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聞百科:格式手冊/避免自我提及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台湾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本手冊旨在規範條目中的自我提及行為。並且指明哪些類型的自我提到應避免,哪些是可以接受的。

避免提及「求聞」

求聞百科條目應避免提及「求聞」系列專案或「求聞百科」。

舉例而言:

  1. 本求聞百科條目討論……
  2. 自由內容專案(例如:本網站)……
  3. 雖然求聞百科不是一本字典……(在關於一個特定術語的條目中)

這樣的自我提及在對話頁上或者求聞百科命名空間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它們不適合出現在條目中。這有兩個重要的理由:

  • 這些自我提及會分散讀者對條目的注意,在百科全書中造成干擾。
  • 自我提及局限了求聞百科作為百科全書的用途(求聞百科的著作權方針容許這樣做)。

簡單來說,本方針旨在提醒我們:求聞百科的目標是創造百科全書,我們應該創造在求聞百科之外其他領域也可使用的條目。

印刷版本

求聞編者需要考慮到,求聞百科使用者可能會將百科條目列印下來。因此,請使用「此文」代替「此網頁」,並且避免使用類似「點擊此處」等網站用語。

社群及網站功能之提及

提到求聞社群或求聞百科的網站功能會使衍生作品的讀者感到困惑。請特別留意,避免提及該頁可被修改,避免提及任何求聞百科計畫頁面或過程,避免使用特定的求聞百科術語,及避免提及旁邊或螢幕上方的任何連結(例如:討論頁、連入頁面或歷史頁)。請記著條目是百科全書的一部分,不是用以產生它們的求聞百科專案的一部分。

有时也有例外,特别是当一篇条目仍在初步创建阶段或有争议时,诸如{{stub}}及{{npov}}的标记经常加上,帮助编辑者进一步改善该条目,这些模板内的文句提及了自我。即使是模板,也请尽量减少提及自我。

無特指的提及可以接受

沒有提及特定的百科全書(求聞百科)或閱讀的媒體(線上)的提及可以接受。

例如,求聞百科某一條目寫道:「為了保護隱私,此文不會提及受害者的名字。」這種對自身的提及,即使出現在其他場合也不會產生問題。

更常見的例子是消歧義訊息。例如,求聞百科某一條目頂部包含如下提示:「此條目是關於甲。如欲搜尋乙,請檢視丙。」

此外,「參見」、「相關條目」章節所包含的連結,也屬於自我提及,但只要符合其他求聞百科方針,則可以接受。

對求聞百科本身相關事物的撰寫

理論上,若符合求聞百科收錄標準,您可以在求聞百科撰寫關於求聞百科本身的東西。但是,語境很重要。如果你閱讀關於莎士比亞作品的內容,你不會有興趣去閱讀關於求聞百科方針或常規的內容。如果你閱讀關於網上社群的內容,該條目可能會以客觀語調拿求聞百科作為例子討論,卻沒有特別暗示條目本身是在求聞百科看到或是求聞百科的一部分。在這框架內,如果你從一篇條目連結至主命名空間以外的另一求聞百科頁面,請使用外部連結方式,以容許那些連結可以在某個複製主命名空間內容的網站上仍然有效。

以下是此類連結可以有用的一些例子:

  • 求聞百科對該條目的主角來說有其重要性的條目;
  • 涉及求聞百科的名人的條目;
  • 關於求聞百科的條目;
  • 可用求聞百科來說明條目主題的條目,例如,百科全書

不要放置描述條目本身的內容

求聞百科是百科全書。是故,條目的內容應符合其主題,而不應該涉及條目本身。

若求聞百科某一條目備受矚目,以至於其本身符合求聞百科的收錄標準,也應另設條目描述這一現象,而不應將這些內容塞入原條目中。

在模板及頁面分類命名空間內

模板命名空間頁面分類命名空間有時出現有限的自我提及(例如:消歧義、小作品告示)。不鼓勵在其他地方使用自我提及,因為第三者使用者可能需要刪除那些模板或除去模板內的自我提及。

如果真的有需要用到這些模板,其使用方式應容許該條目即使沒有那些模板也可以使人看得懂,以方便自動移除。

求聞百科專案的協調頁面應置於Category:求聞百科管理,而不是那些包含主命名空間條目的頁面分類(主流頁面分類可能包含少數關於求聞百科的條目在內,這沒有問題)。使用者頁面可歸類在Category:求聞編者,但請勿置於Category:人物

自我提及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在求聞百科頁面命名空間里的自我提及個案。我們應該承認或標記其為自我提及,但不一定要刪除它們,因為它們在求聞百科裡有其作用。

自我提及的工具

處理自我提及時,可以使用如模板連結:{{Selfref}}等模板,將提及自我的連結移至「外部連結」,這樣,若有人希望將求聞百科頁面列印在紙張上時,可以透過技術手段自動刪除這些自我提及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