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市地下鐵道

出自求聞百科

所謂「奉天市地下鐵道」是偽滿洲國在今瀋陽市市中心和郊區計劃建造的地鐵路線。

1940年,「奉天市地下鐵道」規劃由日本大阪市電氣局(今大阪市交通局)設計完成。隨着抗日戰爭結束,偽滿洲國覆滅,這一計劃並沒有實施。

概要

日俄戰爭後,日本獲得了東清鐵路南段,作為南滿洲鐵道運營;日本將戰爭中修建的連接安東和奉天的輕便鐵路改修為正式的安奉鐵路,連通日占朝鮮和中國東北,使奉天成為中國東北和日本間重要的中轉站和交通樞紐。隨着1932年日本人設立「偽滿洲國」,滿鐵託管所謂「滿洲國國有鐵道」。1938年,日本控制下的「華北交通株式會社」成立,中國東北乃至中國北方的日占區鐵路運營權實質上被滿鐵掌握。

1940年大阪市電氣局(今大阪市交通局)受託設計完成了地鐵路線。當時東京市和大阪市都已經有了地鐵,選擇大阪來設計該規劃的理由基於現有資料仍不明。該方案所考慮的目的有3個:提高市內交通運力、保障市郊的交通以及防空。

當時的奉天有兩個主要的城區。一個是以奉天站為中心的新市區,既是以奉天站房西側為西端,以「千代田公園」(現中山公園)為東端,從大廣場(現中山廣場)到「滿鐵鐵道總局」為北端的滿鐵附屬地,另一個則是原來的包含瀋陽故宮在內的老瀋陽城和旁邊的舊街區,呈南北縱向較長的橢圓形。新市區主要有大學、學校和商店等與「南滿洲鐵路」相關的建築,舊街區主要有市政府、法院等機關和市場等組成的自然形成的城市。

根據這份規劃,連接東西兩側的線路。由西郊外的牛心街作為起點,到鐵西廣場、奉天站、經過忠靈塔前,後從大西邊門、通過老瀋陽城的中心,從大東邊門出,最後到達東塔東陵的一條路線,被稱作「一號線」。然後井格化地組織路線,並逐漸擴大範圍,放射化。從永信區(現滑翔附近)西郊外向東進發,到砂山南部住宅區後向北,通過南十條(現南十馬路),在忠靈塔和1號線交叉,在到大廣場後再向東,到達小西邊門、後至東北郊外的北興街,沈海區廣場的S型線路是「二號線」;從北郊外的賽馬場,經過北陵、萬年街、昭安街,通過北奉天站(現遼寧總站,已停止運營),在小西邊門和2號線交叉,然後向南在大西邊門與一號線交叉,到達五里河子的南北向路線是「三號線」。然後從二號線的北興街分支南下到大東邊門與一號線交叉,最終到達孤家子(今渾南區渾南中路附近)的路線叫「四號線」。從一號線的東塔分支向東南郊區方向進發的路線是「五號線」,從一號線的鐵西廣場分支向北郊進發的路線是「六號線」,這兩條線路是只有交匯點和模糊路線的規劃線路,並且沒有確定具體的設站位置。

工期共分為三期,第一期包括一號線的牛心街 - 奉天站 - 東塔區間、二號線的南十條 - 小西邊門區間、三號線的小西邊門 - 昭安街區間,作為線網的基礎。第二期包括一、二、三號線的其他剩餘區間,並全通四號線之後建設五號線的東塔 - 三家子區間,完善市中心的路線網。第三期着手建設五號線延長線和六號線的建設。第一期計劃於1942年開工,預計1948年完成。第二期預計於1953年完成,第三期預計於1958年完成。這個規劃並不是只存留在紙面上的,而是在實地考察和測量之後制定的,為了便於立即開始建設而撰寫的細緻入微,並且制定了施工協議,可以看出制定者非常希望將工程繼續推進。

關於車庫和工廠,將在牛心街站西側的地上部分設置「鐵西車輛工廠」,兼作工廠和車庫。二號線和三號線將使用聯絡線連接,共用一個車輛工廠,雖然希望在永信區設置車庫和工廠,但是因為一期建設沒有開通到永信區,故計劃在南十條站的地上部分設置「砂山臨時停車庫」。這將是一個沒有工廠設備的單獨的車庫。並且,在一號線的奉天站前站和東塔站和三號線的昭安街站設置了掉頭設施,在一號線的大東邊門站、二號線的忠靈塔前站、二號線和三號線的小西邊門站設置預留車道,可以在以後設置為地下檢車線。這能省下浪費的,將列車送到遠處車庫的回送時間,而且另外一個優點是列車將不需要暴露在可能腐蝕車體的外部空氣中。

關於列車的編組,在第一期,第二期規劃中已經確定了。使用了每次線路增加的時候都增加編組內連接的車輛數量的政策。在地鐵第一期建設中,全線路都設為2輛編組。在第二期建設初期到四號線全通為止全線路變為3輛編組。計劃最終通過增加車輛,成為5輛編組的列車。為了使車輛的相連、增加和減少更容易,全部使用了電動車輛。表定速率上,計算平均的停車時間25秒後,大約28千米/小時。

線路規劃

一號線

路線數據

  • 營業區間:牛心街 - 鐵西廣場 - 奉天站前 - 忠靈塔前 - 大西邊門 - 大東邊門 - 東塔 - 東陵
  • 營業里程:19.9km
  • 軌距:1435mm(標準軌)
  • 車站數量:16站(牛心街 - 東塔區間,包括起點和終點在內)
  • 複線區間:全線
  • 電氣化區間:全線(直流750V,第三軌供電)

