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紅十字會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香港紅十字會
Hong Kong Red Cross
成立时间1950年7月12日
类型人道援助
非營利組織
慈善團體
目标保護生命
關懷傷困
維護尊嚴[1]
地点
服务地区
 中国香港
中国大陆[2]
 全世界[3]
产品人道主義救援
会员
363支制服團隊,合共13,000人 [4]
重要人物
何驥(會長)
蔡永忠(主席)
蘇婉嫻(秘書長)
收入
11億732萬港元(2018/19年度經常性總收入)[5]
支出10億9308萬港元(2018/19年度經常性總支出)[5]
志愿者
25,840 [6]
网站https://www.redcross.org.hk/
(英文及繁體中文)
位於西九龍香港紅十字會總部邵逸夫樓
位於香港島金鐘的舊柏立基夫人紅十字會總部,歷史悠久

香港紅十字會(英语:Hong Kong Red Cross,縮寫:HKRC),是香港成立於1950年的一個慈善團體,作為國際红十字與红新月運動在香港的代表組織,積極推動社群,本著人道理念與志願服務精神,竭力保護生命、關懷傷困、維護尊嚴。自1976年起在香港依據《香港紅十字會條例 》(香港法例第1129章)成為法定團體運作[7][8]

歷史

1949年,香港人口激增到200萬人,其中一半為新移民。同年英國紅十字會派員訪港,獲當時的港督葛量洪同意設立香港分會,主要負責為其他分會提供查詢渠道及組織救濟來自中國的難民的服務[9]。香港紅十字會於1950年7月12日正式成立,由當時的醫務衛生總監出任主席,直到1952年得到防癆會的協助借出地方才有正式的辦公室。根據國際紅十字會規定,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屬會作為代表,並必須建立在獨立國家的領土之內[10]。香港紅十字會成立時,香港由英国占领,因此它便成為英國紅十字會的分會。當時香港紅十字會又稱為「英國紅十字會(香港分會)」[11]

香港紅十字會通過紅十字會的國際網絡協助因戰亂而失散的家庭尋找親屬,同時幫助將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流落在亞洲地區的難民遺返原居國。1950年韓戰爆發,期間香港紅十字會將食物及藥品運到日本給獲釋的戰俘,1953年韓戰結束後,美國紅十字會與中國紅十字會協議,由香港紅十字會於中港邊境遞交食物及生活用品的物資包裹給被扣的外籍人士,這項於每月15日及30日運送包裹的人道服務直到1979年,在最後一名被扣人士獲釋後才告結束。

1952年,成立捐血服務部,在香港郵政總局三樓每星期共三晚為預約的捐血人士抽取血液。同年11月在亞皆老街九龍醫院提供同類服務,收集到的血液送到九龍醫院及瑪麗醫院儲存。

1953年起,香港紅十字會開展將從外國捐贈的衣物進行分類、貯藏及分派的工作,協助社會福利署的備災及救災後勤工作,同年的石硤尾大火經香港紅十字會派發的棉被及衣物高達18萬件,受惠人數約44,000人。

1954年,由一群美籍婦女組成的義工隊停止為荔枝角醫院服務,香港紅十字會遂填補是項服務,聘請一名專責教師在荔枝角醫院開辦一間醫院小學,令病童可繼續學習。1956年在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成立第一隊紅十字會青年團

1962年,香港鬧水荒,實施四天供水一次的制水措施。同年7月,香港發現霍亂疫症,政府重開尖沙咀漆咸道檢疫隔離營,而尖沙咀隔離營現已重建為香港科學和歷史博物館,香港紅十字會負責照顧營內被隔離人士之衣物供應及福利。同年9月颱風「溫黛」襲港,受災人數高達46,000多人,在風災翌日即展開救濟工作,在1週內為15,000多名無家可歸的災民服務。期間一度出現物資不足,需要英國總會空運5,000張毛毯到港及撥款在港採購物資。同年在觀塘開辦「雅麗珊郡主兒童安置所及學校」,為殘障兒童(主要是患小兒麻痺症)提供教學及住宿照顧。直到1965年醫院學校服務已擴展到7間醫院。

