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香港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金正日
김정일
北韓官方肖像畫(老年)
朝鮮勞動黨 朝鮮勞動黨總書記
任期
1997年10月8日-(黨章)[1]
1994年7月8日-2011年12月17日(實際)
政治局常委金永南崔英林趙明錄李英浩
前任金日成
繼任金正恩(接任黨魁,後於2021年使用同職稱)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任期
1993年4月9日-(憲法)
1993年4月9日-2011年12月17日(實際)
副職吳振宇(1993-1995年)
趙明祿(1998-2010年)
前任金日成(國家主席兼任)
繼任金正恩(第一委員長)
朝鮮勞動黨 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任期
1997年10月8日-2011年12月17日
副職金正恩李英浩
前任金日成
繼任金正恩
朝鮮勞動黨 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
任期
1980年10月10日-2011年12月17日
總書記金日成 → 自己
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
任期
1991年12月24日-2011年12月17日
前任金日成
繼任金正恩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
任期
1990年5月24日-1993年4月9日
委員長金日成
前任職務設立
繼任吳振宇
個人資料
別名尤里·日成諾維奇·金
(俄語:Юрий Ирсенович Ким
金正一
出生(1941-02-16)1941年2月16日
第一種可能: 蘇聯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維亞茨科耶(蘇聯解密文件,1941年生)
第二種可能: 日據北韓咸鏡南道惠山郡(北韓官方公佈,1942年生)
(有爭議)
逝世2011年12月17日(2011歲-12-17)(70歲)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壤直轄市
墓地 北韓平壤市大城區錦繡山太陽宮
未下葬
國籍 蘇聯(1941-1945)
蘇聯民政廳(1945-1946)
北朝鮮人民委員會(1946-1948)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48-2011)
政黨朝鮮勞動黨 朝鮮勞動黨
配偶洪一天(1966年結婚;1970年離婚)
成蕙琳(1968年結婚;2002年逝世)
金英淑(1974年結婚;2011年夫逝)
高容姬(1977年結婚;2004年逝世)
金玉(2004年結婚;2011年夫逝)
兒女金正男金正哲金正恩(子)

金惠敬、金雪松、金春松、金與正(女)

父母金日成(父)

金正淑(母)

簽名
軍事背景
服役 朝鮮人民軍
服役時間1992年4月20日-2011年12月17日
軍銜元帥(1992年4月20日)
大元帥(2012年2月14日追授)
金正日
諺文김정일
漢字金正日
文觀部式Gim Jeong(-)il
馬-賴式Kim Chŏngil
長白山(白頭山)上的金正日題詞:「혁명의 성산 백두산」(革命的聖山白頭山)
萬壽台大紀念碑廣場上的金氏父子銅像

金正日朝鮮語:김정일金正日,1941年2月16日—2011年12月17日),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代最高領導人[2]朝鮮勞動黨永遠的總書記。生前擔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務。金正日是北韓建國第一代最高領導人金日成的長子,其母為金正淑。金正日經過實際上的世襲制擔任北韓最高領導人,統治北韓長達17年162天。

1992年4月20日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韓語稱軍銜為「軍事稱號」군사 칭호),2012年2月14日被追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事稱號。2012年4月11日的勞動黨代表會議上被擁戴為「永遠的總書記」,將朝鮮勞動黨總最高領導人的職稱改為「第一書記」;在13日的第12屆最高人民會議第5次會議上被擁戴為「永遠的國防委員會委員長」;2016年最高人民會議修憲,改尊稱為「主體北韓永遠的首領」。

出生地疑雲

北韓政府聲稱,金正日於1942年2月16日出生在兩江道三池淵郡白頭山密營[3]。但這個說法受到外界質疑。

根據蘇聯方面的記錄,他是1941年2月16日在蘇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遠東區伯力附近的維亞茨科耶軍營出生的[4]。當時金日成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第88步兵旅(又稱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第一營上尉營長,這支軍旅由撤至蘇聯的東北抗日聯軍餘部組成。金正日把出生年份報小一年,相信是為了使人認為他是在父親30歲那年出生。

但他在和金大中的會談里承認過他的祖籍是位於如今南韓的全羅,本籍全州金氏。[5]

金正日幼年時的名字是尤里·日成諾維奇·金(俄語:Юрий Ирсенович Ким[注 1],朝鮮名為김정일,對應的漢字是金正一[6][注 2]

