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十三州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台湾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3年5月27日 (六) 13:27 由 BXHS-bot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机器人:自动替换格式;整理源码)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Thirteen Colonies
北美十三州
1607年-1776年
北美十三州國旗
1775年北美十三州(紅色),粉紅色為美國獨立後主張的土地。
1775年北美十三州(紅色),粉紅色為美國獨立後主張的土地。
地位英屬美洲一部分(1607–1776)
英格蘭殖民地(1607–1707)
大不列顛殖民地(1707–1776)
首都倫敦(母國首都)
常用語言
宗教
政府殖民憲法君主制
君主 
• 1607年-1625年
詹姆士六世及一世(首名)
• 1760年-1783年
乔治三世(末名)
歷史 
1585年
1607年
1620年
1663年
1670年
1713年
1732年
1776年
1783年
人口
• 1625年[1]
1,980
• 1775年[1]
2,400,000
貨幣
前身
繼承
前哥倫布時期
新尼德蘭
美國
今屬於 美國

北美十三州(英語:Thirteen Colonies)是指大英帝國於1607年(维吉尼亚)至1733年(喬治亞)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地。這些殖民地最終成為了美國獨立時的組成部分,即後來的美利堅合眾國

法蘭西斯·德瑞克爵士率領的英國探險船隊又再次為英國宣稱佔領包括華盛頓州的太平洋西北地區。當時由於未有投放人員駐守,因此只能算是象徵式佔領,但太平洋西北地區的主權紛爭一直持續了三百多年,直到1790年英西兩國才達成和解。

這些殖民地分別是德拉瓦、賓夕法尼亞、紐澤西、喬治亞、康乃狄克、麻萨诸塞灣、馬里蘭、南卡羅來納、新罕布夏、维吉尼亚、紐約、北卡羅來納和羅德島,每個殖民地都建立並發展了自治體制,居民大多數是擁有自己土地的獨立農民。在18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經過一系列抗爭,殖民地聯合武裝反對英國和英王乔治三世的統治,最終於1775年爆發美國獨立戰爭。1776年,十三殖民地宣布獨立,建立美國。

獨立之前,十三殖民地是英屬美洲殖民地的一部分。在獨立戰爭期間,英屬北美(今加拿大)、西印度紐芬蘭魁北克新斯科細亞東佛羅里達西佛羅里達保持了對英國的忠誠。這些英屬殖民地對美國革命都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但地理位置上的隔離和英國海軍的強大使他們未能真正參與到鬥爭中來[2]

殖民地

當代文獻通常將英屬北美十三殖民地按地理位置從北至南排列。

新英格蘭殖民地
中部殖民地
南部殖民地


若按照如今美國的行政區劃,當時的北美十三州涵蓋今日美國20個州的全部或部分,其中多出7個州來自於:

緬因州:當時屬於麻萨诸塞灣省

佛蒙特州:當時屬於紐約省

西维吉尼亚州肯塔基州:當時屬於维吉尼亚殖民地及自治領

田納西州:當時屬於北卡羅來納省

阿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當時屬於喬治亞省

1730年前的其他殖民地

新英格蘭自治領

根據詹姆斯二世1685年的政令,合併緬因、新罕布夏、麻萨诸塞灣、普利茅斯、羅德島、康乃狄克、紐約和東西澤西為一個大殖民地。光榮革命之後該計劃被廢除,九個殖民地於1689年重獲獨立身份。

麻萨诸塞灣殖民地

由英格蘭清教徒於1630年建立。1684年殖民憲章被廢除,1691年准許建立麻萨诸塞灣省

緬因省

1622年建立。17世紀50年代,麻萨诸塞灣殖民地將緬因地區(現緬因州南端)劃入旗下。17世紀下半葉,肯尼貝克河東部的緬因地區也曾是紐約省的一部分。1691年憲章將這些地區正式歸入麻萨诸塞灣省。

