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鎮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燕郊鎮
燕郊俯瞰
概覽
國家 中國
上級行政區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
行政區劃代碼13 10 82 109
村級區劃單位數55
- 社區0
- 行政村55
建置時間1983年3月
地理、人口、經濟
總面積108.2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2018年) 363,809
其他
郵政編碼065201,101601
電話區號+86 (0)316
時區UTC+8北京時間
燕郊鎮
漢語燕郊
漢語拼音 Yānjiāo
郵政式拼音 Yenchiao

jin1郊鎮位於河北省三河市境內西端,是三河市下轄的一個[1],西側由潮白河與北京市轄區通州區相隔,北部與高樓鎮接壤,東側和南側為大廠回族自治縣所轄區域。面積108.2平方千米,共有5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行宮村。全鎮總人口超過30萬人。2019年中國百強鄉鎮第23名。

燕郊鎮距離首都北京市中心35千米,是北京市行政區外距離市區最近的區域。鎮內有國家級開發區燕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燕郊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區劃造成其商品住宅價格遠低於北京市轄區範圍的價格,加之有多條接駁北京城區的公交車路線,從而成為了北京周圍著名的「睡城」,大量外來人口湧入並在此定居,而他們工作地點絕大多數在北京市區。

歷史

燕郊因春秋戰國時期地處燕國城郊而得名。唐宋以來,藉助潮白河(箭杆河)碼頭和京榆古道(北京至山海關),燕郊商賈雲集,店鋪林立。舊鎮西建有天齊廟(東嶽廟)。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為天齊廟會,屆時萬人空巷,熱鬧非凡。清康熙初年,在鎮北建造燕郊行宮,為帝后出京東巡,拜竭清東陵第一站。現鎮政府駐地行宮村即為舊清行宮所在地。

國共內戰前,燕郊鎮大部分屬通縣二區,小部分屬三河縣四區。1950年至1957年屬三河縣四區,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後屬三河縣紅星人民公社,1962年劃為小公社後,分別為燕郊人民公社、中趙甫人民公社、馬起乏人民公社。1983年經濟體制改革後改稱燕郊鎮,同年3月,被三河縣批准為首批建制鎮。1992年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從燕郊鎮析出另建。1996年撤鄉(中趙甫鄉、馬起乏鄉)並鎮後轄53個行政村。2003年區(鎮)一體化後轄55個行政村。

2020年,燕郊鎮榮獲中國百強鎮第18名,[2]2021年以第19名蟬聯百強鎮[3]

行政區劃

燕郊鎮隸屬河北廊坊三河管轄,總面積105.2平方千米,下轄以下地區:[4]

一街村民委員會、二街村民委員會、三街村民委員會、半壁店村民委員會、代劉莊村民委員會、田辛莊村民委員會、交界莊村民委員會、東蔡各莊村民委員會、西蔡各莊村民委員會、西城子村民委員會、興都村民委員會、小柳店村民委員會、大柳店村民委員會、東吳各莊村民委員會、西吳各莊村民委員會、張營村民委員會、劉斌屯村民委員會、南楊莊村民委員會、興民集村民委員會、蒼頭村村民委員會、翟家莊村民委員會、盛家屯村民委員會、馬起乏村村民委員會、卸甲莊村民委員會、大石各莊村民委員會、小石各莊村民委員會、南黃辛莊村民委員會、西柳河屯村村民委員會、東柳河屯村村民委員會、梁家務村村民委員會、李家務村村民委員會、西辛營村民委員會、南曹莊村民委員會、西小屯村村民委員會、姜家莊村民委員會、發蓋子村村民委員會、四街村民委員會、中趙甫村村民委員會、復興莊村村民委員會、小莊村村民委員會、馮家府村村民委員會、諸葛店村村民委員會、小莊營村村民委員會、北巷口村村民委員會、南巷口村村民委員會、王各莊村村民委員會、小張各莊村村民委員會、行宮村村民委員會、西小胡莊村村民委員會、北蔡各莊村村民委員會、樊村村民委員會、趙辛莊村村民委員會、棗林村村民委員會、前趙村村民委員會、後趙村村民委員會。

交通

北京東-燕郊通勤快速列車

公路

通燕高速公路上的車流,可見燕郊與國貿之間通勤的814路公共汽車。

鐵路

地鐵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