家世背景

生平

幼年

幼年的金正日(1947年)
  • 在蘇聯境內的東北抗聯教導旅時期,金正日的俄文名字叫做蘇拉,住幼兒園,每週由警衛員接回教導旅營地與父母過週末[7]
  • 1945年11月下旬,三歲的金正日隨着母親金正淑離開遠東訓練基地,乘船回到北韓先鋒港。第二天又隨着母親金正淑到達清津,並在那裏停留約一個月。
  • 1945年12月22日,他跟隨母親金正淑乘有篷貨車離開清津,12月29日到達平壤。進入培養高層幹部子女的南山幼兒園。

學生時期

  • 1949年6月,7歲的金正日進入南山人民學校。
  • 1950年10月,由於韓戰爆發,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就讀。
  • 1952年10月,進入吉林市朝鮮族小學學習[8]
  • 1953年初,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並被選為中隊委、模範學生[8][9]
  • 1953年2月,11歲的金正日進入遷來吉林市的萬景台革命學院[8]
  • 1953年7月,金正日回到北韓[8]
  • 1953年9月至1954年8月,在平安南道勝湖郡三石小學平壤第四小學讀書。
  • 1954年9月起,12歲的金正日在北韓副部長以上級別幹部子女才能進入的平壤第一中學(10年制學校,1959年4月改稱南山高中)讀書。
  • 1956年12月12日,14歲的金正日加入北韓民主青年同盟,歷任民主青年同盟基層組織委員長、學校民主青年同盟副委員長(委員長由教師擔任)。
  • 1960年7月15日,18歲的金正日從南山高中(原平壤第一中學)畢業。
  • 1960年9月1日,18歲的金正日升入金日成綜合大學,在經濟系的政治經濟學專業類組中學習。
  • 1961年4月21日至5月8日,19歲的金正日在平壤紡織機械製造所(平壤紡織機械廠)工具車間參加了生產實習。
  • 1961年5月中旬至6月初,19歲的金正日參加了平壤市臥山洞——龍城間公路擴建工程建設。
  • 1961年7月22日,加入朝鮮勞動黨,金正日在大學時代積極深入參與大學黨委員會活動。
  • 1962年2月16日,20歲的金正日所在的班級政治經濟學專業二年級一班榮獲了千里馬班級稱號。
  • 1962年8月下旬起,金正日在平壤東北24多公里的御恩洞參加了歷時40多天的軍事野營訓練。
  • 1963年2月4日,21歲的金正日所在的班級又第一個獲得了雙重千里馬班級的稱號。
  • 1963年2月5日,《民主青年》報在整整一個版面上,刊登了金正日和大學生們在一起的照片與獲得雙重千里馬班級稱號的消息。
  • 1964年3月18日,22歲的金正日發表了題為《郡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畢業論文。
  • 1964年3月30日,金正日從金日成綜合大學畢業。

工作經歷

  • 1964年大學畢業後,金正日先是在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秘書室參事室工作,後調到內閣首相參事室工作。
  • 1964年4月1日,金正日被指派到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任職。
  • 1964年6月19日起,在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正式開始了工作。
  • 1965年4月9日到4月21日,23歲的金正日以「警衛軍官」的身份隨同金日成訪問了印度尼西亞
  • 1966年2月,24歲的金正日出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組織指導部責任指導員。
  • 1969年,27歲的金正日升任黨組織指導部副部長和宣傳鼓動部副部長。

接下黨指揮職

  • 1972年10月,30歲的金正日在朝鮮勞動黨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黨中央委員會委員。
  • 1973年7月,31歲的金正日肩負起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鼓動部部長的重任,直接領導了全黨的思想工作。
  • 1973年9月17日,在朝鮮勞動黨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書記兼指導部長、宣傳鼓動部書記。參與了三大革命紅旗獲得運動
  • 1974年2月13日,在朝鮮勞動黨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被推戴為金日成的接班人。

確立思想體系

1974年2月19日,金正日在全國黨的宣傳工作者講習會上,把金日成革命思想正式確定為主體的思想、理論及方法的統一體系,並以此為基礎宣佈實現「全社會主體思想化」為朝鮮勞動黨的最高綱領。1980年10月10日,在朝鮮勞動黨第六次代表大會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黨中央政治局委員、黨中央委員會書記、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1983年6月,金正日與時任朝鮮國防部長吳振宇秘密訪問中國,與中國高層領導人會面,是為金正日首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10]

