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辅(英国公)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张辅
张辅像,取自明王圻辑《三才图会》
张辅像,取自明王圻辑《三才图会》
大明 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掌中军都督府事
爵位英国公
追封定兴王
籍贯河南等处行中书省汴梁路祥符县
族裔汉族
字号字文弼
出生洪武七年(1374年)
河南等处行中书省汴梁路祥符县
逝世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
北直隶土木堡
亲属
张天佑(祖父)、张玉(父)
张𫐐张𫐄(弟)、张信(从兄)
昭懿贵妃(妹)
李氏、吴氏(妻妾)
张忠张懋(子)
张妙华、张敬妃(女)
张瑾张瑄张斌(侄)
张杰张铭(孙)
张仑(曾孙)、张溶(玄孙)
张元功张元德(六世孙)
张维贤(七世孙)、张之极(八世孙)
张世泽(九世孙)
著作

张辅(1375年—1449年9月1日),字文弼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祥符县(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县)人。明成祖时大将张玉之子,袭封英国公

张辅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后进攻并占领安南,改其为交阯,此后四次平定叛乱。宣德年间,率军平定高煦之乱正统年间,随明英宗北征,在土木堡之变阵亡,享年七十五岁。谥忠烈

生平

建文、永乐年间

张辅的父亲为燕王军大将张玉,靖难之役时,跟随父亲参战,任指挥同知。次年,张玉在东昌之战中战死,张辅继承父职,任都指挥同知。之后在夹河、槁城、彰德、灵璧屡建奇功。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封他为封信安伯,禄千石,予世券。其妹为帝妃昭懿贵妃邱福朱能均称张辅父子军功皆高,不可以因为私亲而轻其赏赐。于是,永乐三年(1405年),张辅进封新城侯,加禄三百石[1]

当时,安南陈朝的权臣胡季犛(黎季犛)弑君篡位,建立胡朝,不久自称太上皇,立子胡汉苍(黎苍)为帝[2]。其故主之孙陈添平(陈天平)从老挝归来,胡季犛假装请其归国。明成祖派都督黄中以五千部队护送,前大理寺薛匆辅助。胡季犛在芹站设伏,杀死陈天平,薛匆亦战死。明成祖大怒,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为右副将军,率丰城侯李彬等十八将军,共八十万部队,会同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分兵讨伐兵部尚书刘俊赞军事,刑部尚书黄福大理寺卿陈洽供给馈饷[3]

永乐四年(1406年)十月,朱能在军中去世,张辅代理率领部队进攻[4]。大军自凭祥进师,经过坡垒关,望祭安南境内山川,檄胡季犛二十罪。之后攻破隘留、鸡陵二关,抵达新福。沐晟部队自云南进入,于白鹤结寨。安南有东、西二都,依宣江洮江沲江富良江为险,缘个江南北岸立栅木,并聚舟其中,筑城多于邦隘,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达七百万,欲据险以拖累明军[5]。张辅自新福移军三带州,以造船图进取。恰逢当时成祖得知朱能去世,下敕张辅为将军,并以李文忠代开平王常遇春为比进行鼓励,且称趁冬天瘴疠之害未兴,宜速战速决。十二月,张辅部队抵达富良江北,派遣骠骑将军朱荣在嘉林江大败安南军,并与沐晟合军进攻多邦城。张辅以画狮蒙马进行冲锋,并以神机火器进行攻击。斩杀其两名将军,并追至伞圆山。之后攻破伞圆山,招抚降附,攻占东都昇龙(今河内市)。并派遣李彬陈旭进攻西都清华(今清化市)。胡季犛焚烧宫殿后逃入海上,三江州县纷纷投降[6]

次年春,张辅派遣清远伯王友等渡自注江,接连攻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斩首三万七千余人。安南军胡杜聚舟盘于滩江,张辅派降将陈封袭击,并尽获其船只。之后攻破东潮、谅江诸府州。此后击败黎季犛水军,斩杀万人,并追至胶水县入海口。此后在咸子关筑城,令都督柳升守卫[7]。之后,安南军从富良江进攻,张辅与沐晟夹击迎战,柳升以舟师横击,明军大获全胜,斩杀数万人以至于江水都被染红。五月,攻至奇罗海口,活捉胡季犛及其子胡汉苍,以及其各诸王将相大臣等,押送到京师。越南的胡朝自此灭亡。明军占领府州四十八个,县一百八十个,户三百十二万[8]。明朝派人寻找陈氏王族的后人,不久后宣称未能找到,便以陈朝王室被胡季犛杀尽为由,在安南交阯承宣布政使司,对其直接进行统治。自唐朝灭亡之后,越南独立长达四百余年之久,至此再次进入中国版图。明成祖下诏告天下,诸王百官奉表称贺[9]

