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馬爾·巴希爾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繁体转换模式
出自求聞百科
於 2023年9月12日 (二) 17:47 由 BXHS-bot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
عمر حسن احمد البشير
Omar Hassan Ahmad al-Bashir
奧馬爾·巴希爾(2009年攝)
第6任蘇丹共和國總統
任期
1989年6月30日-2019年4月11日
總理1989年6月-2016年12月取消設置總理職務
巴克里·哈桑·薩利赫(2017-2018)
莫塔茲·穆薩(2018-2019)
穆罕默德·塔希爾·艾拉(2019)
詳見蘇丹總理
副總統第一副總統:
祖貝爾·穆罕默德·薩利赫(1989-1998)
阿里·奧斯曼·塔哈(1998-2005)
約翰·加朗(2005)
薩爾瓦·基爾·馬亞爾迪特(2005-2011)
阿里·奧斯曼·塔哈(2011-2013)
巴克里·哈桑·薩利赫(2013-2019)
艾哈邁德·阿瓦德·伊本·奧夫(2019)
第二副總統:
喬治·坎古爾·阿羅普(1994-2000)
摩西斯·米夏爾(2001-2005)
阿里·奧斯曼·塔哈(2005-2011)
哈吉·亞當·尤斯夫(2011-2013)
哈賽卜·穆罕默德·阿卜杜拉赫曼(2013-2018)
奧斯曼·凱比爾(2018-2019)
詳見蘇丹副總統
前任加法爾·尼邁里(正任)
艾哈邁德·阿里·米爾加尼
繼任艾哈邁德·阿瓦德·伊本·奧夫(過渡軍事委員會主席)
個人資料
出生 (1944-01-01) 1944年1月1日80歲)
 埃及王國英埃共管蘇丹蘇丹尼羅省
民族蘇丹阿拉伯人
國籍 蘇丹
政黨全國大會黨
其他政黨軍人
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阿拉伯語:عمر حسن احمد البشير‎,1944年1月1日),前蘇丹總統獨裁者政治家,曾任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總理,1989年6月30日通過軍事政變上台,擔任蘇丹第6任總統長達30年,2015年4月16日再度連任成功。2018年12月,蘇丹爆發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要求巴希爾下台。2019年4月11日,蘇丹發生政變,軍方包圍總統府,巴希爾宣布辭職,隨後被軍方逮捕[1][2]

生平

早年

巴希爾1944年1月1日出生於蘇丹北部尼羅省一個小村莊。他在尼羅省讀完了小學。他的家庭後來搬到了喀土穆,在那裡他上完了中學。

巴希爾很小的時候就參加了蘇丹軍隊,並在埃及開羅的西奈軍事學院受訓。1966年畢業後他在軍隊中提拔得很快,成為了一名傘兵。後來,巴希爾參加了埃及軍隊1973年與以色列的戰爭。他的母語是蘇丹阿拉伯語

當巴希爾回到蘇丹後,他被委任處理消滅南蘇丹蘇丹人民解放軍的軍事事務。他在1980年代升為將軍。

總統

巴希爾於1989年6月30日領導了一場軍事政變,推翻了民選總統艾哈邁德·米爾加尼和總理薩迪克·馬赫迪。巴希爾立即宣布取締一切政黨,控制媒體,解散議會。他本人擔任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一個新成立的擁有立法權和執行權的權力機構)的主席,並同時擔任國家元首總理,武裝部隊總司令和國防部長

1993年10月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解散,巴希爾改任總統。1996年3月和2000年12月連任,2005年7月巴希爾再次就職,同年通過的蘇丹憲法修正案規定從下一屆總統開始最多連任兩屆。此後巴希爾於2010年4月和2015年兩度連任。