1990年5月,在第九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1991年1月中旬,金正日把8月28日定為青年節,並於1991年8月26日向迎接第一個青年節的全國青年致函《青年要做無限忠於黨和領袖的先鋒》。1991年12月24日,在朝鮮勞動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十九次全體會議上,在金日成的提議下,被推舉為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

1993年,舉行「協作精神—93」聯合軍事演習,使朝鮮半島的核危機達到極點。3月8日,金正日下達了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第0034號命令《向全國、全民、全軍宣佈准戰時狀態》。命令全國、全民、全軍自1993年3月9日起進入准戰時狀態。1993年3月12日,金正日指示政府發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宣佈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3月24日,金正日向全國、全民、全軍下達了關於解除准戰時狀態的命令,並向「在保衛國家的主權和革命勝利果實的鬥爭中高度發揮了忠誠的」朝鮮人民軍、北韓人民警備隊官兵和工農赤衛隊、紅色青年近衛隊隊員、全體黨員和勞動者致以感謝信。1993年4月9日,在第九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五次會議上,在金日成的提議下,被推戴為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守孝三年

金日成於1994年7月8日去世後,金正日為父守孝三年,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職務因此空缺三年[11]

接任勞動黨總書記

1997年10月8日,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發表特別公報,宣佈金正日當選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同年發動為期4年的「深化組事件」清洗運動,令二萬人受到迫害,數千人致死。1998年7月14日,中央選舉委員會公佈金正日被登記為第666號選區最高人民會議議員候選人。7月26日,第10屆最高人民會議議員選舉第666號選區舉行選舉,擁戴金正日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議員。1998年9月5日,第10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在平壤舉行。會議一致通過審議修改補充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憲法。新通過的社會主義憲法的國家機構章把國防委員會的權能規定為「是國家主權的最高軍事領導機關,是全盤的國防管理機關。」並推戴金正日為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1999年初,金正日向國內外宣佈:朝鮮勞動黨的領導就是先軍領導,他的政治就是先軍政治。2000年6月13日至6月15日,在平壤與南韓總統金大中會面,為朝鮮半島分裂後南北韓領導人首次會面。

2003年9月在第十一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上、2009年4月第十二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上,再次當選為國防委員會委員長。2010年9月28日,在朝鮮勞動黨第三次代表會上,再次當選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

金正日擔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等重要職務。北韓的官方機構經常用「偉大領導者金正日同志」(위대한 령도자 김정일동지/伟大한 领导者 金正日同志)稱呼他。

對外關係與軍事衝突

2000年,金正日接見到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京

金正日和其父一樣害怕炸彈暗殺而不願坐飛機,去外國時一向坐防彈列車,他乘坐飛機的明確紀錄只有1965年隨父訪問印尼時有一次。[12]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為發展經濟,開始尋求與南韓建交。1992年7月12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特別約談剛剛從非洲訪問歸來的國家主席楊尚昆和外交部長錢其琛,決定派錢其琛赴朝通報中國決定與南韓建交的立場。據錢其琛回憶,此次金日成接見中國代表團時間之短、氣氛之平淡前所未有,甚至慣例中的宴會招待也沒有出現。這種冷淡一直持續到1999年金永南訪華,中朝雙方的高層互訪才得以恢復。[13]

1992年以後20年間,北韓越南出售300多枚彈道導彈,足以威脅中國城市。[14]

1996年9月,北韓特種部隊滲透至南韓東海岸江陵市附近,以搜集南韓的情報,由於滲透用的潛艇擱淺,26名北韓人被迫棄艇,並從海灘登陸沖入附近山林中隱藏。南韓陸軍和警察隨即對他們展開時長兩個多月的追捕,26名北韓人中僅有2人生存(1人受傷後逃回北韓,1人向南韓警方投降),其餘全部死亡。而南韓方面有16人喪生(包括軍人和百姓),27人受傷。[15]

2000年3月5日,金正日應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朝特命全權大使的邀請訪問中國大使館。2000年5月29日至31日,金正日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的邀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非正式訪問。此後,2001年1月15日至20日,金正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非正式訪問。

2000年7月19日,普京首次訪問北韓,與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日舉行會談,恢復了因1990年蘇聯與南韓建交[16]而中斷的俄朝關係[17]

2006年10月,北韓成功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聯合國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一致通過譴責並制裁北韓的聯合國安理會第1718號決議[18]。2009年北韓第二次核試驗成功,聯合國安理會再次通過譴責並制裁北韓的聯合國安理會第1874號決議[19]

