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女真

出自求聞百科
於 2022年8月17日 (三) 07:55 由 小仓由菜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简介:​我来啦, replaced: 擾 → 扰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中國東北地區歷史
中國東北史前史
燕國 (遼西郡) 箕子朝鮮 東胡 肅慎 濊貊
(遼東郡)
秦朝 (遼西郡)
(遼東郡)
西漢 (遼西郡) 衛滿朝鮮 匈奴
(遼東郡)
(漢四郡) 扶餘國 沃沮 高句麗
東漢 (遼西郡) 烏桓 鮮卑 挹婁
(遼東郡)
(玄菟郡)
曹魏 (昌黎郡) (公孫度)
(遼東郡)
(玄菟郡)
西晉 (平州)
慕容部 宇文部
前燕 (平州)
前秦 (平州)
後燕 (平州)
北燕
北魏 (營州) 柔然 契丹 庫莫奚 室韋 勿吉
東魏 (營州)
北齊 (營州)
北周 (營州)
隋朝 (柳城郡) 突厥 靺鞨
(燕郡)
(遼西郡)
唐朝 (營州) (松漠都督府) (饒樂都督府) (室韋都督府) (黑水都督府) 渤海國
(渤海都督府)
(安東都護府)
遼朝 (上京道)
(中京道)
(東京道)
女真 東丹國
定安國
(東京道)
金朝 (東京路) (上京路)
東遼國 後遼 大真國
元朝 (遼陽行省)
明朝 (遼東都司) (奴爾干都司)
建州女真 海西女真 野人女真
清朝 (滿洲地區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盛京將軍)
(東三省) 俄占外滿
中華民國
東三省
遠東共和國
蘇聯遠東
東北最高行政委員會
偽滿洲國
蘇聯占領下的滿洲
中華民國
東九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東北
遠東
政區、政權大部在今東北三省者用粗體。
參見

海西女真女真族三大部之一,明朝女真分為建州、海西、野人三部。海西女真主要分布於海西(今松花江東)到黑龍江

簡介

海西女真為金代女真遺民,《皇明九邊考》等記載稱其為完顏部後裔。民眾生活以耕種莊稼為主,婦女喜好金珠,是依山建立城寨的定居式生活。

海西女真人亦失哈(易信)曾為明朝朝廷內官。明永樂九年(1411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多次受命為欽差,出使奴兒干(今黑龍江下游地區),開設都司。永樂十一年和宣德八年,在奴兒干都司所在地,分別興建和重建永寧寺。兩次都在寺前立碑,前者額題《永寧寺記》,後者額題《重建永寧寺記》。

後來,海西各衛所後來發展為葉赫哈達烏拉輝發四部。因受到東海女真的侵擾,在嘉靖年間,海西四部輾轉南移,散居於今開原以北輝發河流域。最終被建州女真努爾哈赤所吞併。

參考文獻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