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及第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小仓由菜留言 | 贡献于2022年8月19日 (五) 20:43提交的版本 (noteTA 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參考 → 参考 (2), 國 → 国, 學 → 学, 參 → 参, 與 → 与, 語 → 语 (8), 將 → 将 (2), 舊 → 旧, 嚴 → 严, 肅 → 肃, 魯 → 鲁, 蘇 → 苏, 廣 → 广 (2), 見 → 见 (2), 來 → 来 (4), 義 → 义, 對 → 对, 動 → 动, 親 → 亲, 樂 → 乐, 詞 → 词 (8), 體 → 体 (7), 為 → 为 (5), 於 → 于 (2), 種 → 种 (5), 舉 → 举, 標 → 标, 雜 → 杂 (3), 運 → 运, 鄉 → 乡, 達 → 达, 實 → 实, 際 → 际, 後 → 后, 覺 → 觉 (2), 書 → 书, 幾 → 几 (2), 兒 → 儿, 較 → 较, 現 → 现, 護 → 护, 兩 → 两 (3), 資 → 资, 蓋 → 盖, 創 → 创, 結 → 结, 壽 → 寿, 陳 → 陈 (3), 寫 → 写, 聞 → 闻 (2), 時 → 时 (2), 讀 → 读 (2), 蘋 → 苹, 則 → 则 (3), 經 → 经, 鋪 →…)

三及第粤拼:saam1 kap6 dai2;国际音标[saːm˥ kʰɐp̚˨ tɐi̯˧˥])是一种夹杂文言文官话白话文以及粤语白话文的一种书写文体。三及第早在清朝时出现,例如招子庸作品粤讴,或邵彬儒作品《俗话倾谈》都是以“三及第”形式创作的。这种“三及第”文体流行在 1940年代直到 1960年代的香港新闻纸[1]。早期广州新闻纸亦有[2],作者可以随意在一篇文章中使用这种文体来达到不同的效果,用文言令读者觉得格外严肃,用官话就较之为中性,用广东话则对于以其为母语的读者觉得亲切。

例子

于宋词,更见文言白话方言三合,可举一词为例──“向尊前酒底,见得些时,似凭地好,能得几回细看。待不眨眼儿觑著伊,将眨眼底工夫看几遍。”

此即是“三及第”的词。此词为赠妓之作,文中有白,白中有文,实在比南宋文人堆砌出来的词更好,尤其是结煞两句,即是“睇到唔眨眼”而已,他却铺排得十分自然流畅。若非兼文兼白,那得有此好句。

盖宋词本来入乐,唱词即不宜太文,文则只能咏诵,不宜歌唱,昆曲受到淘汰,即因其太文。是故“三及第”文体则必能永久。

名字的由来

香港的三及第作家[3]

  • 黄言情
  • 邓羽公
  • 任护花(周白苹)
  • 衬叔
  • 忠义乡人
  • 林沈
  • 陈鲁劲(我是山人)
  • 高雄(经纪拉、三苏)
  • 陈霞子
  • 林寿龄
  • 江之南
  • 黎彼得 (填词人)
  • 金庸[4]

参看

参考

  1. Cantonese as Written Language, p127, Don Snow, Hong Kong Univsersity Press, ISBN 978-962-209-709-4
  2. “三及第”文体. [2016-03-18]. 
  3. 琴台客聚:粵语文学两大将. [2016-03-18]. 
  4. 琴台客聚:为三及第辩. [2019-01-17].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