2010年5月3日至7日和8月26日至30日,金正日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的邀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非正式訪問。

2010年11月23日下午,位於南韓西部海域的延坪島遭到來自朝鮮人民軍的數十發炮彈炮擊,島上數十座建築和住宅受損或起火,南韓軍方進行了回擊。[20]11月24日,南韓延坪島發現在南北韓炮戰中死亡的2名平民的屍體。北韓方面炮彈一共造成2名南韓海軍士兵死亡,20人受傷,傷者中有17名韓軍士兵和3名平民。2010年11月23日,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通過記者會譴責北韓炮轟南韓領土延坪島。之後於11月25日再次譴責北韓對美國盟友南韓的炮擊,稱:「不能將南韓進行射擊訓練與北韓炮擊平民居住的南韓領土相提並論。重要的是延坪島事件造成人員傷亡。」[21][22]北韓又於12月8日上午9點4分向白翎島東北方北側海域進行了炮擊。[23]南韓軍方在延坪島的實彈射擊訓練於12月20日下午2時30分開始。

2011年5月20日至26日,金正日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的邀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非正式訪問。2011年8月25日至27日,金正日在結束對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訪問歸國的路上,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東北地區進行了訪問。

2012年與2013年,聯合國安理會又通過譴責並制裁北韓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光明星三號與進行第三次核試驗的相關決議[24][25]同日,北韓宣佈同意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重返北韓。[26]

所獲軍事稱號及榮譽等

1975年2月15日、1982年2月16日、1992年、2011年12月19日先後四次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1992年4月20日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元帥軍事稱號。2012年2月14日追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事稱號。1978年、1982年、1992年、2012年3月29日先後四次被授予金日成勳章。1973年2月、2012年3月29日被授予金日成獎等許多勳章和獎章。

逝世

朝鮮中央電視臺2011年12月19日正午報道,金正日在乘火車視察地方的途中,因急性心肌梗死併發心源性休克於2011年12月17日上午8點30分去世[27][28][29],也有消息稱金正日實際於12月16日晚8時左右在位於平壤的官邸去世[30]。金正日的葬禮將於同月28日舉行,北韓方面宣佈從12月17日至29日全國哀悼[31]

在金正日生前已經預定由三子金正恩接班,逝世後,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朝鮮國防委員會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內閣共同發表了《告全體黨員、人民軍官兵和人民書》,要求全體黨員、人民軍官兵和人民「忠於尊敬的金正恩同志的領導」,黨和人民軍隊以及人民保持團結。[32]

收到金正日逝世的消息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共同向北韓當局發唁電,對金正日的離世表示沉痛悼念。[33]聯合國在大會上按照慣例,全體為他默哀一分鐘(美、日、南韓、歐盟等退席)。[34]

著作

  • 金正日《向最後勝利前進》,中文版2013北韓平壤外文出版社
  • 《金正日選集》共15卷,中文版1988-2010北韓外文出版社

家庭

  • 洪一天(第一任妻子,1966年結婚,1969年離異,曾擔任最高人民會議代議員)[35]
  • 成蕙琳(被視作第二任妻子,是否正式結婚不詳,2002年在莫斯科病逝)
    • 金正男(長子,2017年2月13日在馬來西亞遭到刺殺身亡。)
  • 金英淑(繼任妻子,1974年結婚,其餘不詳,曾為金日成辦公室打字員)
  • 高容姬(被視作第四任妻子,1977年開始與金同居,是否正式結婚不詳,在日本北韓人,傳聞2004年病逝)
    • 金正哲(次子)
    • 金正恩(三子,2012年起出任朝鮮勞動黨第一書記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成為第三代最高領導人)
    • 金與正(四女)
  • 孫姬林(無正式身分,僅1980年左右同居,生下兩女後,1991年被拋棄[36]
  • 于仁姬(小有名氣的女演員,是北韓1959年上映電影《春香傳》的女主角,曾與金正日有過非公開戀情,後與朝鮮名導演劉浩善結婚。)
  • 金玉(繼任妻子,自1980年代任金正日「技術書記」,2008年後正式結婚)
    • 育有一子,姓名不詳[37]

相關條目

註釋

  1. 此處「日成諾維奇」為父名,意指金日成之子。
  2. 「金正日與胞弟金萬一、異母弟金平一等都為「一」字輩,後來金正日為了將名字和父親金日成相聯繫,把自己名中表示字輩的「一」解釋作「日」,因為韓語中兩者同音」北韓在日本的組織「在日朝鮮人總聯合會」曾把金正日的名字寫作「金正一」,後來才改為了「金正日」

