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中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香港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2013年10月國慶黃金周的亞龍灣人海鼎沸

中國黃金周因有連續7日休假而被稱為「長假」,目前是指「國慶長假」(十一黃金周)和「春節」長假。曾經有「五一長假」(五一黃金周五一勞動節),但自2008年起其假期被更改為3日[1]

背景

1949年12月23日中國政務院發佈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每年春節、「五一」和國慶節法定節日加上調休,全國放假7天,形成了3個「黃金周」。

1999年9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修訂發佈《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春節勞動節國慶節公曆新年為「全體公民假日」,其中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為三天,元旦為一天;還規定這四個屬於「全體公民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2]

2000年國慶放假開始,對國慶、春節和勞動節這三個節日的休假時間進行了統一調整,移動節日前後的二個週末四天(俗稱「倒休」)和法定假期三天集中休假,這樣共計7天時間。自此實行這種休假制度以後,每逢這三個節日的休假稱為「長假」,通常前面冠以節日名稱。

目的

黃金周屬於強制性休假,在黃金周法定假日期間(一般為長假的前三天),若用人單位安排加班,在工資的基礎上應另行支付三倍於原工資數額的加班工資[3]。但實際上,一些小型企業、工廠苛扣員工加班費的現象眾多。黃金周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通過集中休閒時間為民眾出行提供便利,以及刺激經濟、拉動內需。[4]

效果

1999年國慶第一個「黃金周」到來時,全國出遊人數7天內達到28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實現141億元。2000年「五一」黃金周,國內旅遊人數達4600萬人次,旅遊收入181億元;「十一」黃金周期間,旅遊人數達598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30億元。2001年「五一」黃金周,全國接待旅遊者達到創紀錄的7376.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88億元。2006年春節,全國共接待遊客783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68億元2012年十月的黃金周,全國共接待遊客4.2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105億元。從結果上顯示,在政府部門、旅遊企業和消費時尚的引導下,中國國內旅遊市場規模在迅速擴張,巨大的旅遊消費有力地拓展了相關行業的市場[5][6]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国务院办公厅通知08年部分节假日具体安排. 北方網. 2007-12-18 [2010年8月11日] (簡體中文). 
  2. 謝春山. 旅游学 TOURISM STUDIES.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7.07: 142. ISBN 978-7-5682-4412-1. 
  3. 黄金周加班工资怎么算. 新浪網. 2009年9月21日 [2010年8月11日] (簡體中文). 
  4. 肖丹桂著. 统计学案例分析.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7.06: 26. ISBN 7-216-05133-5. 
  5. 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主編. 福商讲坛 第5期 第6期.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5.11: 199. ISBN 978-7-5624-9025-8. 
  6. 李金早主編. 当代旅游学 上. 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 2018.02: 154. ISBN 978-7-5032-5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