普利茅斯殖民地

1620年建立。1691年憲章將之歸入麻萨诸塞灣省。

賽布魯克殖民地

1635年建立。1644年與康乃狄克殖民地合併。

紐哈芬殖民地

1637年建立。紐哈芬曾經收留將查理一世處死的法官,因此作為懲罰,在1622年查理二世頒發康乃狄克憲章,將紐哈芬歸入康乃狄克殖民地。

東澤西省與西澤西省

17世紀10年代作為新尼德蘭的一部分建立起來。1664年英國從荷蘭手中奪取紐澤西和紐約。紐澤西在1674年被分為兩個殖民地,西澤西為英國,東澤西為蘇格蘭。但在1702年兩個殖民地重新聯合。

卡羅來納省

1663年建立。1712年,卡羅來納殖民地被分為北卡羅來納和南卡羅來納兩個殖民地。 緊接而來由法蘭西斯·德瑞克爵士率領的英國探險船隊又再次為英國宣稱佔領包括華盛頓州的太平洋西北地區。當時由於未有投放人員駐守,因此只能算是象徵式佔領,但太平洋西北地區的主權紛爭一直持續了三百多年,直到1790年英西兩國才達成和解。

人口

(注釋:人口數據由歷史學家估算得出;不包括殖民地管轄範圍外的原住民,包括管轄範圍內的原住民、奴隸和契約勞工)[3]

年份 人口
1625 1,980
1641 50,000
1688 200,000
1702 270,000
1715 435,000
1749 1,000,000
1754 1,500,000
1765 2,200,000
1775 2,400,000

至1776年,85%的白種人口為英格蘭、愛爾蘭、蘇格蘭或威爾斯後裔,9%為德國後裔,4%為荷蘭後裔。在18世紀,由於較高的出生率和較低的死亡率,這些人口取得了快速增長,而從1774年至1830年移民只是人口增長因素中的一小部分。90%為農民,有許多海港將殖民地經濟同英帝國聯繫在一起[4][5]

奴隸

奴隸輸入 數量[6]
1620-1700 21,000
1701-1760 189,000
1761-1770 63,000
1771-1790 56,000
1791-1800 79,000
1801-1810 124,000[注 2]
1810-1865 51,000
Total 597,000

大約600,000名奴隸被輸入美國,這大約占到從非洲輸出的1200萬奴隸的5%。大部分奴隸被送往加勒比海地區和巴西的產糖殖民地,這些奴隸的預期壽命較短,需要持續補充。由於較高的出生率,在美國預期壽命相對較長,因此奴隸數量快速增長,1860年人口普查時已經達到近400萬。從1770年至1860年,北美奴隸的自然增長率要高過歐洲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口,幾乎是英格蘭自然增長率的兩倍[7]

政府

英屬美洲各殖民地位置圖(約1750
  1. 紐芬蘭
  2. 新斯科細亞
  3. 北美十三州
  4. 百慕達
  5. 巴哈馬
  6. 英屬宏都拉斯
  7. 牙買加
  8. 英屬背風群島巴貝多

英國殖民者並沒有在美洲殖民地建立民主制度的意圖,但他們同樣也沒有建立起以土地為基礎的貴族政治,由此北美殖民地發展出了一套重視選民參與的自由選舉制度,享有比包括英格蘭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都有廣泛的選舉權

對於選民來說,參加投票便意味著享有社會「利益」,正如南卡羅來納議會在1716年所說,「享有本省利益的人民應當能夠選舉議會代表,這是必須的也是合理的[8]。」女性、兒童、契約勞工和奴隸的利益由一家之主代表。對於是否享有「利益」的衡量標準是「財產」。這一點粗略基於英國的制度,而在英國,貧苦工佔大多數,政治上每20個人中有19個人是依附於地主的。英國方面認為殖民地的行政長官應當將非自由人(即不擁有土地的人)排除在投票之外,然而在北美由於人們大多是拓荒者或拓荒者的後裔,擁有土地的程度很高,由此50%至80%的白人男性都擁有投票權[9]。殖民地的政治文化重視門閥、尊長,因此參加選舉的往往是當地的名流,但他們時常相互競爭,因此需要向普通民眾爭取選票。政黨制度在殖民地不存在,參選的議員們會同自己的親屬、朋友和鄰居組地方派系。在新英格蘭清教徒治下之外的地方,每到選舉日,人們從鄉下來到首府尋歡作樂、進行拉票、結交高位人士、約見老友、傾聽演講,同時飲酒進食、開流水席、高歌熱舞、遊戲賭博。選舉時,甚至不需要紙張,他們喜歡向計票人員大聲喊出自己投給誰,而場邊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們則高聲歡呼,或發出噓聲。參選的人們明白他們必須「用酒把莊園主人們澆成落湯雞」。選舉就像一場狂歡,所有人在選舉日都是平等的,傳統的限制都得到放寬。一次選舉,乔治·華盛頓甚至花費了39個銀元宴請他的支持者。[10]