參考資料

  1. 《快讯:朝鲜党代会推举金正日为“永远的总书记”》. 朝鮮中央通訊社. 網易. [2012年4月11日] (簡體中文). 
  2.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 [2010-08-19]. 
  3. Biography of the Dear Leader Kim Jong Il. Korea-dpr.com. [2008-12-05]. 
  4. Steve Herrmann. Profile: Kim Jong-Il. BBC News. 2006-10-09 [2007-12-17]. 
  5. “真的一家人”. 由我們民族自己. [2022-11-02]. 
  6. 北傀,金正一写眞完全除去. 東亞日報. 1976-09-10 [2022-08-16]. 
  7. 張賢達. 周保中将军在长春的革命岁月. 溥仪研究 2016年第1期: 112–118. 2016. CNKI WMBW201603001015. 
  8. 8.0 8.1 8.2 8.3 资料:金正日在中国的神秘生活. 搜狐. 2012年10月15日 [2019-11-29]. 
  9. 2001年出版《吉林市志·外事卷》中183頁
  10. Charles A. Armstrong. Tyranny of the Wea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3-7: 227. 
  11. 金正日:守孝三年后接掌大权. [2011-12-30]. 
  12. 【金正日研究】鐵道好む金總書記 飛行機利用は65年のみ
  13. 新浪网:中朝关系六十年梳理. [2013-05-14]. 
  14. 凤凰网:越南获朝鲜300多枚导弹,威胁中国城市. [2015-02-06]. 
  15. 网易:朝韩秘密战 96年朝鲜特种部队对韩国秘密潜入. [2013-05-07]. 
  16. 朝鲜人民军史上最大的叛徒——李相朝大将. [2013-05-14]. 
  17. 人民网:普京开始访问朝鲜. [2013-05-14]. 
  18. 搜狐网:联合国制裁朝鲜. [2013-05-14]. 
  19. 财经网:俄罗斯执行联合国制裁朝鲜决议. [2013-05-14]. 
  20. 腾讯:韩国遭朝鲜炮弹炮击 韩国军方进行回击. [2013-05-07]. 
  21. 韩联社:俄罗斯再次谴责朝鲜炮击延坪岛. [2013-05-14]. 
  22. 朝鲜炮轰朝韩争议小岛已造成4死20伤. [2013-05-07]. 
  23. 朝鲜再向朝韩争议岛屿方向开炮. [2013-05-07]. 
  24. 新浪网:联合国安理会曾两次通过决议制裁朝鲜. [2013-05-14]. 
  25. 韩国防部:韩国军方延坪岛实弹射击训练开始. [2013-05-07]. 
  26. 朝同意核查人员重返朝鲜 愿与韩美设军事热线. [2013-05-07]. 
  27. 北韩国家电视台宣佈:领导人金正日过世 | 国际新闻 | NOWnews 今日新闻网. [2011-12-19]. 
  28. 金正日身體過勞 突然逝世 ,中國新聞評論,2011年12月19日。
  29. 金正日因心肌梗塞並發心源性休克逝世 ,中國新聞評論,2011年12月19日。
  30. [속보2] 김정일, 12월 16일 저녁 8시경 사망. NK Strategy Information Service Center. [2011-12-20] (韓語). 
  31. 朝鲜宣布全国哀悼 金正日葬礼28日在平壤举行. 2011年12月19日 [2011年12月19日]. 
  32.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_新华网. [2011-12-19]. 
  33. 中共中央电唁金正日逝世. [2011-12-19]. 
  34. 联合国大会按惯例为金正日默哀一分钟. [2016-02-02]. 
  35. 韓媒:中國雜誌罕有介紹北韓「金氏王朝」世系 ,中國評論新聞,2009年8月27日。
  36. 妻妾成群摯愛一人 ,太陽報,2011年12月20日。
  37. 韓媒:金正日續弦再娶並育有7歲幼子 ,中國新聞評論,2011年2月11日。

外部連結

參見

政黨職務
前任:
金日成
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1997年-2011年
繼任:
金正恩
(第一書記)
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1997年-2011年
繼任:
金正恩
政府職務
前任:
金日成
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1994年-2011年
繼任:
金正恩
(第一委員長)
新頭銜 朝鮮國防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
1990年-1993年
繼任:
吳振宇
軍職
前任:
金日成
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
1991年-2011年
繼任:
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