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

出自求聞百科
中醫學
太極圖
中醫理論
- 陰陽 - 五行
臟腑 - 經絡
望聞問切 - 辨證論治
四氣五味 - 君臣佐使
治療方法
中藥 - 針灸 - 推拿
導引 - 氣功
中醫經典
黃帝內經 - 神農本草經
難經 - 傷寒雜病論 - 海上醫宗心嶺
基礎學科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診斷學
中藥學 - 方劑學
溫病學 - 針灸學
中醫學史 - 各家學說
臨床學科
中醫內科 - 中醫外科
中醫婦科 - 中醫兒科
針灸科 - 骨傷科
中醫眼科-中醫耳鼻喉科
民間療法
推拿 - 刮痧 - 拔罐
其它
中醫學家列表
祝由十三科 - 馬醫科

難經》是中國古代醫學著作《黃帝八十一難經》的簡稱,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難經》書名的含義,有二種解釋:以難字作為問難,另以難字作為難易來解讀。難,讀音為「ㄋㄢˋ(nàn)」。《難經》是闡發《黃帝內經》的疑難和要旨的第一部書。後世將其列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

作者

作者及成書年代不詳。及《漢書·藝文志》均未載本書。《傷寒雜病論》及《隋書·經籍志》雖提及本書,但未言作者姓名,直至唐楊玄操《難經注》和《舊唐書·經籍志》才提出本書作者為戰國秦越人扁鵲)。 因《傷寒雜病論》及《隋書·經籍志》有提及本書,因此成書年代應比以上二書早,但應比《靈樞》晚。[1] 從書的內容看,成書當在東漢以前,大約撰於西漢時。[2] 另據學者依據劉基《郁離子》關於戰國時人言論的記載,推算「《素問》、《難經》成於楚懷王以前」。[3]

內容概要

本經以分篇方式共計八十一篇稱八十一,約一萬二千字。以闡述中國醫藥基礎理論為主。可分為六大主議題依序為:

  1. 脈學:一至二十二難
  2. 經絡:二十三至二十九難
  3. 臟腑:三十至四十七難
  4. 疾病:四十八至六十一難
  5. 腧穴:六十二至六十八難
  6. 針法:六十九至八十一難

難經在《內經》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尤其是「獨取寸口」的脈診法、對經絡和臟腑中命門三焦、腎間動氣、奇經八脈等的論述對後世影響極大。

參考文獻

  1. 針灸,歷史與理論,魯桂珍李約瑟台北聯經出版社,1995年,106頁
  2. 中國醫學史,甄志亞主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6月第2版
  3. 關於劉基《郁離子》以及東周時代的重新認識,朔雪寒。http://www.cos.url.tw/ew/myrd002.htm
  1. 《難經經釋》·清·丁錦 著
  2. 《難經正義》·清·葉霖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