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拜占庭)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希臘語δροῦγγος英語:Droungos,有時也稱δρόγγος;drongos)是羅馬帝國晚期至東羅馬帝國時代對營級軍事單位的稱謂,後演變為指代守衛山區關隘的指揮區。營的指揮官是營隊長(Droungarios或drungarius;δρουγγάριος),英語化為「Drungary」。

歷史和功能

營「drungus」一詞最早出現在4世紀晚期的拉丁語。它來源於高盧語「dhrungho」(見古愛爾蘭語「drong」,古布立吞語「drogn」或「drog」),意為「部族」、「組」、「聚落」或「人群」。部分歷史學家引用17世紀的一種猜想,認為「drungus」來源於日耳曼語族的「thrunga」[1],但不被絕大多數語言學家接受。[2]拉丁語中「drungus」的早期用法是簡單且非專業性的指代一般的「隊伍」或「部隊」,在拉丁語中大致相當於的「globus」。[3]

該詞在5世紀初首次出現在希臘語中,與拉丁語意義相同,寫作droungos(δροῦγγος)或drongos(δρόγγος)。[4]在六世紀末,莫里斯皇帝將droungos指代特殊的戰術部署,通常是騎兵戰術,其特點是非線性密集陣型,適合迂迴、伏擊和非常規作戰。他也率先使用droungos的同源副詞droungisti (δρουγγιστί)來指代「小編隊」或「小隊戰術」。[5]雖然莫里斯有時也會使用droungos指代一般的大集團軍下的「小組」或「編隊」,但此後的資料顯示droungos一直是用來指代「師」(meros)而非「旅」(moira)。[6]

從7世紀中葉到11世紀,營(droungos)或旅(moira;μοίρα)被賦予了一個全新的意義。它正式被劃為軍區(θέματα;單數:θέμα)下轄軍團(tourma)的分區,每個營下轄數個(單數:bandon)。每個營(droungos)或旅(Moira)類似於現代軍隊編制的團或旅,其規模最初在1000人左右(因此也被稱為千人隊chiliarchia)。營隊最大規模可能會達到3000人,而最小規模出現在利奧六世(886-912年)時代,新建立的小軍區下出現了400人的營。[7]

12世紀末開始,droungos的詞義與「關隘」或「山區範圍」(吉戈斯)聯繫在一起,指代希臘山區。在13世紀,營也開始指代守衛這些地區的軍事單位,類似於早期的要衝區[1]

參考文獻

  1. 1.0 1.1 Kazhdan 1991,第664頁.
  2. Rance 2004,第97–105頁.
  3. Vegetius. Epitoma rei Militaris, III.16 and III.19.
  4. John Chrysostom. Epistulae ad Olympiadem, 4.2.
  5. Maurice. Strategikon, III.14 and IV.5.
  6. Maurice. Strategikon, I.3 and IX.3; Rance 2004,第109–114頁.
  7. Treadgold 1995,第104–105頁.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