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劉勰(ㄒㄧㄝˊ)
出生約465年
京口(今江苏鎮江)一帶
逝世不詳
别名彥和(
职业政府官員、文學理論批評家、作家、僧人
年代南北朝
知名作品《文心雕龍》
家乡京口

劉勰(约465年[1][[Category:约465年[1]出生|L刘]]—532?年[2][[Category:532?年[2]逝世|L刘]]),彦和东莞郡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是長期生活於南北朝時代政權所控制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帶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在世跨宋齐梁三朝。

生平

劉勰是齐悼惠王刘肥的后代[3],六世祖劉撫曾官彭城内史[4],五世祖劉爽为山阴縣令[5],四世祖劉仲道为余姚縣令[6]永嘉之亂爆發,其先人逃難渡江,世居京口。刘勰早孤家贫,其父劉尚曾任越騎校尉,元徽二年(474年)於建康平叛战役中牺牲。刘勰約生於泰始元年(465),笃志好学,因家贫,住在上定林寺,依靠名僧僧祐[7]。终身未婚[8]。十多年后,他精通佛教经论,并钻研了儒家经典。一說《出三藏記集》與《劉子》可能出劉勰之手[9]。三十多歲時,写成三萬七千字的《文心雕龙》,沈約看了,“大重之,謂爲深得文理”,被任命為奉朝請。後为临川王记室[10],又曾为太子记室。大通三年(531年)昭明太子蕭統去世,劉勰請出家,梁武帝不許,乃燒髮以明志,遂准爲僧,法號慧地。[11]不久卒[12]

著作

其作之《文心雕龙》引論古今文體及其作法,與唐劉知幾史通》、清章學诚文史通義》並稱中國文史批評三大名著。

家世

六世祖父母

  • 刘抚,彭城内史。
  • 前夫人孙荀公,东莞郡人
  • 后夫人孙女寝,高密郡人

五世祖父母

  • 刘爽,山阴縣令
  • 赵淑媛,下邳郡人

曾祖父母

  • 刘仲道,东晋建武参军,余姚令
  • 檀敬容,高平郡人

祖父

  • 刘灵真

父亲

  • 刘尚,劉宋越騎校尉,元徽二年(474年)於建康平叛战役中牺牲。

注釋

  1. 范文瀾《文心雕龍注》依僧祐卒年訂定劉勰生年為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年);王更生將劉勰生年推定為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與范文瀾、華師仲、張嚴、王金凌、譚家定、黃公偉等不一致。
  2. 劉勰卒年各家推測差異過大。王金凌《劉勰年譜》以為卒於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華仲〈劉彥和簡譜〉以為卒於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周绍恒〈刘勰卒年新考〉认为在普通四、五年间(523、524);李庆甲〈刘勰卒年考〉认为在中大通四年(532),1985年,李庆甲又发表了《再谈刘勰的卒年问题》,考证出《梁书·文学传》是以传主的卒年先后排序,刘勰卒于532年,正符合这个排序原则;朱文民〈慧震还乡与刘勰卒年——与周绍恒先生商榷〉认为在大同三、四年(537、538);李曰剛〈梁劉勰世系年譜〉以為卒於梁武帝大同五年(539年)。
  3. 朱文民《有关刘勰研究的几个问题》《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
  4. 南齐《刘岱墓志铭》记载刘勰六世祖刘抚曾官彭城内史。
  5. 《宋书》卷八一《刘秀之传》和《刘岱墓志铭》都有记载。
  6. 南齐《刘岱墓志铭》
  7. 張少康《文心雕龍新探》說劉勰依沙門僧祐,“是要借助和僧祐的關係,利用僧祐的地位,以便能結交上層名流、權貴,為自己的仕進尋求出路。”
  8. 刘勰入仕为县令年未滿四十歲,仍未婚娶。祖琇《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刘勰认为是“家贫不婚娶。”;杨明照《传笺》力辩非因家贫、母丧,原因是“信佛”。
  9. 饒宗頤在〈《文心雕龍》與佛教〉說:“《出三藏記集》,凡分十五卷,題僧祐名,可能出勰之手。其中不少論文,可視為劉氏所作,或至少可代表他的意見,不妨取與《文心雕龍》比較研究。”又,林其锬、陈凤金曾撰《劉子作者考辨》,详考《刘子》为刘勰所撰。
  10. 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僧旻传》
  11. 《佛祖统记》大同四年下条载劉勰“是年表求出家”。南末释祖诱《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八、元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卷九皆载刘勰於大通三年出家。
  12. 《梁书》本传记劉勰“出家后未期而卒”,是知大同四年(538年)为其卒年。郭署稀《文心雕龙注泽·前言》说:“刘勰的卒年,从来也是疑不能定的。范文澜先生的推断,以为大抵‘普通元二年卒’,即公元520年左右。最近李庆甲同志作《刘勰卒年考》,……据李的考证,五书虽记载不同,其实其中四书皆根据《隆兴佛教编年通沦》,因此说刘勰的出家在中大通三年,即公元五三一年,'末期而卒',卒年当在公元五三一年或五三二年。我们以为宋、元人推断刘勰出家于萧统死后,比较合理,因而说刘勰死在公元五三二年前后,较为近情。”(甘肃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三月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