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猛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恣蚊飽血

吳猛(生卒年不詳),世雲豫章郡分寧縣(今江西修水)人,晉朝著名道士神仙,為《二十四孝》中恣蚊飽血的主角,世稱大洞真君[1],為淨明道西山十二真君之一[2]

生平

二十四孝之恣蟻飽血講的就是吳猛的故事。

吳猛八歲時,已顯得十分孝順。因吳猛家中非常貧困,連床榻都沒有圍帳,每到夏天夜晚,吳猛便會任蚊子叮他的皮膚,吸血到飽。蚊雖多但都不敢驅趕,怕它們去叮父母。

吳猛後來學習道法,四十歲時,遇到一名道士丁義,授他神方,十分靈驗。便回到豫章,途中在江上遇上急迫波濤,吳猛不用船隻,站在白羽扇上在水面滑行渡江,圍觀的人都甚覺神奇、怪異。

江州刺史庾亮遇上重疾,聽到吳猛如此神異,便迎接他見面,問自己的病情如何。吳猛認為自己已經壽算當盡,推辭不告,並要求準備棺木、壽衣。一個月後吳猛逝世,但仍形貌如生。未到大斂時,屍體遺失。有識之士認為這對庾亮是一個不祥之兆,庾亮果然一病不起。

宋朝宋徽宗政和年間,被封為真人。民間尊稱吳猛為大洞真君

傳說中,吳猛是道教淨明道閭山派開派始祖許遜同窗,一說是吳猛是許遜的老師。

其女吳彩鸞,亦仙真也,在唐時還有一段相當動人的故事,其故事「文蕭」見於《唐傳奇》《仙傳拾遺》。[注 1]

評價

晉書》贊曰:「傳敘災祥,書稱龜筮。應如影響,協若符契。怪力亂神,詭時惑世。崇尚弗已,必致流弊。」

二十四孝》詩曰:「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恣渠膏血飽,免使入親幃。」

參見

注釋

  1. 大和末歲,有書生文蕭者,海內無家,因萍梗抵鍾陵郡。生性柔而洽道,貌清而出塵,與紫極宮道士柳棲干善,遂止其宮,三四年矣,鍾陵有西山,山有游帷觀,即許仙君遜上升地也。每歲至中秋上升日,吳、越、楚、蜀人,不遠千里而攜摯名香、珍果、繪繡、金錢,設齋醮,求福佑時鐘陵人萬數,車馬喧闐,士女櫛比,數十里苦癏闠其間有豪傑,多以金召名姝善謳者,夜與丈夫閒立,握臂連踏而唱,其調清,其詞艷,惟對答敏捷者勝。時文蕭亦往觀焉,睹一姝,幽蘭自芳,美玉不艷,雲孤碧落,月淡寒空。聆其詞理,脫塵出俗,意諧物外。其詞曰:「若能相伴陟仙壇,應得文蕭駕彩鸞,自有繡襦並甲帳,瓊台不怕雪霜寒。」生久味之,曰:「吾姓名其兆乎?此必神仙之儔侶也。」竟植足下去。姝亦盼生。 久之,歌罷,秉燭穿大松徑將盡,陟山捫石,冒險而去。生亦潛躡其蹤。燭將盡,有仙童數輩,持松炬而導之。生因失聲,姝乃覺,回首而潔:「莫非文蕭耶?」生曰:「然。」妹曰:「吾與子數未合而情之忘,乃得如是也。」遂相引至絕頂坦然之地,侍衛甚嚴,有几案帷幄,金爐國香,與生坐定,有二仙娥各持簿書,請姝詳斷,其間多江湖沉溺之事。 某日,風波誤殺孩稚。姝怒曰:「豈容易而誤耶?」仙娥持書既去,忽天地黯晦,風雷震怒,擺裂帳帷,傾覆香幾。生恐懼不敢傍視。姝倉皇披衣秉簡,叩齒肅容,伏地待罪。俄而風雨帖息,星宿陳布,有仙童自天而降,持天判,宣曰:「吳彩鸞以私慾而泄天機,謫為民妻一紀。」姝遂號泣,與生攜手下山而歸鍾陵。生方知姝姓名,因詰曰:「夫人之失,可得聞乎?」姝曰:「我父吳仙君猛,豫章人也。《晉書》有傳。常持孝行,濟人利物,立正祛邪。今為仙君,名標洞府。吾亦為仙,主陰籍,僅六百年矣。睹色界而興心,俄遭其謫,然子亦因吾可出世矣。」生素窮寒,不能自贍。姝曰:「君但具紙,吾寫孫愐《唐韻》。」日一部,運筆如飛,每鬻獲五緡。緡將盡,又為之。如此僅十載,至會昌二年,稍為人知,遂與文生潛奔新吳縣越王山側百姓郡舉村中,夫妻共訓童子數十人。主人相知甚厚,欲稔。姝因題筆作詩曰:「一斑與兩斑,引入越王山。世數今逃盡,煙蘿得再還。蕭聲宜露滴,鶴翅向雲間。一粒仙人藥,服之能駐顏。」是夜,風雷驟至,聞二虎咆哮於院外。及明,失二人所在。凌晨,有樵者在越山,見二人各跨一虎,行步如飛,陟峰巒而去。郡生聞之驚駭,於案上見玉合子,開之,有神丹一粒,敬而吞之,卻皓首而返童顏。後竟不復見二人。今鍾陵人多有吳氏所寫《唐韻》在焉。

參考

  1. 孝文化漫談. 凌網授權. 新華出版社. 2015: 86. ISBN 978-7-5166-1959-9 (中文). 
  2.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道教基本信仰与常识. 2012: 114. ISBN 978-7-999204-47-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