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度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化学中,活性(Activity)即某物质的“有效浓度”,或称为物质的“有效莫尔分率”。此概念由吉尔伯特·牛顿·路易斯首先提出。

理想混合物中组分i化学势表示式中的莫尔分率xi)替换为活度(ai),便可得到真实混合物中组分i的化学势,见下:

理想情况下xiai相等。

活性系数ri,或称“活性因子”)则按下式定义,相当于真实混合物中i偏离理想情况的程度:

粗略的计算常用浓度来代替活性,但在精确的溶液酸度[1]离子强度以及速率常数平衡常数等众多计算中都应该使用活度。在溶液中,由于单个离子的活度系数无法从实验得到,一般取电解质两种离子活度系数的平均值,称为“平均活性系数”。平均活度系数通常可从化学手册中查到。一般地讲,溶液越浓,离子电荷越高,温度越高,溶液偏离理想溶液的程度就越大,活度系数越小,活度与浓度的差距就会增大。反之亦然。

下表中列出了氯化钠溶液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下的活性系数。[2]注意活性系数是无量纲的物理量。

浓度 (mol/kg) 25 °C 50 °C 100 °C 200 °C 300 °C 350 °C
0.05 0.820 0.814 0.794 0.725 0.592 0.473
0.50 0.680 0.675 0.644 0.619 0.322 0.182
5.00 0.873 0.886 0.803 0.466 0.167 0.044

金属活性

锂>铷>钾>铯>钡>锶>钙>钠>镁>铝>锰>铍>(碳)>锌>铬>铁>钴>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由此可知,当铝、镁金属工厂或材料发生火灾时,不可以使用水或者干粉灭火器灭火。因为镁会把水分解,产生的氢气可引起爆炸;卤化烷亦会被分解成有毒之光气,同样可能产生爆炸。就算是以氮气二氧化碳包围燃烧中的金属,仍然可能继续闷烧,并能把二氧化碳变成有毒之一氧化碳,更助长火势。

参见

参考资料

  1. pH Paradoxes: Demonstrating That It Is Not True That pH ≡ -log[H+] Christopher G. McCarty and Ed Vitz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Vol. 83 752 2006
  2. Paul Cohen, "The ASME Handbook on Water Technology for Thermal Systems",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