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3年9月21日 (四) 14:03 由 BXHS-bot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仁壽宮(九成宮)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所在 中國陝西省麟遊縣
分類古遺址
時代隋唐
編號4-48
登錄1996年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是中國時期興建的「離宮」之一。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年)下令在岐州以北建仁壽宮,並任命楊素為總監,宇文愷為檢校將作大匠,封德彝為土木監。由於工程繁複,致使民怨沸騰。開皇十五年(595年)三月,仁壽宮竣工後不久,隋文帝就來此避暑,隋文帝曾因其規模宏大,壯麗輝煌而發怒,後由於獨孤皇后喜歡此宮而轉變。隋文帝先後六次來仁壽宮,並且病逝於仁壽宮大寶殿。隋朝滅亡後,該宮隨之廢棄。

唐朝初年,唐高祖唐太宗忙於戰爭,無暇避暑。貞觀五年(631年),唐太宗才在群臣建議下復建仁壽宮,並改名九成宮。唐太宗曾五次來此避暑。唐高宗即位後,曾於永徽二年(651年)將九成宮改為萬年宮,乾封二年(667年)又復稱九成宮。唐高宗曾八次來九成宮,並於咸亨二年(671年)在此建太子新宮。唐高宗後,武則天改居東都洛陽,後來唐玄宗又在驪山擴建溫泉宮(華清宮),使九成宮逐漸荒蕪,最終於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年)毀於洪水。

考古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經過五次發掘,確認了九成宮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西北163公里的麟遊縣新城區杜水北岸,北依錦城山,南對石臼山,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山。東西長約1010米,南北寬約300米。地勢西高東低,天台山被圍在宮城之內。考古發掘收穫甚豐,其中37號殿址的考古發掘替補了中國建築史上隋代宮殿建築的空白。[1]

註釋

  1. 考古. 隋仁寿宫唐九戍宫37号殿址的发掘. [199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