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美

出自求聞百科

陳世美中國文化負心男人的代名詞,因在中國戲曲中的大量表現而使陳世美故事廣泛流傳。

歷史

元末小說中

陳世美與秦香蓮的故事改編自《琵琶記》,原著《琵琶記》的男主角蔡伯喈改成陳世美,女主角趙五娘改成秦香蓮。蔡伯喈,被塑造成賢孝子的形象,又是一個有情的丈夫。原著的蔡伯喈被迫招贅牛府,生活在溫柔之鄉,但他時時想著家中的妻子趙五娘。他並沒有因贅入牛府就忘卻自己的糟糠之妻,還是那樣一往深情的愛她。

清朝同名者

成書於明萬曆二十二年的《增像包龍圖判百家公案》(一名《包公案》)即有陳世美的故事,其子女名字也和傳統戲劇中的一樣。[1]

然而據《均州志·進士篇》記載則提及另一個清朝的官員陳世美:「順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榜,陳年穀,官貴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參政。」又據《湖北歷史人物辭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記載:陳世美,清朝官員。原名年穀,又名熟美,均州(即湖北均縣,現丹江口市)人,出身於仕官之家。清初遊學北京,順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進士。初任河北某地知縣,後因得康熙賞識,升為貴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參政。由於為人率直,因某些原因得罪朋友而被醜化為負心漢的形象。

中國戲劇

京劇《鍘美案》劇情:

北宋時期,家境清貧的窮苦書生陳世美為求取功名而日夜苦讀,妻子秦香蓮為了丈夫前程,一肩扛起家計並供錢給陳世美赴京趕考,後來陳世美高中狀元,又受皇帝青睞欽點為駙馬,利慾薰心的陳世美瞞著已婚的事實而應了這門親事。聞丈夫中舉卻久未返家的秦香蓮帶著子女入京尋夫,陳世美不認糟糠妻與子女反將她們轟出去,事後又派手下韓琪追殺她們母子滅口。秦香蓮哭告實情,韓琪愧疚自刎於三官堂。

秦香蓮聞包拯清廉公正,遂到包拯處告狀,包拯召來駙陳世美與秦香蓮對質,陳世美自以為有太后撐腰而強詞狡辯,包拯欲殺之,太后、公主聞訊前來勸阻,包拯命秦香蓮與太后相見,太后喝令太監強奪秦氏子女,包拯立命王朝等人搶回。

包拯受到皇室壓力深感棘手,乃取銀三百兩交與秦香蓮要她回家,並勸子女長大切莫做官。秦香蓮聞言垂淚下堂,怨包拯官官相護,有負青天之名,此話一出包拯驚醒覺悟,乃取下頭上烏紗帽以表捍衛司法不懼強權的決心,不顧太后和公主阻攔,請出尚方寶劍,以龍頭鍘(火龍鍘)處斬陳世美。

參見

影視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