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倩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小仓由菜留言 | 贡献2022年8月26日 (五) 17:12的版本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江蘇 → 江苏, 員 → 员 (2), 內 → 内 (3), 參考 → 参考, 國 → 国 (4), 學 → 学 (3), 慶 → 庆, 參 → 参, 會 → 会 (3), 長 → 长 (4), 與 → 与 (2), 軍 → 军, 師 → 师, 龍 → 龙 (4), 鴻 → 鸿 (3), 風 → 风, 陸 → 陆, 愛 → 爱, 縣 → 县 (4), 鄭 → 郑 (9), 無 → 无 (3), 興 → 兴 (5), 關 → 关 (2), 監 → 监 (3), 劉 → 刘, 張 → 张 (5), 陽 → 阳 (2), 楊 → 杨 (2), 調 → 调, 馬 → 马 (2), 應 → 应 (2), 蘇 → 苏, 雲 → 云, 廣 → 广, 見 → 见, 來 → 来, 親 → 亲, 傳 → 传, 號 → 号, 羅 → 罗, 為 → 为 (22), 於 → 于 (2), 數 → 数 (2), 議 → 议 (3), 眾 → 众, 錦 → 锦, 維 → 维 (2), 練 → 练, 離 → 离, 懷 → 怀, 寶 → 宝, 選 →…)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李长倩(1588年—1646年),字维曼直隶兴化县人,明末官员。

生平

李长倩是隆庆时内阁首辅李春芳后裔。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官至江西按察副使,提督学政。调福建。

弘光元年(1645年),同福建三司官员迎立隆武帝[1],任户部尚书[2]

参考

  1. 《思文大纪·卷一》:闰六月初二日,福建布、按、都三司、左布政司周汝玑、参议傅云龙、张文辉、副使佥事柴世珽、陆怀玉、李长倩、罗万爵、张夬、刘柱国、张晋征、王芋、都司陈绩、郭轲、杨陞诚具笺迎贺。
  2. 《明季遗闻·卷四》:乙酉五月,清兵渡江,南都弗守,总兵官郑鸿逵、郑彩撤师回闽。会唐王从河南来,奉之俱南,至福州,与福建巡抚张肯堂、巡按御史吴春枝、礼部尚书黄道周、南安伯郑芝龙等共会议,立唐王为监国。王,太祖后也,封南阳。初以父夭,失爱于祖,两叔谋夺嫡,未得请名。及祖端王薨,守道陈奇瑜、知府王之柱为之请嗣。后以统兵勤王,擅离南阳,锢高墙。会赦出。性率直,喜诗书,手草传檄,洒洒数千言。鸿逵请正位;不然,无以压众心而杜后起。芝龙意别有在,固争以为不可。诸大臣多言监国名正,出关尺寸,建号未迟;而李长倩有“急出关、缓正位,示监国无富天下心”一疏,不报。拥入者艳翊戴功,不数日,即定议,即帝位于福州。时闺六月十五日也。
    是日郊天,大风震起,拔木扬沙。及驾回宫,尚宝司卿坐马忽惊跃起,玉玺坠地,损其一角。人咸异之。改福州为天兴府,以布政司为大内。大赦,改元隆武。封郑芝龙为平□侯、郑鸿逵为定□侯、郑芝豹为澄济伯、郑彩为永胜伯。设六部九卿:以张肯堂为吏部尚书,李长倩为户部尚书,曹学佺为礼部尚书,吴春枝为兵部尚书,周应期为刑部尚书,郑瑄为工部尚书,马思理为通政使,郑广英为锦衣卫都督。以天、建、延、兴四府为上游,汀、邵,漳、泉四府为下游,各设抚按。县升府、府升道,道转内卿,一命以上,咸与宠锡。于是敷求耆硕,起蒋德璟、黄景昉、黄道周、苏观生、何楷、陈洪谧、林欲楫、朱继祚、黄鸣俊,皆为大学士。改庶吉士为庶萃士,命观生主之,以招选贤才。又起曾樱、何吾驺、郭维经、叶廷桂,以次至,皆入阁办事。其远不能至者,如王应熊、杨廷麟等,仅列其名。阁臣至三十余人。然俱闲无事,不令票旨,皆隆武亲为之。德璟、景昉、欲揖皆力疏辞,行人以死请,乃至。德璟陛见,首以清屯练军告,然竟筑舍不成。
  • 《兴化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