站名一覽

牛心街 - 勵工街 - 篤工街 - 鐵西廣場 - 興工街 - 奉天站前 - 忠靈塔前 - 協和大路 - 東亞街 - 大西邊門 - 大西街 - 西華門 - 大東門 - 大東邊門 - 長安街 - 東塔

連接奉天的東側和西側的路線。是計劃中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建設線路的組成部分。計劃於1948年(康德15年)營運牛心街 - 東塔區間,1953年(康德20年)開始營運東塔 - 東陵區間。

第一期建設的線路的所有站名都已經確定。和其他的路線的交叉比如說在忠靈塔前和二號線、大西邊門和三號線、大東邊門和四號線的交叉,都設計成了立體交叉。而在鐵西廣場與六號線,東塔與五號線的分支方式沒有確定。

這是一條從西郊外到奉天站,經過新街區的中心街道千代田通,從東西方向跨越新街區,到奉天城牆的西緣,直線向東穿過奉天城,之後向東郊外進發的路線。

二號線

路線數據

  • 營業區間:永信區 - 砂山 - 南十條 - 忠靈塔前 - 小西邊門 - 北興街 - 沈海區廣場
  • 營業里程:17.4km
  • 軌距:1435mm(標準軌)
  • 車站數量:8驛(南十條 - 小西邊門區間,包括起點和終點在內)
  • 複線區間:全線
  • 電氣化區間:全線(直流750V,第三軌供電)

站名一覽

南十條 - 高千穗廣場 - 萩町 - 忠靈塔前 - 大廣場 - 加茂町 - 北市場 - 小西邊門

和一號線有所交叉,平行的一條線路。是規劃中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建設線路的組成部分。計劃於1948年(康德15年)營運南十條 - 小西邊門區間,1953年(康德20年)開始營運永信區 - 南十條和小西邊門 - 沈海區廣場區間。

和一號線一樣,第一期建設的站名都已經確定。和其他的路線的交叉包括在忠靈塔前和一號線,小西邊門和三號線。在郊外部分,計劃於北興街附近分支出四號線。

路線從南郊外橫貫新街區南北。從1號線稍北進入舊街區,穿過奉天城牆的北邊,到達東北的郊外。在舊街區有和一號線平行的部分,在新街區的選線和已經存在的路面電車有一部分重合。

三號線

路線數據

  • 營業區間:賽馬場 - 北陵 - 萬年街 - 昭安街 - 北奉天站前 - 小西邊門 - 大西邊門 - 五里河子
  • 營業里程:10.5km
  • 軌距:1435mm(標準軌)
  • 車站數量:3驛(昭安街-小西邊門區間,包括起點和終點在內)
  • 複線區間:全線
  • 電氣化區間:全線(直流750V,第三軌供電)

站名一覽

昭安街 - 北奉天站前 - 小西邊門

和東西走向的一號線正交的南北走向路線。是計劃中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建設線路的組成部分。計劃於1948年(康德15年)營運昭安街 - 小西邊門區間,1953年(康德20年)開始營運賽馬場 - 昭安街、小西邊門 - 五里河子區間。

第一期建設的站名已經確定。和其他路線的交叉包括小西邊門站和二號線,大西邊門和一號線。小西邊門可實現和二號線的直接換乘。

路線從市內的北郊外簡直南下,從小西邊門站經過舊街區的西緣垂直向南,向南郊外進發。是和一號線相反的完全縱線。

四號線

路線數據

  • 營業區間:北興街-大東邊門-孤家子
  • 營業里程:6.3km
  • 軌距:1435mm(標準軌)
  • 車站數量:未確定
  • 複線區間:全線
  • 電氣化區間:全線(直流750V,第三軌供電)

是二號線的支線。計劃在第二期規劃建設。預計在1953年(康德20年)達到全通。和一號線到三號線不同,由於沒有參與第一期規劃建設,所有的站名都沒有確定,只確定了路線的具體走向。

在北興街與二號線,大東邊門與一號線有相交。

路線從舊街區的東北側的郊外延舊街區的東邊緣簡直南下,最後到達南郊外。將在舊街區和三號線東西相隔,平行運行。

五號線

路線數據

  • 營業區間:東塔-三家子-東南衛星城方向
  • 營業里程:未確定
  • 軌距:1435mm(標準軌)
  • 車站數量:未確定
  • 複線區間:全線
  • 電氣化區間:全線(直流750V,第三軌供電)

是一號線的支線,近郊路線。在規劃上是第二期、第三期進行建設的線路,預計1953年(康德20年)先行開通東塔 - 三家子區間,1958年(康德25年)全線通車。由於是遠期規劃線路,所以終點和詳細的路線沒有確定下來。

該線路從東西向的一號線向東南方向傾斜分支,然後向東南郊外鋪設。

六號線

路線數據

  • 營業區間:東塔-三家子-北衛星城方向
  • 營業里程:未確定
  • 軌距:1435mm(標準軌)
  • 車站數量:未確定
  • 複線區間:全線
  • 電氣化區間:全線(直流750V,第三軌供電)

一號線的支線,近郊路線。在規劃上是第三期建設線路,預計1958年(康德25年)全線通車。和五號線一樣是遠期規劃線路,終點和詳細的路線沒有確定下來。

該線路從東西向的一號線正向交叉分支,然後向北郊外鋪設。

計劃流產

1941年,日本對美宣戰,開始了太平洋戰爭,日本占領區物資短缺,遂不再提及這個計劃,這一計劃最終只停留在紙面,從未實施。

參考文獻

  • 大阪市電氣局高速鐵道部編『奉天市地下鐵道計畫書』(大阪市公文書)
  • 今尾惠介・原武史監修『日本鐵道旅行地圖帳 歷史編成 滿洲樺太』(新潮社刊、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