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伐利亚和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香港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泰爾博赫繪於1648年的西伐利亚和約確認儀式

西伐利亚和約》(英語:Peace of Westphalia,德語:Westfälischer Friede,法語:Traités de Westphalie)是指1648年五月至十月間在西伐利亚地區內的奧斯納布克市明斯特簽訂的一系列條約,標誌着歐洲一系列宗教戰爭的結束。西伐利亚和約結束了歐洲歷史上有近八百萬人喪生的動盪時期。學者普遍認為,西伐利亚和約的簽訂標誌着基於西伐利亚主權概念的現代國際系統的開始。

和約的談判過程頗為冗長。由於雙方都希望在自己的領地內進行談判進而控制談判,談判主要在兩個城市進行。共計110名交戰國代表出席談判,但代表們並不每次都同時出席。會議共簽署三份條約以終止對應的相互交疊的戰爭:明斯特和約明斯特協議奧斯納布克條約。這些條約結束了哈布斯堡及其天主教派盟友與新教勢力(瑞典丹麥荷蘭神聖羅馬帝國各州)及其盟友法國(儘管信仰天主教但反對哈布斯堡)之間的三十年戰爭(1618-1648)。條約還結束了西班牙荷蘭共和國之間的八十年戰爭(1568-1648),前者正式的承認後者的獨立地位。

西伐利亚和約的簽訂是以外交會議訂立和約的先例。基於各個主權國家共存的概念,新的政治系統在歐洲中部形成。由於權力平衡,國家間的侵略戰爭得到遏制,反對干預別國內政的準則開始得到認可。隨着歐洲影響力逐漸遍佈全球,這些西伐利亚原則,尤其是主權國家的概念,逐漸流行成為國際法和世界秩序的中心原則。

地點

法國與哈布斯堡王朝之間的和平談判於1641年在科隆開始。這些談判最初遭到法國紅衣主教黎希留的阻撓。

荷蘭使節Adriaan Pauw於1646年左右進入明斯特進行和平談判。主要的談判在西伐利亚,及鄰近的明斯特和奧斯納布克舉行。這兩個城市均被維持為談判的中立和非軍事區。

在明斯特,神聖羅馬帝國與法國之間以及荷蘭共和國與西班牙之間進行了談判。自1535年恢復天主教以來,明斯特一直是嚴格的單一教派社區。明斯特允許天主教,而加爾文教義和路德教則被禁止。

瑞典傾向於在新教徒軍隊控制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奧斯納布克進行談判。奧斯納布克於1628年至1633年被天主教同盟征服,然後由瑞典路德教會佔領。

代表團

條約

三項單獨的條約構成了和平解決方案。

內容

內部政治界限

宗旨

領土調整

此和約導致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失去大量領地,也削弱了王朝對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各州國的控制,使王朝陷入中衰,也使德國陷入封建分裂的時代。

另外,此和約導致法國,荷蘭和瑞典這三大歐洲新霸主的崛起。

羅馬教廷對和約感到大為不滿,教皇英諾森十世發佈訓令稱:「在法律本身上,不論過去、現在和未來,它是永遠等於零的、無效的、無用的、無力的、不公平的、不正義的、應貶抑的、應譴責的、無約束力且無效果的。」[3]

參考文獻

  1. Bruce Shelley. 《基督教会史》〈第三十一章 德国各派神学的思想与三十年战争〉. : 第502頁. ISBN 9787301067086. 
  2. Année 1648 - Les traités de Westphalie. tourisme-colmar.com. [2019-08-23] (法語). 
  3. Larry Jay Diamond, Marc F. Plattner, Philip J. Costopoulo. World religions and democracy. 2005. 

外部連結

Template:三十年戰爭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