實際的投票率在20%至40%不等(以成年白人男性為準)。在賓夕法尼亞紐約,具有一定歷史的種族和教會能夠較大程度地動員自己的支持者,因此投票率也較高。紐約州羅德島州發展出了一套兩派別的體制,但這套體制只在殖民地層面上有效而沒有涉及到區域事務中去。不同的派別與不同的領導人和家庭聯繫有關,和政策與價值觀的關係不大。其他地方的政治局面相對較混亂,主要基於選舉人而非不同派系或是爭議的事務[11]

在1774年之前,殖民地之間是相互獨立的。1754年,班傑明·富蘭克林試圖通過阿伯尼會議建立一個統一的殖民地體系,但沒有成功。十三殖民地都在英國人權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有效的自治體制和選舉體制,並堅決不讓英帝國進行干涉。大部分的白人男性都有投票權[12]

經濟政策

英國在殖民地實施重商主義的基本政策[13]。在重商主義政策下,政府和商人合作,目標是增強政治權力和增加個人財富。政府通過貿易壁壘、貿易規定、本地工業補貼來使進口最小化,出口最大化,以保護本地商人利益。出於同法國西班牙荷蘭的貿易需求,走私在18世紀的北美十分流行,政府疲於奔命[14]。重商主義的目的在於增加貿易順差,包括黃金白銀的大量貴金屬,能大量流入英格蘭倫敦通過徵稅獲取財富,而剩下的部分便歸入英國商人的口袋。大部分的稅收都用於維持皇家海軍的強勢地位,以保護英國殖民地,同時威脅或直接奪取其他國家的殖民地。在1664年,英國皇家海軍便奪取了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是英國工業的重要市場,經濟政策的主要目的自然是增加母國的財富[15]

美國革命

1765年《印花稅法》的出台引發了廣泛的示威抗議活動。殖民地人民認為「無代表,不納稅」,即殖民地在英國國會中沒有代表,向他們獲取稅收便侵犯了作為英國人應有的權利。其他英國殖民地基本上都同意這一觀點,但在殖民地官吏和皇家海軍的威懾之下,抗議無望[16]

英國國會無視抗議,並且通過了新的稅法以加強自己的權力。關於茶葉稅的爭端愈演愈烈,殖民地民眾抵制茶葉並於1773年在波士頓將茶葉倒入港口。1774年,英國國會通過一系列法案,稱不可容忍法案,限制了麻萨诸塞殖民地的自治權力,導致矛盾激化。作為回應,殖民地建立了法外的代議體系,稱「省議會」,此後十二個殖民地派代表參加了在費城舉行的第一次大陸會議。第十三個殖民省喬治亞在第二次大陸會議時派去了代表。至1775年春,所有英國官員都已被驅逐出殖民地。在戰爭期間,大陸會議承擔了國家政府的職責,任命乔治·華盛頓為總司令,組織軍隊對抗英國,締結條約,宣布獨立,並組織殖民地編寫法律和轉變為州[17]

注釋

  1. 佛蒙特州是紐約和新罕布夏兩個殖民地的爭議對象。從1777年至1791年,佛蒙特事實處於獨立狀態,稱佛蒙特共和國
  2. 包括1803年輸入路易斯安那的10,000名奴隸。

