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戰爭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2年9月4日 (日) 11:29 由 BXHS-bot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机器人:删除1个模板:Refimprove)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美西戰爭(美國西班牙戰爭)

馬尼拉灣海戰
日期1898年4月21日至8月13日
地點
結果
參戰方
 美國
古巴起義軍
菲律賓第一共和國
西班牙王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美國 威廉·麥金萊
納爾遜·A·邁爾斯
美國 威廉·沙夫特
美國 喬治·杜威
美國 西奧多·羅斯福
馬克西莫·戈麥斯
埃米利奧·阿奎納多
瑪麗亞王太后
帕特里西奧·帕薩龍
帕斯夸爾·塞韋拉
傷亡與損失
3,289名美軍士兵死亡(385名戰死),古巴和菲律賓的傷亡人數雖未核實,傷亡可能高得多 1000人死亡
15,000死於疾病
800人受傷
30,000俘虜

美西戰爭,又稱西美戰爭(英語:Spanish-American War,西班牙語:Guerra hispano-estadounidense),是1898年美國為了奪取西班牙美洲殖民地進而控制加勒比海而發動的戰爭。戰爭結束西班牙長達400年的殖民帝國地位,美國亦通過戰爭自此成為全球霸權。

簡介

1895年,古巴菲律賓的民眾發生革命,開始反抗西班牙暴虐的統治,但官方進行殘酷的軍事鎮壓,又株連不少民眾,波及美國僑民。消息傳來,美國人相當憤慨,又加上美國政府覬覦加勒比海已久,情勢緊張。

美國政府派軍艦緬因號至古巴保護僑民,卻在1898年2月15日於哈瓦那近海爆炸沉沒。爆炸的威力巨大,幾乎炸掉前側三分之一的船體,其餘的殘骸迅速沉入海面。此事件造成266人死亡,其中絕大多數為士兵,爆炸時全艦軍官幾乎都在岸上,只有兩名軍官在艦上。對此次爆炸事件的起因及經過至今沒有明確的調查結果。

1898年3月27日,美國通過駐西班牙公使,提出要求西班牙在古巴停火和取消集中營等條件。西班牙為了避免對美作戰,於4月9日宣佈休戰。但美國國會發佈決議:「承認古巴獨立,要求西班牙軍隊撤出古巴。同時授予總統使用武力的權力,並宣告美國無意兼併古巴。」4月22日,美國海軍封鎖古巴港口。諾希維爾號軍艦捕獲到一艘西班牙商船。4月24日,西班牙向美國宣戰,美國於次日宣戰。

戰爭在古巴、波多黎各呂宋同時進行。開戰後,美海軍部副部長西奧多·羅斯福(後來的美國總統,俗稱「老羅斯福」)辭去職位,組建志願軍第一志願騎兵團前往參戰。

在古巴,美軍打着「幫助古巴獨立」的旗號計劃從聖地亞哥港登陸。但西班牙軍在此地部署了嚴密的防線,使美軍無法登陸,只好封鎖港口。6月10日,美軍陸戰隊從關塔那摩灣強行登陸,但遭到西班牙軍隊的頑強阻擊。6月底,防線被突破,美軍成功登陸。老羅斯福率第一志願騎兵團(即莽騎兵)節節獲勝,擊敗了西班牙在古巴的陸軍一部。7月1日,美軍攻佔聖地亞哥東北部和東部的據點埃爾卡納和聖胡安,對聖地亞哥港形成包圍之勢,從而讓戰爭的陸上形勢對美國有利。7月3日,西班牙海軍上將帕斯夸爾·塞韋拉指揮的加勒比海艦隊試圖衝破美軍的封鎖,但在古巴聖地亞哥海戰中被美軍徹底摧毀。7月17日,聖地亞哥市向謝夫特將軍投降。

在呂宋,美國海軍準將喬治·杜威的艦隊在馬尼拉灣海戰中大獲全勝,馬尼拉港被封鎖,西班牙失去在太平洋的制海權。8月13日,美軍在菲律賓起義軍的配合下佔領菲律賓馬尼拉。同時,從香港出發的美國艦隊殲滅了駐守在菲律賓馬尼拉港的西班牙艦隊。

結果

兩國於12月10日在法國巴黎簽訂《巴黎和約》。根據和約,西班牙完全放棄古巴,割讓波多黎各和關島等原殖民地給美國,西班牙自此完全喪失美洲及太平洋殖民地。此外,西班牙須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把呂宋(菲律賓)賣給美國。

戰爭過程中,威廉·赫斯特的《新聞早報》由於採用大量離奇手法報道戰爭過程而一舉成名,赫斯特本人也曾作出親自帶領記者持槍俘虜西班牙海軍士兵的奇聞。1898年美國軍艦被炸時,他指示派往古巴的記者:「你製造新聞,我製造戰爭」,稱為「煽色腥新聞」。

後續影響

菲律賓革命中人民一直期望可以脫離西班牙獨立,美國也支持菲律賓人民發起民族獨立戰爭。菲律賓起義軍協助美軍打敗西班牙後,美國以2000萬美元得到菲律賓的主權引發菲律賓人民的不滿和抗拒。1899年2月4日,美國對菲律賓革命軍發動襲擊,次日,菲律賓第一共和國向美國宣戰引發美菲戰爭,最終以失敗告終,菲律賓淪為美國的殖民地。[1]

參考文獻

  1. 《世界通史一美西戰爭》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