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俞樾
晚年俞樾
晚年俞樾
大清 翰林院編修
籍貫浙江德清
族裔漢族
字號蔭甫,號曲園
出生大清道光元年十二月二日
(1821-12-25)1821年12月25日
浙江德清城關鄉金星村
逝世 大清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1907年2月5日(1907歲-02-05)(85歲)
浙江杭州
墓葬俞樾墓(浙江杭州西湖三台山東麓)
出身
著作
  • 《春在堂全書》

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清末樸學大師。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

生平

俞樾四歲時從德清隨父母遷居娘家臨平姚氏,至三十二歲做官,寓居臨平三十年,年輕時曾嘗試補遺《臨平記》,遊覽臨平山水。[1]

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二甲第19名賜進士出身。當時曾國藩是閱卷官,俞樾試帖詩的頭一句「花落春仍在,天時尚艷陽」,得到曾國藩的大加賞識,認為詠落花而無衰瑟之意。

曾經擔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後受咸豐皇帝賞識,咸豐五年(1855年)任河南學政。次年因為御史曹登庸劾奏「試題割裂經義」,因而罷官。從此不再出仕。

清光緒元年(1875年),俞樾得友人資助買下蘇州一塊廢地,如曲尺形,他親自設計,利用彎曲的地形鑿池疊石,栽花種竹,建屋30餘楹,取《老子》「曲則全」句意,俞樾將其命名為「曲園」,自號曲園居士。晚年在杭州詁經精舍講學。其弟子有章炳麟吳昌碩等人。

俞樾在近代日本很受推崇,甚至與李鴻章、曾國藩相提並論。

俞陛雲光緒二十四年中探花,《清史稿》編撰者之一,文學也有很高造詣。曾孫俞平伯,現代學者,紅學家。族人俞恆潤、俞恆澤、俞奎垣皆進士。

光緒32年(1906年)秋末,俞樾在受當時江蘇巡撫陳夔龍所託書寫並雕刻《楓橋夜泊》詩碑,現位於南京總統府煦園東長廊南端小亭,及蘇州寒山寺[2][3]

主要著作

蘇州曲園
杭州俞樾墓

俞樾平生勤奮治學,著作極豐,曾國藩贊揚他「拼命著書」,有《春在堂全書》,二百五十卷。

文學著作:

醫學著作:

  • 《內經辨言》

家庭

  • 父俞鴻漸,嘉慶二十一年科舉人,有《印雪軒詩文鈔》。
  • 妻姚文玉。
  • 胞兄俞林,道光二十三年(1843)癸卯科舉人。
  • 子俞祖仁。
  • 女兒俞繡孫(1849-1882),著有《慧福樓幸草》一卷(俞樾序)、《慧福樓詞》。夫蘇州府、松江府知府許祐身。其女兒許之雯(1868-1898),著有《緗芸館詩鈔》(1899年,俞樾題識),她在《小園》詩中寫道:「亭小隨池曲,山低共樹齊。春光何處最,紅杏女牆西」。
  • 孫兒俞陛雲,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科探花。原配妻彭見貞(祖父兩江總督、兵部尚書剛直公彭玉麟,有《彭剛直詩集》,俞樾序)。
  • 孫女俞慶曾(1865-1897),著有《繡墨軒詩詞》二卷(1897)(弟俞陛雲、表妹許之雯等序,祖父俞樾作傳,夫宗舜年跋)。夫宗舜年(字子戴),光緒十四年(1888)順天鄉試科舉人,官至杭嘉湖道。俞慶曾在寫給表妹許之雯的《浪淘沙 月夜西湖放舟》詞中寫道:「人靜櫓聲柔,驚起閒鷗。樓台倒影晚煙浮。火樹銀花明月里,真到瀛洲。/ 回首憶前游,頓觸離愁。蓬窗同倚話綢繆。清景依然人兩地,湖水悠悠」。
  • 曾孫俞平伯(原名俞銘衡,字平伯,乳名僧寶),現代紅學家;妻許寶馴(祖父許祐身)。
  • 曾孫女俞琳;俞璡,字佩瑗(夫光緒二十九年(1903)進士郭則澐);俞玟(又俞珉),字佩珣(夫許寶蘅)。

參考文獻

  1.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十卷 卷十. 新星書局. 1987. OCLC 861920287. 
  2. 南京總統府內的楓橋夜泊碑 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40479/40480/3597248.html
  3. 存档副本. [2016-08-12]. 

參閲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