永乐六年(1408年)夏,张辅还师至京师。成祖赐宴于奉天殿,并为之赋《平安南歌》,进封英国公,岁禄三千石,予世券[10]。当年冬天,陈氏子孙简定王陈𬱟(简定帝)以恢复陈朝为名,再次起兵反明。成祖命沐晟讨伐,但明军在生厥江被打败。次年春,再命张辅佩征虏将军印,帅师讨伐[11]。当时陈𬱟为越上皇,另立陈季扩(重光帝)为皇帝,势力很大。张辅招揽谅江江北诸避寇者复业,并进军至慈廉州,破喝门江,克广威州孔目栅,至追至至太平海口,并大破阮景异的三百艘水师[12]。于是,陈季扩自称是陈氏后人,遣使请求绍封。张辅称:“以前我们遍访搜寻陈王后人时,陈季扩没有回应,现在肯定是诈计。我奉命讨伐贼寇,不知道其他事。”于是遣朱荣蔡福等以步骑先进,张辅帅舟师后进,并在清化会师,于美良山逮捕简定及其党羽,送抵京师。永乐八年(1410年)正月,继续追讨余党,但并未捕到陈季扩。之后成祖命沐晟留下继续讨伐,而召张辅班师,改命练兵于宣府万全,督运北征[13]

当时,陈季扩虽请降,实为缓兵之计。他趁张辅班师时,再次进犯如故,沐晟无法抑制。当时越南人苦于受中国约束,又屡次受到吏卒侵扰,于是常支持起义军,时服时叛。永乐九年(1411年)正月,明成祖命张辅与沐晟协力进讨。张辅抵达后,申明军令,当时都督黄中向来骄横,屡次违背节度,张辅指责其不逊,于是斩首以示大军。同年七月,明军攻破安南军阮景异于月常江,获船百余,生擒元帅邓宗稷等。后因军中瘴病息兵[14]。次年八月,明军进攻神投海,张辅率部血战并大破。永乐十一年(1413年)冬,他与沐晟在顺州会师,在爱子江大战,并追至爱母江。次年正月,攻至政平州,并俘获阮景异邓容等人[15]。陈季扩逃至老挝,张辅遣指挥师祐率兵要人,并攻破其三关。老挝随后缚陈季扩等人给明军,张辅于是押送至京,并以新获得的占领地,设升州、华州、思州、义州共四处,增设卫所,并招其降人为官,留下军队守卫。十三年春,张辅抵达京师。之后,成祖命其为交阯总兵官,悉数平定陈月湖等叛乱。永乐十四年(1416年),召还[16]。张辅一共四次出征交阯,“前后建置郡邑及增设驿传递运,规画甚备”。安南人所畏惧的人唯有张辅[17]。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北征,命张辅随行。七月,至榆木川,明成祖病危,召张辅接受遗命,命军队事务都由张辅统领[18]

洪熙、宣德年间

明仁宗即位后,张辅掌管中军都督府事,进升为太师[19],享受两个俸禄。当时百官都从南京领取俸禄,而仁宗独命其太师俸禄由北京仓支给[20]。当时成祖刚驾崩,仁宗服制二十七日期满,大臣吕震上疏请穿吉服。杨士奇则称不可,吕震随即高声厉叱杨士奇,蹇义见此兼顾两人观点进言。次日,朱高炽仍然戴素冠穿麻衣上朝,而廷臣中只有杨士奇与张辅仍然服制如初[21]。明仁宗叹道:“张辅是武臣,但知礼节胜过六卿啊。”[22]之后,命其掌管,监制《明太宗实录》[23]

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谋反,引诱各功臣为内应,偷偷派枚青夜间抵达张辅住处。张辅逮捕该人并掌握所有反状,因此请求派兵讨伐[24]明宣宗决定御驾亲征,并命张辅随行。平定高煦之乱后,加禄三百石。张辅因此威名益盛,而久握兵。宣德四年,都御史顾佐请保全功臣,于是宣宗下诏解除张辅兵权,命其朝夕专侍宣宗,谋划军国重事,后进阶光禄大夫左柱国[25]。而在南方的交阯之地,张辅被征召回朝一年之后,当地豪族黎利就开始起兵反明。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明朝多次派兵讨伐,都无功而返。宣德二年,柳升率部进攻时中伏身亡,王通被迫与黎利结盟。朝议放弃交阯,张辅虽力争仍不得[26]。最终,明朝废弃交阯承宣布政使司这一行政区划,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安南再次成为中国藩属[27]。宣德四年(1429年)三月,明廷加张辅为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28]