下台受審

由於根據憲法,巴希爾無法競選2020年總統,於是蘇丹國會將再次修改憲法延長總統連任屆數[3]。巴希爾謀求修憲連任的舉動與蘇丹麵包和燃料價格不斷上漲的高通脹引發蘇丹人民強烈不滿,2018年12月19日蘇丹爆發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要求巴希爾下台,抗議活動持續數月,蘇丹政府逮捕、拘留大量抗議群眾和記者,但抗議活動愈演愈烈。2019年4月11日,蘇丹發生政變,軍方包圍總統府,巴希爾宣布辭去總統職務[1],隨後被軍方逮捕[2],不久轉移到科巴爾(Kobar)監獄。2019年12月14日,巴希爾被判洗黑錢和貪污罪名成立,入住用來關押年老且未犯死罪囚犯的自新設施兩年[4][5]

2020年2月12日,蘇丹過渡政府同意將把巴希爾移交給國際法院,以審理巴希爾在擔任蘇丹總統期間其政權在達爾富爾地區所犯罪行。[6]

統治

內政

南蘇丹獨立

泛靈信仰基督徒為主體的南蘇丹,盛產石油,而蘇丹當局並未對南蘇丹有所回饋;加上南蘇丹與以穆斯林為主體的蘇丹在種族、語言與文化等方面相異,一直以來就有反抗意識,而蘇丹領導人巴希爾下令武力鎮壓,演變成大規模內戰。 2005年南北蘇丹停戰,而南蘇丹在2011年於聯合國監督下舉辦獨立公投並順利通過;在南蘇丹開國典禮上,蘇丹領導人巴希爾參訪南蘇丹首都朱巴,並與中、等國的領導人發表演說。

在南蘇丹獨立後不久,2011年12月蘇丹當局又出兵騷擾了蘇丹和南蘇丹的邊界,南蘇丹當局指控是巴希爾所為。

達爾富爾戰爭

2003年年初,當南部蘇丹的衝突逐漸平息的時候,一場新的衝突開始在西部的達爾富爾省爆發。當該地區的反叛者起來反抗政府的時候,巴希爾不但沒有派軍隊去干涉(巴希爾對此明確表示拒絕),反倒向當地的伊斯蘭民兵組織牧民武裝部隊提供政府支持和金錢,鼓勵他們和反叛者戰鬥。這些民兵被指控犯有種族滅絕罪,到目前為止,因雙方衝突在達爾富爾地區造成的暴力事件已經造成上千的平民死亡,上百萬人無家可歸。直接和間接地殺害當地非洲土著部落的無辜原住民。而蘇丹政府向他們提供武器,轟炸村莊的飛機及其它物資。同時,牧民武裝部隊還用強姦作為武器,而政府默許這種折磨行為,因為這些強姦受害者出於他們的精神規範不贊成非洲土著部落和遜尼派穆斯林之間的衝突。

2004年9月,美國政府認為「在達爾富爾地區發生了種族滅絕,蘇丹政府和牧民武裝部隊應該對此承擔責任,種族滅絕可能仍在繼續。」 巴希爾宣稱政府已於2004年2月粉碎了叛亂,但仍有叛軍在該地區活動,導致了死亡率的持續上升。衝突各方不顧最近一次的停火協議,巴希爾必須制訂更切實的計劃以有效地終止危機。2004年6月,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蘇丹會晤了巴希爾,敦促他與叛軍保持和平,終止危機,取消對達爾富爾地區人道主義援助的種種限制。三天後,科菲·安南會晤了巴希爾,要求他解除牧民武裝部隊的武裝力量。

2006年9月,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時,他說蘇丹希望非盟留在達爾富爾直到重新建立和平。不久之後,非盟和聯合國安理會宣布7000人的部隊將繼續留到2006年12月31日。

