鲠敢言,坐事谪戍宾州,会赦归。有西巡奏议、嵩南野录。
  2. 国朝献征录·卷六十五》:朱睦㮮,《李兴传》:李兴,字伯起,嵩县人也。成化十一年进士,授冠县知县,以忧去,百姓遮道泣留。起复改邹,十寻,擢监察御史。忠鲠敢言,每上疏,诀别妻子,不复留意家事。及按陕西,大振风纪,所至奸盗屏息。是时,参将郭镛怙势违法,诸司皆畏之,间有劾者,奏镛即令人劫于道,并其奏章夺之。兴乃密疏罪状,请按诛之,上俞其奏,兴捕之,戮于市,百姓称快。又仪宾樊某者,尝殴父,父愬之官,莫敢有理者。兴廉知以计缚至阶下,校死。其它锄强戡暴皆类此。布政韩某,素与兴不合,及转都御史,即抚关中,因郭、樊二氏子愬,遂奏兴,逮至京师,坐以重辟。吏部尚书王恕乃上疏论救,其略曰:“迩者,御史兴巡按陕西,克尽宪职,所至秋毫无犯。其有益于地方多矣。今之所伤虽有数人,葢欲惩治奸顽,初非有意挟私,法当拟徒,今若处之以死,臣恐天下后世,以?陛下用刑任情弗以法,岂不有累至仁至明之德耶?且天下贪官污吏、强军豪民所忌惮者,惟御史尔。今若此,是使御史垂首丧气,而贪污豪强,无所忌惮,欲小民获安,四方晏然,难矣。”疏入,上薄其罪,谪戍岭表,而兴名益震。会赦归。所著有《西巡奏议》《嵩南野录》若干卷。子尚,当父兴被诬论死,三上章乞代。及兴谪戍宾州,遂从行。弘治十一年,尚由宾州学生中乡试。论曰:李公好言事,所上疏多除奸启敝,进用正人,一时中外肃然。其按陕时,所至山岳动摇,至今吏民犹畏威怀德,可谓不愧厥职矣。视世之喜循默,恶鲠直者,何可同日语哉!
  3. 《天一阁藏明朝科举录选刊·登科录》(《成化十一年进士登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