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猛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恣蚊饱血

吴猛(生卒年不详),世云豫章郡分宁县(今江西修水)人,晋朝著名道士神仙,为《二十四孝》中恣蚊饱血的主角,世称大洞真君[1],为净明道西山十二真君之一[2]

生平

二十四孝之恣蚁饱血讲的就是吴猛的故事。

吴猛八岁时,已显得十分孝顺。因吴猛家中非常贫困,连床榻都没有围帐,每到夏天夜晚,吴猛便会任蚊子叮他的皮肤,吸血到饱。蚊虽多但都不敢驱赶,怕它们去叮父母。

吴猛后来学习道法,四十岁时,遇到一名道士丁义,授他神方,十分灵验。便回到豫章,途中在江上遇上急迫波涛,吴猛不用船只,站在白羽扇上在水面滑行渡江,围观的人都甚觉神奇、怪异。

江州刺史庾亮遇上重疾,听到吴猛如此神异,便迎接他见面,问自己的病情如何。吴猛认为自己已经寿算当尽,推辞不告,并要求准备棺木、寿衣。一个月后吴猛逝世,但仍形貌如生。未到大敛时,尸体遗失。有识之士认为这对庾亮是一个不祥之兆,庾亮果然一病不起。

宋朝宋徽宗政和年间,被封为真人。民间尊称吴猛为大洞真君

传说中,吴猛是道教净明道闾山派开派始祖许逊同窗,一说是吴猛是许逊的老师。

其女吴彩鸾,亦仙真也,在唐时还有一段相当动人的故事,其故事“文萧”见于《唐传奇》《仙传拾遗》。[注 1]

评价

晋书》赞曰:“传叙灾祥,书称龟筮。应如影响,协若符契。怪力乱神,诡时惑世。崇尚弗已,必致流弊。”

二十四孝》诗曰:“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参见

注释

  1. 大和末岁,有书生文萧者,海内无家,因萍梗抵钟陵郡。生性柔而洽道,貌清而出尘,与紫极宫道士柳栖干善,遂止其宫,三四年矣,钟陵有西山,山有游帷观,即许仙君逊上升地也。每岁至中秋上升日,吴、越、楚、蜀人,不远千里而携挚名香、珍果、绘绣、金钱,设斋醮,求福佑时钟陵人万数,车马喧阗,士女栉比,数十里苦癏阓其间有豪杰,多以金召名姝善讴者,夜与丈夫闲立,握臂连踏而唱,其调清,其词艳,惟对答敏捷者胜。时文萧亦往观焉,睹一姝,幽兰自芳,美玉不艳,云孤碧落,月淡寒空。聆其词理,脱尘出俗,意谐物外。其词曰:“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萧驾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生久味之,曰:“吾姓名其兆乎?此必神仙之俦侣也。”竟植足下去。姝亦盼生。 久之,歌罢,秉烛穿大松径将尽,陟山扪石,冒险而去。生亦潜蹑其踪。烛将尽,有仙童数辈,持松炬而导之。生因失声,姝乃觉,回首而洁:“莫非文萧耶?”生曰:“然。”妹曰:“吾与子数未合而情之忘,乃得如是也。”遂相引至绝顶坦然之地,侍卫甚严,有几案帷幄,金炉国香,与生坐定,有二仙娥各持簿书,请姝详断,其间多江湖沉溺之事。 某日,风波误杀孩稚。姝怒曰:“岂容易而误耶?”仙娥持书既去,忽天地黯晦,风雷震怒,摆裂帐帷,倾覆香几。生恐惧不敢傍视。姝仓皇披衣秉简,叩齿肃容,伏地待罪。俄而风雨帖息,星宿陈布,有仙童自天而降,持天判,宣曰:“吴彩鸾以私欲而泄天机,谪为民妻一纪。”姝遂号泣,与生携手下山而归钟陵。生方知姝姓名,因诘曰:“夫人之失,可得闻乎?”姝曰:“我父吴仙君猛,豫章人也。《晋书》有传。常持孝行,济人利物,立正祛邪。今为仙君,名标洞府。吾亦为仙,主阴籍,仅六百年矣。睹色界而兴心,俄遭其谪,然子亦因吾可出世矣。”生素穷寒,不能自赡。姝曰:“君但具纸,吾写孙愐《唐韵》。”日一部,运笔如飞,每鬻获五缗。缗将尽,又为之。如此仅十载,至会昌二年,稍为人知,遂与文生潜奔新吴县越王山侧百姓郡举村中,夫妻共训童子数十人。主人相知甚厚,欲稔。姝因题笔作诗曰:“一斑与两斑,引入越王山。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萧声宜露滴,鹤翅向云间。一粒仙人药,服之能驻颜。”是夜,风雷骤至,闻二虎咆哮于院外。及明,失二人所在。凌晨,有樵者在越山,见二人各跨一虎,行步如飞,陟峰峦而去。郡生闻之惊骇,于案上见玉合子,开之,有神丹一粒,敬而吞之,却皓首而返童颜。后竟不复见二人。今钟陵人多有吴氏所写《唐韵》在焉。

参考

  1. 孝文化漫談. 凌网授权. 新华出版社. 2015: 86. ISBN 978-7-5166-1959-9 (中文). 
  2.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道教基本信仰与常识. 2012: 114. ISBN 978-7-999204-47-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