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乐舞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初唐舞俑
初唐壁画上的舞姬
唐朝胡人舞俑

中国唐朝舞蹈艺术,在经过汉朝百戏在舞蹈技巧上的飞跃,以及南北朝中外乐舞交汇的推动下,达到一个更趋成熟的新境界,此时乃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其舞蹈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强大的国力,社会思想开放,各民族及外国文化均能被充分吸收而融合。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舞蹈活动普遍,观赏舞蹈表演成为人民艺术生活的一要,来自民间、经艺术加工后、形式华丽、规模宏大的宫廷燕乐舞蹈也大量涌现,堪为唐朝舞蹈一大胜观。

唐人把舞蹈视为抒情和展示才华,表示礼节的手段能文能武、能歌善舞的文化素养。盛唐时,宫廷中设置了完善健全的太常寺教坊,管理宫廷乐舞等事宜。唐玄宗时又从坐部伎及宫女中挑选出一大批技艺最高的乐工、舞伎,设立了梨园,专事歌舞的排练和演出。著名代表人物有善作曲能伴舞的唐玄宗与以善舞“霓裳羽衣”的杨贵妃,亲自排练过声势浩大的破阵乐唐太宗李世民;即兴善舞以抒情的诗人李白。唐朝的宗教乐舞也很发达,如鹤舞和花舞等礼佛娱人的舞蹈在佛寺中很常见;祭祀巫舞巴楚之地到中国西北荒村都很兴盛,唐朝宫廷的驱傩是种面具神舞,继承汉代的宫仪规模亦即为盛大[1]

舞蹈种类

唐朝是中国舞蹈发展的繁盛时期,不仅有自娱的民族舞蹈还有大量的表演性舞蹈,朝廷设教坊司,专门训练舞优,唐皇室亦有不少成员喜爱舞蹈,唐朝对歌舞的分类比前代更为细腻有按风格特点来分的健舞软舞类别,软舞动作偏柔,健舞则刚健有力,常会以刀剑等兵器作为道具。有以结构的严谨和统一归类的歌舞大曲,杨太真(杨贵妃)其中霓裳羽衣舞最为著名,据说就是唐玄宗在梦中看到仙女们的翩翩舞姿,又听到仙乐飘飘,而记载流传下来的;有以故事情节归类的歌舞戏;有从用途和表演方式归类且用于宫廷朝会、宴飨的宫宴舞,如七部伎九部伎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等。软舞还有赞美龙女的凌波曲,由盛唐著名舞人谢阿蛮依舞曲编舞表演的,深得唐玄宗杨贵妃的喜爱;又有唐懿宗的伶官李可及编创的“菩萨蛮舞”是表现佛国仙女的美音妙舞,还有惊鸿舞等。其他不能归类的名舞如“何满子”、“叹百年”等都是在当时兴盛有深远影响力的[1]。健舞著名有公孙大娘刀舞及由西域朝人传来的胡旋舞胡腾舞等。

舞蹈名家

相关

参考

  1. 1.0 1.1 通鉴文化编辑部,廖慧玲主编. 《图说中华文明史》. 通鉴文化. 2008年6月. ISBN 9789866790690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繁体中文) P.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