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驛兵變

出自求聞百科
於 2022年8月24日 (三) 05:21 由 小仓由菜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陝 → 陕 (2), 內 → 内 (2), 貴 → 贵 (6), 國 → 国 (13), 會 → 会, 長 → 长, 與 → 与 (3), 軍 → 军 (7), 龍 → 龙 (3), 導 → 导, 漢 → 汉, 華 → 华, 勞 → 劳, 無 → 无, 飛 → 飞, 興 → 兴 (3), 關 → 关, 將 → 将 (9), 領 → 领, 舊 → 旧, 楊 → 杨 (17), 馬 → 马 (8), 肅 → 肃 (2), 雲 → 云, 來 → 来, 對 → 对 (2), 動 → 动 (2), 發 → 发 (4), 門 → 门 (2), 樣 → 样, 稱 → 称 (2), 為 → 为 (6), 於 → 于 (4), 種 → 种, 靈 → 灵, 眾 → 众 (2), 錦 → 锦, 標 → 标, 離 → 离, 壞 → 坏, 館 → 馆, 寶 → 宝 (3), 敗 → 败 (2), 後 → 后 (5), 頭 → 头, 書 → 书, 聯 → 联, 歷 → 历, 認 → 认, 過 → 过 (2), 進 → 进 (2), 護 → 护,…)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馬嵬驛兵變「嵬」,拼音wéi注音ㄨㄟˊ,粵音:ngai4),又稱馬嵬坡之變馬嵬驛之變馬嵬之變,是唐朝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7月15日)在馬嵬驛(陝西省興平市以西)發生的一次兵變。宰相楊國忠與其從妹玄宗寵妃楊貴妃被殺。

歷史

興平市馬嵬鎮楊貴妃墓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初九,幽州安祿山史思明藉口討伐楊國忠,發動叛亂,是為安史之亂

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初九,安祿山攻入潼關唐玄宗於六月十二日決定放棄都城長安、逃亡四川。路上無人接洽,十分辛苦。第三天,駐入馬嵬坡(今陝西興平市驛站

兵變之時,楊國忠逃進西門內,士兵蜂擁而入將其寸斬;後又使唐玄宗賜死楊國忠的堂妹貴妃楊太真

現代

馬嵬驛原址上今建有「馬嵬驛民俗體驗園」,有廢棄的李家坡窯洞和一些泥塑作品。2014年獲批國家3A級旅遊景區,2015年12月10日獲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1]

經過

保護唐玄宗的龍武軍缺乏糧食,龍武軍大將軍陳玄禮士卒演講:「今日天下崩離、陛下震盪,難道不是楊國忠侵害、剝削民眾,導致朝野怨恨,才這樣子的嗎?如果不殺他以謝天下,怎麼平息四海人心的怨憤呢?」眾軍士被煽動,怨恨都發泄到楊國忠身上,因此發生兵變。楊國忠逃進西門內,士兵蜂擁而入,將其寸斬

楊國忠死後,士兵將館驛圍住,又要求唐玄宗賜死楊國忠的堂妹貴妃楊太真,以防止日後報復。唐玄宗迫於情勢危急,不得不命令高力士將楊貴妃縊死於佛堂前的梨樹之下,方才穩住軍心。玄禮等將領,才脫去盔甲,叩頭請罪:「國忠敗壞了國家大政,造成了禍亂,使得黎民塗炭,陛下遷徙,這種人不殺,災禍不會停止。臣等是為了社稷大計才殺了他的,在此為矯詔請罪。」玄宗只好慰勞他一番,令他曉諭軍士,史稱「馬嵬驛兵變」。

結果

此次兵變中,宰相楊國忠與其從妹玄宗寵妃楊貴妃被殺。

安祿山叛亂時,玄宗本想禪讓太子李亨;但此次兵變後,太子李亨被認為是主謀,使唐玄宗大受打擊。玄宗與李亨於馬嵬驛分道,玄宗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殘兵敗將;此後不久,李亨就在靈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為唐肅宗改元至德,遙尊玄宗為太上皇

陝西興平楊貴妃墓對聯

谷鈴如訴舊愁來 蜀道秦川 過客重談楊李事 墓粉還將秋色補 雨塵雲夢 傷心何似漢唐陵

·畢沅

龍武軍變起倉皇 畢竟蛾眉能殉國 蠶叢道塵飛散漫 誰將鴛錦賦招魂

·熊文華題

莫嘆紅顏淪宿草 尚留白粉艷春闈

佚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