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團龍補服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四團龍補服,又稱團龍補服,是清朝多羅郡王以上的高級宗室或外藩諸王才能穿着的補服,即在身前、身後、兩肩上都各有一團龍紋補子,其中又分行龍、正龍兩種花紋。而同時四團龍補服也作為清朝大臣、將軍、王公們,在立下大功時的賞賜物,一般是作為榮譽性質的物品,但也有例外,皇帝允許日常或重大場合穿着的情況存在。

清朝一等忠勇文忠傅恆穿着四團龍補服畫像
清朝一等誠謀英勇文成阿桂穿着四團龍補服畫像

規制

乾隆朝以前,清朝的各項服裝規制並未有十分明確的規範,因此在賞四團龍補服時,常會出現行龍、正龍補子混用的情況,而從目前已知的清朝四團龍補服,在乾隆朝的《大清會典》時分化為四種形制。分別是皇帝穿的袞服,其形制是在四團正龍補子外,在兩肩上還有象徵帝王的日月章紋(即《尚書·益稷》中所言象徵帝王的十二種章紋)[1]及後方的萬壽篆文。其二就是尚未封爵的皇子們所穿着的四團正龍補子。其三就是和碩親王所穿着的前後正龍補子,兩肩行龍補子。其四就是多羅郡王及親王世子所穿着的四團行龍補子。

受賞人物

除了外藩宗室諸王以外,清朝時還將賞四團龍補服當作一項殊榮給予立下大功的臣子,根據學者楊虎於《故宮博物院刊·清朝賞四團龍補服述略》一文中所統計的資料,有清一代,獲賞四團龍補服的大臣,一共有73位[2]

康熙朝

一共有4位。

人物 民族 時間 官職 爵位 諡號 事件
圖海 滿洲鑲黃旗 康熙十五年(1676年) 撫遠大將軍、中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滿洲正黃旗都統 一等忠達公爵 文襄 平陝西王輔臣之亂
孫思克 漢軍正白旗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太子少保、振武將軍、甘肅提督 一等男爵兼一雲騎尉 襄武 昭莫多戰役
馬見伯 漢人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鎮守山西太原等處地方副將總兵官事 康熙六旬萬壽盛典
施世驃 漢軍鑲黃旗 康熙六十年(1721年) 福建水師提督 一等輕車都尉 勇果 平台灣朱一貴之亂

雍正朝

一共有4位。

人物 民族 時間 官職 爵位 諡號 事件
年羹堯 漢軍鑲黃旗 雍正二年(1724年) 太保、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 一等公爵 平青海羅布藏丹津之亂
隆科多 滿洲鑲黃旗 雍正二年(1724年) 太保、步軍統領吏部尚書,兼管理藩院 一等公爵 《聖祖仁皇帝實錄》、《大清會典》、《明史》總裁官
高其位 漢軍鑲黃旗 雍正二年(1724年) 江南提督 文恪 進獻雙龍玉印
岳鍾琪 漢人 雍正二年(1724年) 奮威將軍、四川提督 三等威信公爵 襄勤 平青海羅布藏丹津之亂

乾隆朝

一共有19位。

人物 民族 時間 官職 爵位 諡號 事件
史貽直 漢人 乾隆初登基時 戶部尚書、署理陝西巡撫 文靖 舊臣入覲,伏謁梓宮
李衛 漢人 乾隆二年(1737年) 太子少保直隸總督 敏達 執法秉公
鄂爾泰 滿洲鑲藍旗 乾隆十年(1745年) 太保、軍機大臣保和殿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 三等襄勤伯爵 文端 病危
傅恆 滿洲鑲黃旗 乾隆十四年(1749年) 太保、經略大金川軍務、保和殿大學士、戶部尚書 一等忠勇公爵 文忠 大金川之戰主帥
班第 蒙古鑲黃旗 乾隆二十年(1755年) 定北將軍、兵部尚書、領侍衛內大臣 一等誠勇公爵 義烈 準噶爾之役
薩賴爾 蒙古正黃旗 乾隆二十年(1755年) 定邊右副將軍、領侍衛內大臣 一等超勇公爵 準噶爾之役
瑪木特 準噶爾部 乾隆二十年(1755年) 北路參贊大臣內大臣 三等信勇公爵 準噶爾之役
策楞 滿洲鑲黃旗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定西將軍、內大臣 一等公爵 擒獲厄魯特阿睦爾撒納
兆惠 滿洲正黃旗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定邊將軍、領侍衛內大臣、戶部尚書、鑲白旗漢軍都統 一等武毅謀勇公爵 文襄 黑水營之圍主帥
額敏和卓 維吾爾族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參贊大臣 吐魯番回部札薩克多羅郡王 黑水營之圍一役
霍集斯 蒙古正白旗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阿克蘇回部郡王品級多羅貝勒 黑水營之圍一役
黃廷桂 漢軍鑲紅旗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陝甘總督 三等忠勤伯爵 文襄 籌辦西域軍需。動協機宜
明瑞 滿洲鑲黃旗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議政大臣、雲貴總督、兵部尚書、正白旗漢軍都統 一等承恩毅勇公爵 果烈 清緬戰爭
車布登扎布 車臣汗部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第十代車臣汗 喀爾喀扎薩克多羅郡王 七十大壽
阿桂 滿洲正藍旗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太子太保、御前大臣、定西將軍、戶部尚書、領侍衛內大臣 一等誠謀英勇公爵 文成 大小金川之役主帥
福康安 滿洲鑲黃旗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協辦大學士陝甘總督兼管甘肅巡撫事,辦理將軍事務 多羅嘉勇郡王 文襄 林爽文事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