參考文獻

引用

  1. 1.0 1.1 U.S. Bureau of the Census, A century of population growth from the first census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twelfth, 1790–1900 (1909) p. 9.
  2. Jack P. Greene and J. R. Pole, eds. '"A Companion to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2004) ch. 63
  3. Source: U.S. Bureau of the Census, A century of population growth from the first census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twelfth, 1790-1900 (1909) p 9
  4. Greene (1905) is basic
  5. Daniel Scott Smith, "The Demographic History of Coloni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Vol. 32, No. 1, (Mar., 1972), pp. 165-183 is advanced
  6. Miller and Smith, eds. Dictionary of American Slavery (1988) p . 678.
  7. Michael Tadman, "The Demographic Cost of Sugar: Debates on Slave Societies and Natural Increase in the Americas,"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Dec. 2000 105:5 online
  8. Thomas Cooper and David James McCord, eds. The Statutes at Large of South Carolina: Acts, 1685-1716 (1837) p 688
  9. Alexander Keyssar, The Right to Vote (2000) pp 5-8
  10. Daniel Vickers, A Companion to Colonial America (2006) p. 300
  11. Robert J. Dinkin, Voting in Provincial America: A Study of Elections in the Thirteen Colonies, 1689-1776 (1977)
  12. Greene and Pole, eds. '"A Companion to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2004) quote p. 665
  13. Max Savelle, Seeds of Liberty: The Genesis of the American Mind (2005) pp. 204-211
  14. George Otto Trevelya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Volume 1 (1899) p. 128 online
  15. William R. Nester, The Great Frontier War: Britain, France, and the Imperial Struggle for North America, 1607-1755 (Praeger, 2000) p, 54.
  16. Donald William Meinig, The Shaping of America: Atlantic America, 1492-1800 (1986) p. 315; Greene and Pole, Companion ch. 63
  17. Robert Middlekauf, The Glorious Cause: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1763-1789 (Oxford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7)

來源

  • Adams, James Truslow. The founding of New England.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922full text online 
  • Adams, James Truslow. Revolutionary New England, 1691–1776 (1923)
  • Andrews, Charles M. The Colonial Period of American History (4 vol. 1934-38), the standard political overview to 1700
  • Chitwood, Oliver. A history of colonial America (1961), older textbook
  • Cooke, Jacob Ernest et al., ed. Encyclopedia of the North American Colonies. (3 vol. 1993); 2397 pp.; comprehensive coverage; compares British, French, Spanish & Dutch colonies
  • Gipson, Lawrence. The British Empire Before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15 volumes, 1936–1970), Pulitzer Prize; highly detailed discussion of every British colony in the New World
  • Greene, Evarts Boutelle et al., American Population before the Federal Census of 1790, 1993, ISBN 0-8063-1377-3
  • Greene, Evarts Boutell. Provincial America, 1690-1740. Harper & brothers; full text online. 1905. 
  • Hawke, David F.; The Colonial Experience; 1966, ISBN 0-02-351830-8. older textbook
  • Hawke, David F. Everyday Life in Early America (1989) excerpt and text search
  • Middleton, Richard, and Anne Lombard. Colonial America: A History to 1763 (4th ed. 2011), the newest textbook excerpt and text search
  • Taylor, Alan. American colonies (2002), 526 pages; recent survey by leading scholar
  • Vickers, Daniel, ed. A Companion to Colonial America. (Blackwell, 2003) 576 pp.; topical essays by experts
政府
  • Andrews, Charles M. Colonial Self-Government, 1652-1689 (1904) full text online
  • Dinkin, Robert J. Voting in Provincial America: A Study of Elections in the Thirteen Colonies, 1689-1776 (1977)
  • Osgood, Herbert L. The American colonies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3 vol 1904-07).
    • Osgood, Herbert Levi. The American colonies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Macmillan vol 3 online. 1907. 
  • Osgood, Herbert L. The American colonies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4 vol, 1924–25)
第一手文獻
  • Kavenagh, W. Keith, ed. Foundations of Colonial America: a Documentary History (6 vol. 1974)
  • Sarson, Steven, and Jack P. Greene, eds. The American Colonies and the British Empire, 1607-1783 (8 vol, 2010); primary 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