英宗年间

明英宗即位后,加号翊连佐理,负责经筵、监修《明宣宗实录》[29]。张辅雄毅方严,治军整肃,屹如山岳。其历任四朝元老,且小心敬慎,与蹇义三杨均同心辅政[30]。一日,太皇太后在便殿而坐,明英宗面朝西而立,召见张辅及杨士奇杨荣杨溥胡濙等人进入。她对众人说:“你们都是老臣。现在嗣君年幼,希望你们同心共安社稷。”太皇太后随后对英宗说:“此五臣,三朝简任,俾辅后人。皇帝万几,宜与五臣共计”[31]。此后,太皇太后以及三杨陆续辞世,太监王振擅权。文武大臣望尘顿首,而只有张辅敢于当庭抗礼[32]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也先入犯,王振诱导英宗亲征,命张辅随行,但不参与军政。张辅年老,默不敢言。大军抵达土木堡后,入伏被灭,张辅死于军中,后追封定兴王,谥忠烈[33]

张辅嫡子张忠有废疾,张忠的儿子张杰因为母亲身份低微被怀疑不是张忠的儿子。最后由张辅的庶长子张懋袭爵。

参考文献

  1. 明史》(卷154):“张辅,字文弼,河间王玉长子也。燕师起,从父力战,为指挥同知。玉殁东昌,辅嗣职。从战夹河、槁城、彰德、灵璧,皆有功。从入京师,封信安伯,禄千石,予世券。妹为帝妃。邱福、朱能言辅父子功俱高,不可以私亲故薄其赏。永乐三年进封新城侯,加禄三百石。”
  2. 国朝献征录》(卷5):“永乐三年,交趾国王陈日焜为具臣黎季犛所弑。季犛诡姓名为胡一元,子苍为胡大?,互矫称陈氏绝嗣。大?互其甥请署国事,上不逆其诈,从之。未几,求袭王爵,又许之。逾年陈氏孙天平始从老挝潜至京,奏愬。季犛闻之,惧,上表请迎天平,还以国。四年春,遣使者送天平归,至其境,季犛伏兵杀之及其使者。又僭称尊号,改国曰大虞,改年曰元圣。”
  3. 明史》(卷154):“是时安南黎季犛弑其主,自称太上皇,立子苍为帝。其故王之孙陈天平自老挝来奔,季犛佯请归国。帝遣都督黄中以兵五千送之,前大理卿薛匆为辅。季犛伏兵芹站,杀天平,匆亦死。帝大怒,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辅为右副将军,帅丰城侯李彬等十八将军,兵八十万,会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分道进讨。兵部尚书刘俊赞军事,刑部尚书黄福、大理寺卿陈洽给馈饷。”
  4. 国朝献征录》(卷5):“九月壬申,师次龙州,大将军遘疾,以师授右副将军。十月戊子,大将军薨,辅代总其众,以进遣使驰奏。”
  5. 明史》(卷154):“四年十月,能卒于军,辅代领其众。自凭祥进师,度坡垒关,望祭安南境内山川,檄季犛二十罪。进破隘留、鸡陵二关,道芹站,走其伏兵,抵新福。晟军亦自云南至,营于白鹤。安南有东、西二都,依宣、洮、沲、富良四江为险,贼缘江南北岸立栅,聚舟其中,筑城于多邦隘,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欲据险以老辅师。”
  6. 明史》(卷154):“辅自新福移军三带州,造船图进取。会帝闻朱能卒,敕拜辅为将军,制词以李文忠代开平王常遇春为比,且言乘冬月瘴疠未兴,宜及时灭贼。十二月,辅军次富良江北,遣骠骑将军朱荣破贼嘉林江,遂与晟合军进攻多邦城。佯欲他攻以懈贼,令都督黄中等将死士,人持炬火铜角,夜四鼓,越重濠,云梯傅其城。都指挥蔡福先登,士蚁附而上,角鸣,万炬齐举,城下兵鼓噪继进,遂入城。贼驱象迎战。辅以画狮蒙马冲之,翼以神机火器。象皆反走,贼大溃。斩其帅二人,追至伞圆山,尽焚缘江木栅,俘斩无算。进克东都,辑吏民,抚降附,来归者日以万计。遣别将李彬、陈旭取西都,又分军破贼援兵。季犛焚宫室仓库逃入海,三江州县皆望风降。”
