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红十字会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香港红十字会
Hong Kong Red Cross
成立时间1950年7月12日
类型人道援助
非营利组织
慈善团体
目标保护生命
关怀伤困
维护尊严[1]
地点
服务地区
 中国香港
中国大陆[2]
 全世界[3]
产品人道主义救援
会员
363支制服团队,合共13,000人 [4]
重要人物
何骥(会长)
蔡永忠(主席)
苏婉娴(秘书长)
收入
11亿732万港元(2018/19年度经常性总收入)[5]
支出10亿9308万港元(2018/19年度经常性总支出)[5]
志愿者
25,840 [6]
网站https://www.redcross.org.hk/
(英文及繁体中文)
位于西九龙香港红十字会总部邵逸夫楼
位于香港岛金钟的旧柏立基夫人红十字会总部,历史悠久

香港红十字会(英语:Hong Kong Red Cross,缩写:HKRC),是香港成立于1950年的一个慈善团体,作为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在香港的代表组织,积极推动社群,本着人道理念与志愿服务精神,竭力保护生命、关怀伤困、维护尊严。自1976年起在香港依据《香港红十字会条例 》(香港法例第1129章)成为法定团体运作[7][8]

历史

1949年,香港人口激增到200万人,其中一半为新移民。同年英国红十字会派员访港,获当时的港督葛量洪同意设立香港分会,主要负责为其他分会提供查询渠道及组织救济来自中国的难民的服务[9]。香港红十字会于1950年7月12日正式成立,由当时的医务卫生总监出任主席,直到1952年得到防痨会的协助借出地方才有正式的办公室。根据国际红十字会规定,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属会作为代表,并必须建立在独立国家的领土之内[10]。香港红十字会成立时,香港由英国占领,因此它便成为英国红十字会的分会。当时香港红十字会又称为“英国红十字会(香港分会)”[11]

香港红十字会通过红十字会的国际网络协助因战乱而失散的家庭寻找亲属,同时帮助将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流落在亚洲地区的难民遗返原居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期间香港红十字会将食物及药品运到日本给获释的战俘,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红十字会与中国红十字会协议,由香港红十字会于中港边境递交食物及生活用品的物资包裹给被扣的外籍人士,这项于每月15日及30日运送包裹的人道服务直到1979年,在最后一名被扣人士获释后才告结束。

1952年,成立捐血服务部,在香港邮政总局三楼每星期共三晚为预约的捐血人士抽取血液。同年11月在亚皆老街九龙医院提供同类服务,收集到的血液送到九龙医院及玛丽医院储存。

1953年起,香港红十字会开展将从外国捐赠的衣物进行分类、贮藏及分派的工作,协助社会福利署的备灾及救灾后勤工作,同年的石硖尾大火经香港红十字会派发的棉被及衣物高达18万件,受惠人数约44,000人。

1954年,由一群美籍妇女组成的义工队停止为荔枝角医院服务,香港红十字会遂填补是项服务,聘请一名专责教师在荔枝角医院开办一间医院小学,令病童可继续学习。1956年在嘉诺撒圣方济各书院成立第一队红十字会青年团

1962年,香港闹水荒,实施四天供水一次的制水措施。同年7月,香港发现霍乱疫症,政府重开尖沙咀漆咸道检疫隔离营,而尖沙咀隔离营现已重建为香港科学和历史博物馆,香港红十字会负责照顾营内被隔离人士之衣物供应及福利。同年9月台风“温黛”袭港,受灾人数高达46,000多人,在风灾翌日即展开救济工作,在1周内为15,000多名无家可归的灾民服务。期间一度出现物资不足,需要英国总会空运5,000张毛毯到港及拨款在港采购物资。同年在观塘开办“雅丽珊郡主儿童安置所及学校”,为残障儿童(主要是患小儿麻痹症)提供教学及住宿照顾。直到1965年医院学校服务已扩展到7间医院。

