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外廬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3年9月10日 (日) 07:27 由 BXHS-bot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File:侯外廬.jpg

侯外廬(1903年2月6日—1987年9月14日),原名兆麟,又名玉樞外廬,人稱外老山西平遙人,中國歷史學家、哲學史家,與郭沫若范文瀾翦伯贊呂振羽並稱「馬克思主義史學五老」。[1]侯外廬及其同事、學生以其對中國古代社會史、思想史、哲學史研究的開拓性貢獻被稱為「侯外廬學派」。[2]

生平

侯外廬1923年至1926年期間同時就讀於北京法政大學法律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歷史系。1927年赴法國留學,就讀於巴黎大學。期間,在成仿吾章伯韜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回國後,任教於哈爾濱法政大學北平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校。抗日戰爭期間在重慶任《中蘇文化》主編。1947年赴香港達德學院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主任、西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等職。他還是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1987年逝世。[3][4]

1954年,中國史學會公布第一屆理事會名單,郭沫若擔任主席,吳玉章范文瀾擔任副主席,他擔任理事[5][6][7]。他曾與王思華一同翻譯《資本論》第一卷,著有《中國思想通史》、《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中國古典社會史論》、《中國思想史綱》等。他還是中國大百科全書歷史卷的負責人。

參考資料

  1. 侯外庐给世间留下了什么?侯且岸教授眼中的祖父. 人民政協報. [2010-12-21]. 
  2. 高增德. “不苟异亦不苟同”——论侯外庐及其思想史学派. 朱子學刊. 1994, (00): 319-331. 
  3. 侯外庐. 晉中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2010-12-21]. 
  4. 侯外庐 (1903—1987). 中國社會科學院. [2010-12-21]. 
  5. 錢蓉主編. 观点 历史2004.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06: 6. ISBN 7-211-05020-9. 
  6. 戴學稷,徐如編. 邵循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续编. 2009.11: 301. 
  7. 張蓬舟張儀鄭編輯. 1955人民手册. 大公報社. 1955.01: 417. 
馬克思主義史學五老
郭沫若 | 范文瀾 | 翦伯贊 | 呂振羽 | 侯外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