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奇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艾思奇
性別
出生李生萱
1910年3月2日
 大清雲南省騰衝縣
逝世1966年3月22日(1966歲-03-22)(56歲)
 中國
國籍 中國
職業哲學家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王丹一(1919-2016)
親屬李曰垓

艾思奇(1910年3月2日—1966年3月22日[1]),原名李生萱雲南騰衝縣和順鄉後水碓村李家大院人[1],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蒙古族後裔[2]

名字

關於「艾思奇」的來歷,說法很多,胞弟李生葂在《雲南文史資料第36輯 艾思奇傳略》中,做了較為詳細的說明:「筆名的離意,有人說是『愛(艾)馬克思(思)伊里奇(奇)』[3]。有的說『生曹』兩字的英文頭一個字母是SH(英文轉寫:Sheng Hsuen),諧音『艾思艾奇』,去掉了中間的『艾』字就成了『艾思奇』了。1982年,黃洛峰同志來昆明,我去看他,談到這個筆名,他告訴我流傳的說法都不對,確實情況是:艾思奇到上海後,有一次去看了一部名為《愛斯基摩人》的外國影片,他突然想到藉此片名的諧音取下這個筆名,意思是『愛好思考奇異事物』,即成了艾思奇。」

生平

艾思奇幼年離開騰衝隨父母定居昆明,1928年,留學日本,在福岡工業大學冶金系學習。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回國。1935年10月,由周揚、周立波兩同志介紹,艾思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7年赴延安,負責延安哲學協會、邊區文協工作。並先後擔任抗日軍政大學教師、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延安《解放日報》副總編輯、總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艾思奇歷任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室主任、副校長,中國哲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艾思奇與「毛澤東思想」

艾思奇對毛澤東自身哲學的形成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海外學者通過文獻比對等研究,認為《矛盾論》、《實踐論》等著作,和艾思奇的同期著作有「難以計數的相似之處[4]。」 比如,《矛盾論》的第四部分題為「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和艾思奇的數篇作品幾乎雷同[5]。艾被認為是毛澤東的御用哲學家。

著作

大眾哲學》、《辨證唯物主義綱要》、《哲學與生活》等。

評價

艾思奇是中國著名哲學家。毛澤東對他所做的貢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稱他是學者、戰士、真誠的人。

家人

父親李曰垓(梓暢)是一個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傳統學者,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元老。曾做過愛國將領蔡得先生的幕僚,並曾擔任雲南省民政廳長等職。

大哥李生莊,學識淵博,是五四時期雲南新文化傳播者之一,曾任《騰越日報》第一任社長。

1944年7月與王丹一結婚。艾思奇去世後,王丹一一直幫忙從事「艾思奇思想」的研究,五十年內相繼主持出版了《艾思奇文集》兩卷本、560萬字的《艾思奇全書》八卷本等一系列著作。2016年7月19日王丹一去世,遺體告別儀式給予很高規格: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七常委,劉延東、劉奇葆等中央政治局委員,李鵬、朱鎔基、溫家寶三任前總理,還有宋平、李嵐清、曾慶紅、吳官正等退休常委,均贈送了花圈[6]

故居

艾思奇故居位於雲南省騰衝縣和順鄉,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參考資料

  1. 1.0 1.1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1999年版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頁676。
  2. 黨史文匯2006年5期《王丹一憶談艾思奇》,(註:王丹一為艾思奇夫人)
  3. 余英時. 余英时回憶录(三)——中正大学和燕京大学 (pdf). 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一六二期. 2017年8月. 
  4. Joshua A. Fogel, "Ai Siqi, Establishment Intellectual by Joshua A. Fogel", in Merle Goldman, Timothy Cheek, and Carol Lee Hamrin, eds., China's Intellectuals and the State: In Search of a New Relationship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1987), 第29頁.
  5. 對比毛澤東著,《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31-337頁和艾思奇著,《研究提綱》,見《艾思奇哲學選集》第502-505頁;關於二人的文本分析,見竹內著《Mo Takuto》第67頁。
  6. [1],鳳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