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团龙补服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四团龙补服,又称团龙补服,是清朝多罗郡王以上的高级宗室或外藩诸王才能穿着的补服,即在身前、身后、两肩上都各有一团龙纹补子,其中又分行龙、正龙两种花纹。而同时四团龙补服也作为清朝大臣、将军、王公们,在立下大功时的赏赐物,一般是作为荣誉性质的物品,但也有例外,皇帝允许日常或重大场合穿着的情况存在。

清朝一等忠勇文忠傅恒穿着四团龙补服画像
清朝一等诚谋英勇文成阿桂穿着四团龙补服画像

规制

乾隆朝以前,清朝的各项服装规制并未有十分明确的规范,因此在赏四团龙补服时,常会出现行龙、正龙补子混用的情况,而从目前已知的清朝四团龙补服,在乾隆朝的《大清会典》时分化为四种形制。分别是皇帝穿的衮服,其形制是在四团正龙补子外,在两肩上还有象征帝王的日月章纹(即《尚书·益稷》中所言象征帝王的十二种章纹)[1]及后方的万寿篆文。其二就是尚未封爵的皇子们所穿着的四团正龙补子。其三就是和硕亲王所穿着的前后正龙补子,两肩行龙补子。其四就是多罗郡王及亲王世子所穿着的四团行龙补子。

受赏人物

除了外藩宗室诸王以外,清朝时还将赏四团龙补服当作一项殊荣给予立下大功的臣子,根据学者杨虎于《故宫博物院刊·清朝赏四团龙补服述略》一文中所统计的资料,有清一代,获赏四团龙补服的大臣,一共有73位[2]

康熙朝

一共有4位。

人物 民族 时间 官职 爵位 谥号 事件
图海 满洲镶黄旗 康熙十五年(1676年) 抚远大将军、中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满洲正黄旗都统 一等忠达公爵 文襄 平陕西王辅臣之乱
孙思克 汉军正白旗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太子少保、振武将军、甘肃提督 一等男爵兼一云骑尉 襄武 昭莫多战役
马见伯 汉人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镇守山西太原等处地方副将总兵官事 康熙六旬万寿盛典
施世骠 汉军镶黄旗 康熙六十年(1721年) 福建水师提督 一等轻车都尉 勇果 平台湾朱一贵之乱

雍正朝

一共有4位。

人物 民族 时间 官职 爵位 谥号 事件
年羹尧 汉军镶黄旗 雍正二年(1724年) 太保、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 一等公爵 平青海罗布藏丹津之乱
隆科多 满洲镶黄旗 雍正二年(1724年) 太保、步军统领吏部尚书,兼管理藩院 一等公爵 《圣祖仁皇帝实录》、《大清会典》、《明史》总裁官
高其位 汉军镶黄旗 雍正二年(1724年) 江南提督 文恪 进献双龙玉印
岳钟琪 汉人 雍正二年(1724年) 奋威将军、四川提督 三等威信公爵 襄勤 平青海罗布藏丹津之乱

乾隆朝

一共有19位。

人物 民族 时间 官职 爵位 谥号 事件
史贻直 汉人 乾隆初登基时 户部尚书、署理陕西巡抚 文靖 旧臣入觐,伏谒梓宫
李卫 汉人 乾隆二年(1737年) 太子少保直隶总督 敏达 执法秉公
鄂尔泰 满洲镶蓝旗 乾隆十年(1745年) 太保、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 三等襄勤伯爵 文端 病危
傅恒 满洲镶黄旗 乾隆十四年(1749年) 太保、经略大金川军务、保和殿大学士、户部尚书 一等忠勇公爵 文忠 大金川之战主帅
班第 蒙古镶黄旗 乾隆二十年(1755年) 定北将军、兵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 一等诚勇公爵 义烈 准噶尔之役
萨赖尔 蒙古正黄旗 乾隆二十年(1755年) 定边右副将军、领侍卫内大臣 一等超勇公爵 准噶尔之役
玛木特 准噶尔部 乾隆二十年(1755年) 北路参赞大臣内大臣 三等信勇公爵 准噶尔之役
策楞 满洲镶黄旗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定西将军、内大臣 一等公爵 擒获厄鲁特阿睦尔撒纳
兆惠 满洲正黄旗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定边将军、领侍卫内大臣、户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 一等武毅谋勇公爵 文襄 黑水营之围主帅
额敏和卓 维吾尔族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参赞大臣 吐鲁番回部札萨克多罗郡王 黑水营之围一役
霍集斯 蒙古正白旗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阿克苏回部郡王品级多罗贝勒 黑水营之围一役
黄廷桂 汉军镶红旗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陕甘总督 三等忠勤伯爵 文襄 筹办西域军需。动协机宜
明瑞 满洲镶黄旗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议政大臣、云贵总督、兵部尚书、正白旗汉军都统 一等承恩毅勇公爵 果烈 清缅战争
车布登扎布 车臣汗部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第十代车臣汗 喀尔喀扎萨克多罗郡王 七十大寿
阿桂 满洲正蓝旗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太子太保、御前大臣、定西将军、户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 一等诚谋英勇公爵 文成 大小金川之役主帅
福康安 满洲镶黄旗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兼管甘肃巡抚事,办理将军事务 多罗嘉勇郡王 文襄 林爽文事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