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馬紐埃爾·夏彭蒂耶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台湾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3年9月12日 (二) 02:55 由 BXHS-bot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埃馬紐埃爾·夏彭蒂耶諾貝爾獎得主
Emmanuelle Charpentier
2015年8月的埃馬紐埃爾·夏彭蒂耶
出生 (1968-12-11) 1968年12月11日55歲)
 法國奧爾日河畔瑞維西
國籍 法國
母校巴黎第六大學
巴斯德研究所
知名於CRISPR[1]
網站www.mpg.de/9343753/infektionsbiologie-charpentier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
機構維也納大學
于默奧大學
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埃馬紐埃爾·瑪麗·夏彭蒂耶(法語:Emmanuelle Marie Charpentier,1968年12月11日),生於法國奧爾日河畔瑞維西,法國微生物學家,遺傳學家和生物化學[1]。她因與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纳等人開發CRISPR技術而知名。2016年獲得唐獎生技醫藥獎。她與杜德纳一同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2]

早年生平和教育

1968年生於法國的奧爾日河畔瑞維西(Juvisy-sur-Orge),夏彭蒂耶在巴黎的巴黎第六大學[3](今天的索邦大學理學院)學習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和遺傳學。她從1992年到1995年進入巴斯德研究所做博士研究,獲得巴黎第六大學的研究博士學位。

科學生涯

夏彭蒂耶於1993年至1995年在巴黎第六大學擔任大學助教,並於1995年至1996年在巴斯德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然後赴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師從Elaine Tuomanen研究肺炎鏈球菌,之後隨紐約大學的Pamela Cowin研究哺乳動物基因。2002年,她在維也納開辦了自己的實驗室,之後與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Jörg Vogel合作研究。2009年6月赴瑞典于默奧微生物研究中心繼續研究,8月她的小組以實驗探明了CRISPR系統的機制。2011年之後與杜德纳合作發展CRISPR技術。

2015年,夏彭蒂耶正式接受了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提議,成為柏林新的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學研究所的科學成員和主任[3]。夏彭蒂耶將保留她在于默奧大學的客座教授的職位,來自Kempe基金會和克努特與艾利斯·瓦倫堡基金會的新捐贈使她有機會在MIMS實驗室的研究組內提供更多的年輕研究員職位[4]

榮譽

夏彭蒂耶(Charpentier)獲得了眾多國際獎項,獎項和榮譽,包括諾貝爾化學獎生命科學突破獎路易斯·讓艾特醫學獎格魯伯基金會國際遺傳學獎,萊布尼茲獎(德國萊布尼茲獎) 研究獎,唐獎日本國際獎和奈米科學科維理獎

參考資料

  1. 1.0 1.1 Abbott, Alison. The quiet revolutionary: How the co-discovery of CRISPR explosively changed Emmanuelle Charpentier’s life. Nature. 2016, 532 (7600): 432–434. doi:10.1038/532432a. 
  2.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20. NobelPrize.org. [2020-10-07]. 
  3. 3.0 3.1 Charpentier, Emmanuelle - Vita. Max Planck Society. [2016-01-03]. 
  4. Emmanuelle Charpentier - Regulation in Infection Biology - FUNDING. Molecular Infection Medicine Sweden (MIMS). [2016-01-03]. 
  5. YaleNews: Gruber Foundation honors excellence in neuroscience, cosmology, and genetics. Yale University. 2015-06-16 [2015-06-17]. 
  6. Tang Prize – Laureates. www.tang-prize.org. [2018-01-12]. 
  7. 法国丽人的寂静革命:从独行学霸到CRISPR女皇. [2016-09-04]. 
  8. Pour le Mérite: Emmanuelle Charpentier (PDF). www.orden-pourlemerite.de. 2017 [2020-06-18]. 
  9. The Japan Prize Foundation. www.japanprize.jp. [2018-01-12]. 
  10. Science of Star Creation, Neuroscience of Hearing and Tool to Edit DNA Win Kavli Prizes (PDF). [2020-11-21]. 
  11. The Wolf Prize. [2020-11-21]. 
  12. 两名女科学家分享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華社. 2020-10-08 [2021-06-12]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