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觀會議

出自求聞百科
於 2023年4月3日 (一) 03:26 由 安理Bot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结果:​清理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白虎觀會議,是中國東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在洛陽北宮白虎觀召開的重要儒家學術會議,對於中國的思想史有着重要意義。

背景

漢武帝以來,儒家思想逐漸成為漢朝君主的統治思想支柱。但是由於當時各家儒學學派傳承不同,對於儒家經典的版本、內容多有爭議。雖然漢宣帝時曾召開石渠閣會議加以統一,但是經歷王莽新朝的戰亂之後,各家的歧異再次抬頭。

同時,由於漢光武帝讖緯正式確立為官方統治思想之一,各家儒學學派對此意見並不一致,也同樣需要中央政府出面將儒學和讖緯學結合起來,創建統一的思想標準,以鞏固自身統治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章帝建初四年(79年),按照校書郎楊終的奏議,東漢中央政府決定仿西漢石渠閣會議召集各地著名儒生於洛陽白虎觀,公開討論儒學經典五經

參會者

過程

當年冬十一月壬戌,章帝邀集名儒、諸王集於白虎觀,由五官中郎將魏應代表皇帝發問,其後各家儒生加以討論,形成共識後由侍中淳于恭加以回答,此後章帝再親自決定對此答案是否滿意。會議連續舉行了一個多月,會後,班固奉旨對會議內容加以總結,寫成《白虎通義》四卷。

結果

白虎觀會議最終確定了讖緯之術與儒學同等的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