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虫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禾虫,亦称流蜞[1],是沙蚕的一种,学名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a),属环节动物多毛纲

禾虫秋季时多栖身于水稻田,以腐稻根为食,近海渔民多捕食之。体像蜈蚣,脚多于蜈蚣,颜色或青或红,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盛产于黄海、东海和南海河口区,包括闽江珠江三角洲等地。广东人嗜食禾虫,[2][3]福州沿海称禾虫为流蜞,视之为美食。清朝梁章钜有诗《敬儿寄流蜞干》云:“流蜞风味少人知,水稻菁英土脉滋;梦到乡关六月半,千畦潮退雨来时。”[4]《纲目拾遗》:禾虫,闽、广、浙沿海滨多有之,形如蚯蚓,闽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饷客为馐,云食之补脾健胃。会于每年历四月八日中秋节会浮上水田水面排放精子卵子群浮期)时收集。

菜式

禾虫全席[5]

注释

  1. 新华网2013年08月08日:流蜞:逐渐消失的美味
  2. 屈大均广东新语·禾虫》:禾虫,状如蚕,长一二寸,无种类。夏秋间,早晚稻将熟,禾虫自稻根出。潮涨浸田,因乘入海,日夜浮沉......夏暑雨。禾中蒸郁而生虫。霜降前禾熟则虫亦熟。网取之。得醋则白浆自出。以白米泔滤过。蒸为膏。甘美益人。
  3. 黄廷彪《惜阴轩吟草》卷二《见食禾虫有感》诗:一截一截又一截,生于田陇长于禾;秋风鲈鲙寻常美,暑月鲥鱼亦逊他
  4. 福州晚报2016年11月19日期:福州的“冬虫夏草”——蟹山洲流蜞存档副本. [2017-04-26]. 
  5. 特级校对. 粵菜溯源录. 香港: 饮食天地. 1989. ISBN 962-355-130-4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