位於金鐘夏慤道的「柏立基夫人紅十字會總部」(Anne Black Hong Kong Red Cross Headquarters)在1965年10月正式啟用。1966年在慈雲山新區第47座翼樓成立「慈雲山紅十字會學校」,是獲政府津貼的全日小學,同樣為殘障兒童而設立。而在大口環的「甘迺迪中心」於1967年啟用,為弱能兒童及青少年安排綜合教育及訓練課程,亦提供住宿。1968年在慈雲山新區第21座開辦傷殘青少年宿舍,同年大嶼山「石壁渡假營舍」啟用。

1969年香港紅十字會成為香港公益金會員機構。位於大口環的「瑪嘉烈戴麟趾紅十字會學校」則於1973年投入服務,同年流動捐血車投入服務。

1975年,越戰結束,引發大規模的难民潮。5月丹麥貨櫃輪「嘉娜馬士基號」(Clara Maersk)載來首批共3,743名越南船民到港。香港紅十字會組織一支50人的隊伍為暫棲軍營的船民提供服務。當1979年等多個西方國家在日內瓦簽署國際公約,在英國政府代表的同意下,香港成為「第一收容港」(Port of First Asylum),無條件收容越南船民。滯港而未及被外國收容的越南船民日益増加。5月,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要求香港紅十字會接管「北啟德難民營」,於8月1日正式接管,隨即由禁閉羈留中心轉變為開放式收容中心,越南船民可出外工作。同時擴充「北啟德診所」成為醫療中心,提供門診及收容患重病的越南船民留院治療。直到1987年3月1日才徹出「北啟德難民營」。

1990年起,香港紅十字會由英國紅十字會一個海外屬會升格為與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同級的分會,享有高度自治及自主權[8]。因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97年7月1日恢复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紅十字會與英國紅十字會的制度聯繫改為與中國紅十字會聯繫,其他情況類似的香港國際志願組織亦作出相應改變[12]。1997年4月15日,中國紅十字會發出公告,確認香港紅十字會於1997年7月1日起成為中國紅十字會分會,但公告列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和《中國紅十字會章程》不應用於香港紅十字會[13]。此后,香港立法會於2000年6月通過《1999年法律適應化修改(第17號)條例草案》,為香港紅十字會在新政治環境下的高度自治提供法律基礎[14][15]

参考文献

引用

  1. 香港紅十字會:使命、價值觀及基本原則. [2020-07-08]. 
  2. 香港紅十字會:中國賑災及發展項目. [2020-07-08]. 
  3. 香港紅十字會:國際及賑災發展項目. [2020-07-08]. 
  4. 香港紅十字會:紅十字青少年. [2020-07-08]. 
  5. 5.0 5.1 香港紅十字會:捐款用途. [2020-07-08]. 
  6. 香港紅十字會:義工服務網頁. [2020-07-08]. 
  7. 香港法例第1129章《香港紅十字會條例》. www.elegislation.gov.hk. [2018-05-10]. 
  8. 8.0 8.1 呂大樂. 《山上之城:香港紅十字會的故事1950-2000》. 香港: 香港大學出版社. 2000: 72. 
  9. Dale., Lü,; 呂大樂. Shan shang zhi cheng : Xianggang hong shi zi hui de gu shi, 1950-2000. Xianggang: Xianggang da xue chu ban she https://www.worldcat.org/oclc/47704730. 2000. ISBN 9622095283. OCLC 47704730.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山上之城,第11頁
  10.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ICRC). The Movement. [2020-06-27]. 
  11. 香港紅十字會條例. [2017-03-18]. 
  12. Centre for Civil Society and Governanc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 Cross-boundar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Hong Kong 2014:15: Report on the Capacity of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Hong Kong. 2016 [2020-06-27]. 
  13. 中國紅十字會. 中國紅十字會公告(1997年4月15日) (PDF). [2020-06-27]. 
  14. 立法會. 《1999年法律適應化修改(第17號)條例草案》. 內 務 委 員 會 ( 文件 ) 1999年9月24日. [2020-06-27]. 
  15. 立法會. 會議過程正式紀錄 (PDF). [2020-06-27]. 

外部連結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