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切喙鱷屬

出自求聞百科

副切喙鱷屬
化石時期:中始新世
生物分類法 編輯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爬行綱 Reptilia
目: 鱷目 Crocodilia
演化支 長吻鱷類 Longirostres
總科: 長吻鱷總科 Gavialoidea
科: 長吻鱷科 Gavialidae
亞科: 切喙鱷亞科 Tomistominae
屬: 副切喙鱷屬 Paratomistoma
Brochu & Gingerich, 2000
模式種
Paratomistoma courti
Brochu & Gingerich, 2000

副切喙鱷屬學名Paratomistoma,意為「next to or near Tomistoma」)是一屬滅絕的切喙鱷亞科鱷魚。對它的認識主要基於模式標本CGM 42188,包含部分後顱骨和下頜,其被發現於埃及瓦迪希坦Gehannam組的中始新世時期岩石中。它的頭骨是未融合的,但被認為是形態上成熟的。副切喙鱷屬於2000年由Christopher Brochu和菲利普·金格瑞西命名,模式種是P. courti,這是為了紀念Nicholas Court,他發現了CGM 42188。他們進行了系統發育分析,發現副切喙鱷屬是一屬派生的切喙鱷亞科。 它可能是海棲或沿海生活的鱷魚。[1]

下屬物種

本屬包括以下物種:[2]

參考資料

  1. Brochu, Christopher A.; Gingerich, Philip D. New tomistomine crocodylian from the Middle Eocene (Bartonian) of Wadi Hitan, Fayum Province, Egypt (pdf). Contributions from the Museum of Paleontology. 2000, 30 (10): 251–268 [2019-09-21]. 
  2. Paratomistoma Brochu & Gingerich, 2000. GBIF. [202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