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宗教)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替身,是指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一种请别人代替自己还愿的行为。替身或指用来作法以求本人消灾除厄的草人、纸人或纸片人(金童玉女)。

向神佛许愿后,愿望达成时必须还愿,一般情况下,请人代替自己来还愿,是可允许的。如许愿出家,可以请人替代,唐朝的知名禅师金山法海代替皇子出家,此即替身,或称替僧明朝皇太子、诸亲王生,皆剃度幼童一人为僧,[1][2]可能是信奉藏传佛教之元朝遗俗[3],如万历帝替僧龙泉寺僧人志善,后移锡海会寺僧录司左善世担任该寺住持。明末清初在民间亦广为发展[4][5][6]清朝顺治帝毘卢遮那佛许愿出家,但贵为天子,无法离俗,最后命宦官吴良辅代替自己出家于燕京悯忠寺[7]张学良自称,幼时曾在庙中以一枚纸人代替自己出家,祈求自己健康平安。

注释

  1. 张居正《敕建承恩寺碑文》载:“皇朝凡皇太子诸王生,率剃度幼童一人为僧,名‘替度’,虽非雅制,而宫中率沿以为常。皇上替僧名志善向居龙泉寺 。”《称谓录.卷三一.僧.替僧》引张尔岐《蒿菴闲话》云:“明朝凡皇太子诸王生,率剃度幼童一人为僧,名曰替僧。”
  2.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主上新登极,辄度一人为僧,名曰代替出家。其奉养居处,几同王公。闻初选僧时,卜其年命最贵,始许披剃,有云重赂主者中贵人乃得之。”
  3.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京师敕建寺条
  4. 毛奇龄《西河诗话》卷三记载:“北人每发愿舍身,以他儿代之,有所谓替僧也。”
  5. 夏仁虎《旧京琐记》卷一:“富贵人家多信佛,故僧道之地位甚高。子弟往往拜僧为师,求其保护。甚有以子息艰难,恐难长养,而购一贫家儿令其为僧者,谓之替身。他日被替之子长成,此替身僧人若其弟兄然,举家敬礼之。
  6. 曹霑《红楼梦》:“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
  7. 参考《平圃杂记》,王熙《王熙自定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