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外郎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小仓由菜留言 | 贡献2022年8月13日 (六) 15:23的版本 (我来啦, replaced: 員 → 员 (21), 內 → 内, 國 → 国 (4), 開 → 开, 參 → 参, 與 → 与, 間 → 间, 灣 → 湾, 權 → 权 (6), 無 → 无, 將 → 将, 見 → 见, 來 → 来, 孫 → 孙, 門 → 门, 蓮 → 莲, 號 → 号, 簡 → 简, 稱 → 称 (3), 為 → 为 (6), 於 → 于, 種 → 种, 該 → 该 (2), 納 → 纳 (4), 舉 → 举 (2), 標 → 标, 實 → 实, 並 → 并, 後 → 后 (3), 覺 → 觉, 兒 → 儿, 試 → 试 (2), 過 → 过 (3), 純 → 纯, 兩 → 两, 滅 → 灭, 當 → 当, 衛 → 卫, 獲 → 获, 註 → 注, 設 → 设 (3), 繼 → 继, 續 → 续, 職 → 职 (11), 單 → 单 (2), 復 → 复, 時 → 时, 蔣 → 蒋, 貞 → 贞 (2), 則 → 则, 禮 → 礼, 組 → 组 (2), 騎 → 骑 (2), 從 → 从, 觀 → 观 (2), 藥 → 药, 價 → 价, 廢 → 废, 輔 →…)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台湾日占时期彰化同志信用组合存折,当中有标注员外的地主尊称

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员定员以外的郎官

三国曹魏末年,设员外散骑常侍晋武帝时,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隋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均设有员外郎,位次郎中。员外郎简称“员外”。隋朝尚书省二十四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相当于副司长,郎中是正司长)。

唐朝永徽六年(655年),以蒋孝璋尚药奉御,员外特置,仍同正员。自是员外官复有同正员者,其加同正员者,唯不给职田耳,其禄俸赐与正官同。单言员外者,则俸禄减正官之半[1]。在贞观时期之前,吏部考功员外郎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在开元年间后,因唐玄宗觉得此官职过低,而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并一直延续下来。

清朝,此官职配置于朝廷地方之辅助部门,品等从五品。该官职一般为闲职,常有商贾仕绅捐纳八千两[2]获得此官职,如权珰李莲英过继儿子李德福就捐过员外郎在兵部任职。至此,“员外”成为富有地主的另一种称呼。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日本亦有员外官(权官),作为律令官制内定员以外的官,律令定员变得有名无实。比如“权大纳言”、“权少纳言”、“权中纳言”、“权近卫大将”等为令外官,不作单纯的员外官看待。

参见

参考文献

  1. 通典·职官典》
  2. 乾隆三十九年价码。
  • 孙文良,中国官制史,1993年,台北,文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