2009年3月4日,設在荷蘭海牙國際刑事法院以巴希爾涉嫌在達爾富爾地區犯有戰爭罪反人類罪為由,正式對巴希爾發出逮捕令,這是國際刑事法院首次對一個國家的現任元首發出逮捕令[7]。但是他仍然在發出逮捕令後出訪了厄立特里亞[8]。2010年7月12日國際刑事法院對巴希爾發出新的逮捕令,對他提出三項和西部達爾富爾地區所犯罪行有關的種族滅絕罪指控[9]。國際刑事法院發言人羅伯拉說,該法院的法官們認為,有理由相信巴希爾對滅絕達爾富爾地區三個部落的活動應負責任。這三個部落是富爾、馬薩利和扎加瓦。這是國際刑事法院第一次以種族滅絕罪名起訴任何人。這也是該法庭對巴希爾發出的第二個逮捕令。

外交

對華關係

2011年6月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接受了巴希爾的國事訪問,為其舉辦盛大的歡迎儀式。巴希爾稱胡錦濤為「朋友加兄弟」[10]。2015年9月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晤蘇丹總統巴希爾時,習近平說:「你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國和蘇丹就像是兩個兄弟,而且也是好朋友和夥伴。巴希爾先生這次到中國來,顯示了中國蘇丹夥伴關係強勁。」

對美關係

1993年,因被指控為包括哈馬斯真主黨等組織提供支持,並庇護奧薩馬·本·拉登豺狼卡洛斯等國際恐怖分子,美國將蘇丹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名單,開始對蘇丹進行制裁。1997年,當時的美國克林頓政府指責蘇丹繼續支持恐怖主義活動,宣布對蘇丹政府進行「凍結資產」、「貿易禁運」等進一步制裁措施。2006年,美國小布什政府以達爾富爾衝突等問題為由,加大對蘇丹政府和相關個人的制裁,並對蘇丹石油工業發展進行限制[11]

為解除長達20年的制裁枷鎖,蘇丹政府通過加強反恐合作、參加解決南蘇丹衝突等方式,謀求與美國改善關係。蘇丹政府還按照美方要求,在達爾富爾地區、南科爾多凡和青尼羅兩州等衝突區主動停火,改善國內人道主義援助准入狀況,並與反政府武裝進行多輪和談,對政府進行大幅改組,吸收反對黨入閣。蘇丹甚至主動與朝鮮「斷交」,對美示好[11]

美國於2017年10月份起解除了對蘇丹的經濟制裁,但蘇丹仍被美國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繼續保留美方武器禁運等其他限制措施。針對涉達爾富爾衝突部分人員的定向制裁措施也沒有取消[11]

參考文獻

  1. 1.0 1.1 苏丹政变总统辞职 军队占领国家电视台. 搜狐新聞. 觀察者網. 2019-04-11 [2019-04-11]. 
  2. 2.0 2.1 苏丹国防部长宣布已逮捕总统巴希尔. 新浪新聞. 2019-04-11 [2019-04-11] (中文). 
  3. Sudan lawmakers back amendment to let Bashir stand again. [2019-02-10]. 
  4. 苏丹前总统贪污洗钱罪成囚两年 国际.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21-03-13] (簡體中文). 
  5. 漢良. 苏丹前总统贪污洗钱罪成囚两年. 馬來西亞詩華日報新聞網. [2021-03-13]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6. 蘇丹同意將前總統巴希爾 移交給國際刑事法院審判
  7. 國際刑事法院對蘇丹總統巴希爾發出逮捕令 ,新華網,2009年3月4日。
  8. 苏丹总统出访不顾逮捕令. Mar 23, 2009 [2009-03-23]. [永久失效連結]
  9. 肯尼亚撤销对巴希尔逮捕令 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轨道. [2020-06-13]. 
  10. 胡锦涛与苏丹总统会谈. [2011-06-30]. 
  11. 11.0 11.1 11.2 美国宣布解除对苏丹长达20年经济制裁. [2019-02-10]. 

外部連結

影像剪輯

關聯條目

參見

前任:
加法爾·尼邁里(正任)
艾哈邁德·阿里·米爾加尼
蘇丹總統
1989年6月-2019年4月
繼任:
艾哈邁德·阿瓦德·伊本·奧夫(過渡軍事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