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香港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对外华语文教学(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Foreign Language),中華民國稱「華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也稱华语文教学,內容指的是對华语母語第一語言的對象所進行的語文教學,明確地說是「以华语文作為第二語言第二語言教學語言教育」。[1]

由於近年來受到亞洲經濟崛起以及近20年中國快速發展的影響,國際流行中國熱(又稱中華熱华语熱华语熱中文熱)的同時也帶動了华语熱,使得华语學習及使用群體不再僅限於華人,擴大影響了非華人族群的华语學習熱潮[2]。早期,华语文教学關注的對象,多集中在歐美等西方國家與地區。隨着政策的方向(如一帶一路新南向政策[3]),也開始擴及阿拉伯、拉美、非洲及東南亞地區。

对外华语文教学的對象可分為三類,其教學內容與方式也有所差異,對象分別是:

  1. 外國人
  2. 華僑與華裔
  3. 來華/來台新住民

名稱與特點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呂必松認為應該採用「华语文教学」作為學科名稱,他主張無論「對外」還是「對內」,其專業宗旨都是與教學掛鈎的。潘文國則認為「對外华语」這個名稱體現出了其與「對內华语」的區別,因為兩者的教學性質、目標、方法手段都有所不同。周健認為在學術上使用「對外华语語言學」這個名稱更能體現其和語言學的關係以及學科本身的研究價值。總之,华语文教学的特點應該是向外族人提供組詞達意的合法條件,培養他們的华语交際能力,主要是實踐性的。有人主張使用「华语作為第二語言教學」。這個名稱雖然繞開了「外」字的二義性問題,但又過於繁瑣。最終,中國國家漢辦採用「对外华语文教学」作為該學科的正式稱謂,但在各高校設置的相關專業名稱仍沿用「對外华语」。

台灣地區在1956年秋季,由台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最早開始進行對外华语工作[4],並於1995年成立「华语文教学研究所」,以培養學生具備跨領域的研究知能以及量化研究的方法,尤強調與第二語言習得和之相關領域,如心理學、認知語言等;並且培養學生华语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知能與實務性教學訓練,如多媒體教學、線上教學、行動研究、逆向教學設計 (backward design) 以及教學法實驗等[5]。各大學相關系所中文名稱包括:「华语文教学系」、「應用华语文系」、「國際华语文系」等,雖沒包含「對外」和「第二語言」等詞語,但實質上是有「對外」和「第二語言」的含義。

歷史

歷史上,對外教授华语並不是一直像現代這麼開放。例如中國清朝乾隆年間不允許教授外國人华语。東印度公司一個叫洪仁輝的英國人,因不滿地方官員勒索告御狀,結果被判刑三年,罪名是擅自學習华语。兩廣總督李侍堯在奏文中將事件原因歸結: 「細察根源,縱由內地奸民教唆引誘,行商通事不加管束稽查所致。查夷人遠處海外,本與中國語言不同,向之來廣貿販,唯藉諳曉夷語之行商通事為之交易,近如夷商洪仁輝於內地土音官話,無不通曉,甚至漢文字義,亦能明晰,此夷商中如洪仁輝之通曉語文言義者,亦尚有數人,設非漢奸潛滋教誘,何能熟悉?如奸民劉亞扁始則教授夷人讀書,圖謀財物,繼則主謀唆訟,代作控辭,由此類推,將無在不可以勾結教誘,實於地方大有關係。」。

直到近代,周祖謨1952年《中國語文》第7期刊載《教非漢族學生學習华语的一些問題》,是中國歷史上华语文教学的第一篇論文,才開始重視對外华语。對外华语專業的宗旨是培養面向母語华语(即把华语作為外語)的人進行华语教學的教師以及相關的研究人員。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华语文教学工作以及HSK考試和对外华语文教学能力考試等由國家华语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家漢辦」)領導,開設對外华语本科專業的高等學校已經超過60所。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認定對外华语專業為二級學科,與語言學應用語言學平級,並設置該專業碩士學位。

專業與課程設置

中國第一批對外华语本科專業於1985年由國家教委批准在四所高等學校設立,它們是:

台灣地區最早是在1995年由台灣師範大學所設立的「华语文教学研究所」開設出整個碩士班的主修課程。

參考文獻

  1. # 何淑貞、張孝裕、陳立芬、舒兆民、蔡雅薰、賴明德. 华语文教学导论. 台北市: 三民書局. 2008: p.23. ISBN 978-957-14-4929-6 (中文). 
  2. 华语熱遍世界各地 當名华语教師,你準備好了嗎 http://news.xinhuanet.com/abroad/2012-04/23/c_123018905.htm
  3. 中時電子報. 新南向 擬增4个印度台湾华语教育中心. 中時電子報. [2017-10-26] (繁體中文(中國台灣)). 
  4. 台湾师范大学国语教学中心. mtc.ntnu.edu.tw. [2017-10-22]. 
  5. 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系暨研究所. www.tcsl.ntnu.edu.tw. [2017-10-2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