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文化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江蘇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兼具南北色彩,具有多元性、交融性、互補性的特點。江蘇是中國南北文化交流融匯的重要地區,歷史上經歷四次南北文化大交流:永嘉之亂與晉室南遷、唐朝安史之亂、兩宋之交靖康之變、明初遷民雲南與移民「填實京師」。周邊地區文化對江蘇文化產生重要影響,主要有:越文化影響——吳越同族,齊魯文化影響——史前徐淮和齊魯同屬一個文化系統,徽州文化影響——徽商對維揚地區商業文化影響很大。

地域文化

江蘇在地域文化上有「吳韻漢風」之說,經歷文化重心從漢唐以前的江淮地區到唐宋以後的江南地區的轉移。

方言

江蘇省主要的方言分別是:

需要說明的是:

  • 南通市區,丹陽市(隸屬鎮江市)東部地區、常州市金壇區西部屬於吳淮混合方言;
  • 此外,蘇南部分地區形成客籍方言島,如閩南語、河南話等。

飲食

由於地域文化的差別,江蘇菜系眾多,各地風味差別很大,最著名的有淮揚菜金陵菜蘇幫菜、徐海菜,其中淮揚菜是江蘇菜系的代表。此外江蘇風味獨特的各地小吃亦馳名中外,如南京小吃蘇州小吃揚州小吃

  • 淮揚菜流行於淮安揚州鎮江三地,並覆蓋泰州鹽城南通等地區,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以清淡、營養、美味、美觀深受海內外食客喜愛,至今許多國宴仍以淮揚菜為主角,在刀工、選料、造型、火候上要求格外嚴謹。
  • 金陵菜又稱京蘇菜或京蘇大菜,指以南京為中心,一直延伸到江西九江的地方風味。金陵菜起源於先秦,隋唐已負盛名,至明清成流派。金陵菜原料多以水產為主,注重鮮活,刀功精細,善用燉、燜 、烤、煨等烹調方法,口味平和,鮮香酥嫩。
  • 蘇幫菜則流行於名城蘇州等,以用料上乘、鮮甜可口、講究火候、濃油赤醬為特色,是江南傳統主流菜系之一。
  • 徐海菜是自江蘇省徐州向東沿隴海鐵路至連雲港一帶地方風味菜。

戲劇

江蘇的傳統戲劇有崑劇淮劇錫劇蘇劇揚劇

繪畫

江南地區的繪畫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傳統的中國形象,江蘇也是優秀詩書畫藝術作品的高產地,中國書法和繪畫先驅顧愷之便生於江蘇。而江南各畫派,尤以山水聞名,如五代之巨然,元季之倪瓚黃公望,有明之王紱夏昶等,均為山水大家,又如近現代的徐悲鴻劉海粟呂鳳子吳冠中方召麐等,可說江蘇書畫史幾乎構成了一部濃縮的中國書畫史。

金陵畫派

金陵畫派是明末清初活躍於南京地區的藝術流派,以龔賢為首。據畫史載,一般公認者有龔賢、樊圻、蔡澤、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謝蓀、胡慥、陳卓等人。多以江南山水為表現內容。其作大多雄偉而秀麗,很具江南山水特色。

京江畫派

京江畫派是清朝中晚期活躍於鎮江的一個畫家群體,畫派成員大都是鎮江本地人,多以本地自然山水為描繪對象,是當時江南畫壇的一支新生力量。代表人物是張夕奄、顧鶴慶、潘恭壽、潘思牧、周鎬等人,這一流派的主要人物如潘恭壽,張崯,均師從吳門沈周、文徵明。他們能取別派中的優秀技法特別是對龔賢的筆墨技法"積墨"、"烘染"等。張夕奄和顧鶴慶是"京江畫派"的創始人。[1]

吳門畫派

吳門畫派是明朝繪畫的一種地方風格,由沈周文徵明創立,與浙派(院畫風格)相對,作為文人畫的代表,在清朝為四王所繼承,成為中國畫的主流,影響深遠。代表畫家有董其昌、陳繼儒、李日華等,其中文徵明唐寅祝枝山徐禎卿又有吳門四才子之說。

揚州八怪

清朝乾隆年間活躍於揚州畫壇的革新派畫家的總稱,代表畫家有金農鄭燮黃慎李鱔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等,思想、品格、學問、才情都很高,以畫花卉草木為主,有詩書畫三絕之說,與正統畫風迥然不同。

學術、政治

參考文獻

  1. 《文化大百科》 20131103 京江画派. 央視網. 2013年11月3日 [2017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