位于金钟夏悫道的“柏立基夫人红十字会总部”(Anne Black Hong Kong Red Cross Headquarters)在1965年10月正式启用。1966年在慈云山新区第47座翼楼成立“慈云山红十字会学校”,是获政府津贴的全日小学,同样为残障儿童而设立。而在大口环的“肯尼迪中心”于1967年启用,为弱能儿童及青少年安排综合教育及训练课程,亦提供住宿。1968年在慈云山新区第21座开办伤残青少年宿舍,同年大屿山“石壁渡假营舍”启用。

1969年香港红十字会成为香港公益金会员机构。位于大口环的“玛嘉烈戴麟趾红十字会学校”则于1973年投入服务,同年流动捐血车投入服务。

1975年,越战结束,引发大规模的难民潮。5月丹麦货柜轮“嘉娜马士基号”(Clara Maersk)载来首批共3,743名越南船民到港。香港红十字会组织一支50人的队伍为暂栖军营的船民提供服务。当1979年等多个西方国家在日内瓦签署国际公约,在英国政府代表的同意下,香港成为“第一收容港”(Port of First Asylum),无条件收容越南船民。滞港而未及被外国收容的越南船民日益增加。5月,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要求香港红十字会接管“北启德难民营”,于8月1日正式接管,随即由禁闭羁留中心转变为开放式收容中心,越南船民可出外工作。同时扩充“北启德诊所”成为医疗中心,提供门诊及收容患重病的越南船民留院治疗。直到1987年3月1日才彻出“北启德难民营”。

1990年起,香港红十字会由英国红十字会一个海外属会升格为与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同级的分会,享有高度自治及自主权[8]。因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红十字会与英国红十字会的制度联系改为与中国红十字会联系,其他情况类似的香港国际志愿组织亦作出相应改变[12]。1997年4月15日,中国红十字会发出公告,确认香港红十字会于1997年7月1日起成为中国红十字会分会,但公告列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不应用于香港红十字会[13]。此后,香港立法会于2000年6月通过《1999年法律适应化修改(第17号)条例草案》,为香港红十字会在新政治环境下的高度自治提供法律基础[14][15]

参考文献

引用

  1. 香港紅十字會:使命、價值觀及基本原則. [2020-07-08]. 
  2. 香港紅十字會:中國賑災及發展項目. [2020-07-08]. 
  3. 香港紅十字會:國際及賑災發展項目. [2020-07-08]. 
  4. 香港紅十字會:紅十字青少年. [2020-07-08]. 
  5. 5.0 5.1 香港紅十字會:捐款用途. [2020-07-08]. 
  6. 香港紅十字會:義工服務網頁. [2020-07-08]. 
  7. 香港法例第1129章《香港紅十字會條例》. www.elegislation.gov.hk. [2018-05-10]. 
  8. 8.0 8.1 吕大乐. 《山上之城:香港紅十字會的故事1950-2000》. 香港: 香港大学出版社. 2000: 72. 
  9. Dale., Lü,; 吕大乐. Shan shang zhi cheng : Xianggang hong shi zi hui de gu shi, 1950-2000. Xianggang: Xianggang da xue chu ban she https://www.worldcat.org/oclc/47704730. 2000. ISBN 9622095283. OCLC 47704730.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山上之城,第11页
  10.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ICRC). The Movement. [2020-06-27]. 
  11. 香港紅十字會條例. [2017-03-18]. 
  12. Centre for Civil Society and Governanc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 Cross-boundar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Hong Kong 2014:15: Report on the Capacity of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Hong Kong. 2016 [2020-06-27]. 
  13. 中国红十字会. 中國紅十字會公告(1997年4月15日) (PDF). [2020-06-27]. 
  14. 立法会. 《1999年法律適應化修改(第17號)條例草案》. 内 务 委 员 会 ( 文件 ) 1999年9月24日. [2020-06-27]. 
  15. 立法会. 會議過程正式紀錄 (PDF). [2020-06-27].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