  7. 明史》(卷154):“明年春,辅遣清远伯王友等济自注江,悉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诸寨,斩首三万七千余级。贼将胡杜聚舟盘滩江。辅使降将陈封袭走之,尽得其舟。遂定东潮、谅江诸府州。寻击破季犛舟师于木丸江,斩首万级,擒其将校百余人,溺死者无算。追至胶水县闷海口,还军。筑城咸子关,令都督柳升守之。”
  8. 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9):“明人计所获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六十八,户三百一十二万九千七百,象一百一十二,马四百二十,牛三万五千七百五十,船八千八百六十五。”
  9. 明史》(卷154):“已,贼由富良江入。辅与晟夹岸迎战。升等以舟师横击,大破之,馘斩数万,江水为赤,乘胜穷追。时天旱水浅,贼弃舟陆走。官军至,忽大雨水涨,遂毕渡。五月至奇罗海口,获季犛及其子苍,并伪太子诸王将相大臣等,槛送京师。安南平。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十二万。求陈氏后不得,遂设交阯布政司,以其地内属。自唐之亡,交阯沦于蛮服者四百余年,至是复入版图。帝为诏告天下,诸王百官奉表称贺。”
  10. 国朝献征录》(卷5):“秋七月,策功行赏。进封辅英国公,晟黔国公,友清远侯,升安远伯,余皆陞赏有差。赐辅诰券、玉带、金绮,子孙世袭,加禄三千石。上赐宴亲,制《平安南歌》,以示褒异。”
  11. 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9):“会总兵张辅以英国公挂征夷将军印来援,明人复振。”
  12. 明史》(卷154):“六年夏,辅振旅还京师。再赐宴奉天殿,帝为赋《平安南歌》,进封英国公,岁禄三千石,予世券。其年冬,陈氏故臣简定复叛。命沐晟讨之,败绩于生厥江。明年春,复命辅佩征虏将军印,帅师往讨。时简定已僣称越上皇,别立陈季扩为皇,势张甚。辅就叱览山伐木造舟,招谅江北诸避寇者复业。遂进至慈廉州,破喝门江,克广威州孔目栅。遇贼咸子关。贼舟六百余,保江东南岸。辅帅陈旭等以划船战,乘风纵火,擒贼帅二百余人,尽得其舟。追至太平海口。贼将阮景异以三百艘迎敌,复大破之”
  13. 明史》(卷154):“于是季扩自言陈氏后,遣使求绍封。辅曰:“向者遍索陈王后不应,今诈也。吾奉命讨贼,不知其他。”遂遣朱荣、蔡福等以步骑先进,辅帅舟师继之。自黄江至神投海,会师清化,分道入磊江,获简定于美良山中,及其党送京帅。八年正月进击贼余党,斩数千人,筑京观,惟季扩未获。帝留沐晟讨之,召辅班师。谒帝于兴和,命练兵宣府、万全,督运北征。”
  14. 明史》(卷154):“时陈季扩虽请降,实无悛心。乘辅归,攻剽如故,晟不能制。交人苦中国约束,又数为吏卒侵扰,往往起附贼,乍服乍叛,将帅益玩寇。九年正月,仍命辅与沐晟协力进讨。辅至,申军令。都督黄中素骄,违节度。诘之不逊,斩以徇。将士惕息,无敢不用命者。其年七月破贼帅阮景异于月常江,获船百余,生擒伪元帅邓宗稷等,又捕斩别部贼首数人。以瘴疠息兵。”
  15. 明史》(卷154):“明年八月击贼于神投海。贼舟四百余,分三队,锐甚。辅冲其中坚,贼却,左右队叠进,官军与相钩连,殊死战。自卯至巳,大破贼,擒渠帅七十五人。进军乂安府,贼将降者相继。十一年冬,与晟会顺州,战爱子江。贼驱象前行。辅戒士卒,一矢落象奴,二矢射象鼻。象奔还,自蹂其众。裨将杨鸿、韩广、薛聚等乘势继进,矢落如雨,贼大败。擒其帅五十六人。追至爱母江,尽降其众。明年正月进至政平州。闻贼屯暹蛮、昆蒲诸栅,遂引兵往。悬崖侧径,骑不得进。辅与将校徒步行山箐中。夜四鼓抵其巢,悉擒阮景异、邓容等。”
  16. 明史》(卷154):“季扩走老挝,遣指挥师祐以兵索之,破其三关。遂缚季扩及其孥送京师。贼平。承制,以贼所取占城地,设升、华、思、义四州,增置卫所,官其降人,留军守之而还。十三年春至京。旋命为交阯总兵官往镇。而余寇陈月湖等复作乱,辅悉讨平之。十四年冬召还。”
  17. 明史》(卷154):“辅凡四至交阯,前后建置郡邑及增设驿传递运,规画甚备。交人所畏惟辅。”
  18. 国朝献征录》(卷5):“二十二年夏,从上北征。七月庚寅,至榆木川,上不豫;明日大渐,召辅受遗命,凡军务悉属辅统之。”
  19. 国朝献征录》(卷5):“是年八月,昭皇即位,进辅太师,掌中军都督府。”
  20. 明史》(卷154):“仁宗即位,掌中军都督府事,进太师,并支二俸。寻命辅所受太师俸于北京仓支给。时百官俸米皆给于南京,此盖特恩云。”
  21. 明史》(卷148):“服制二十七日期满,吕震请即吉。士奇不可。震厉声叱之。蹇义兼取二说进。明日,帝素冠麻衣绖而视朝。廷臣惟士奇及英国公张辅服如之。”
  22. 国朝献征录》(卷5):“九月,礼部尚书吕震言于上,曰:“丧服巳逾二十七日,请仿汉制,释衰易吉。”大学士杨士奇谓震曰:“不可,仁孝皇后崩,文皇衰服后犹数月,白衣冠绖带矧上于皇考乃遽即吉乎。”尚书蹇义兼取二说以闻诘。旦,上素冠麻衣绖带视朝,惟辅与二三学士如上所服朝。退召士奇及蹇夏等,谕曰:“昨震请易服云,皆与卿等议定。然后奏时,吾巳疑其非。及闻士奇有言,始知震妄因。”叹曰:“张辅知礼,六卿乃有不及。””
  23. 明史》(卷154):“成祖丧满二十七日,帝素冠麻衣以朝。而群臣皆已从吉,惟辅与学士杨士奇服如帝。帝叹曰:“辅,武臣也,而知礼过六卿。”益见亲重。寻命知经筵事,监修《实录》。”
  24. 国朝献征录》(卷5):“宣德初,高煦欲图不轨,遣素亲信人枚青入,约旧功臣?。应青至辅所,辅即絷其人以献,上鞫之,悉得其情。顷之,山东亦来告高煦反,上遂亲督六师伐之。”
  25. 明史》(卷154):“宣德元年,汉王高煦谋反,诱诸功臣为内应,潜遣人夜至辅所。辅执之以闻,尽得其反状,因请将兵击之。帝决策亲征,命辅扈行。事平,加禄三百石。辅威名益盛,而久握兵。四年,都御史顾佐请保全功臣。诏辅解府务,朝夕侍左右,谋画军国重事,进阶光禄大夫左柱国,朝朔望。”
  26. 明史》(卷154):“辅还一年而黎利反,累遣将讨之,无功。至宣德时,柳升败没,王通与贼盟,仓卒引还。廷议弃交阯,辅争之不能得也。”
  27. 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10):“明将王通等回至龙川。明帝先以料王通等困窘,事已若此,无可奈何。既遣罗汝敬等赍书,封陈暠为安南国王,罢征南,命通等北回还,我安南地方朝贡复依洪武旧制,许通史往来。”
  28. 国朝献征录》(卷5):“三月戊申,加辅为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甲寅,免其朝参,但朔望入侍。”
  29. 明史》(卷154):“英宗即位,加号翊连佐理,知经筵、监修《实录》如故。”
  30. 明史》(卷154):“辅雄毅方严,治军整肃,屹如山岳。三定交南,威名闻海外。历事四朝,连姻帝室,而小心敬慎,与蹇、夏、三杨,同心辅政。二十余年,海内宴然,辅有力焉。”
  31. 明史》(卷148):“英宗初立,与士奇、荣请开经筵。豫择讲官,必得学识平正、言行端谨、老成达大体者数人供职。且请慎选宫中朝夕侍从内臣。太后大喜。一日,太后坐便殿,帝西向立,召英国公张辅及士奇、荣、溥、尚书胡濙入。谕曰:“卿等老臣,嗣君幼,幸同心共安社稷。”太后复顾帝曰:“此五臣,三朝简任,俾辅后人。皇帝万几,宜与五臣共计。””
  32. 明史》(卷154):“王振擅权,文武大臣望尘顿首,惟辅与抗礼。”
  33. 明史》(卷154):“也先入犯,振导英宗亲征,辅从行,不使预军政。辅老矣,默默不敢言。至土木,死于难,年七十五。追封定兴王,谥忠烈。”

外部链接

贵族爵位和头衔(明朝)
前任者:
张辅
英国公 继任者:
张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