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轼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小仓由菜留言 | 贡献2022年8月24日 (三) 18:21的版本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國 → 国, 學 → 学 (3), 參 → 参, 長 → 长, 師 → 师 (2), 華 → 华 (2), 縣 → 县, 雙 → 双, 廣 → 广, 見 → 见 (3), 號 → 号, 類 → 类 (3), 為 → 为, 屬 → 属, 勵 → 励, 鎮 → 镇, 鄉 → 乡, 館 → 馆, 書 → 书 (3), 歷 → 历 (2), 試 → 试 (2), 釋 → 释, 業 → 业 (2), 設 → 设, 職 → 职 (2), 復 → 复, 講 → 讲, 讀 → 读, 經 → 经, 載 → 载, 蒼 → 苍, 潔 → 洁, 賢 → 贤, 「 → “, 」 → ”, 聲 → 声, 賜 → 赐, 歲 → 岁, 詩 → 诗, 曆 → 历)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朱轼(1665年—1736年),若瞻可亭江西省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今属高安市村前镇)人。

生平

朱轼自幼苦读,“束身励行,通经史百家”,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浙江巡抚吏部尚书,有惠政,居官廉洁,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自诸生至宰相,食不二味,衣不鲜华,而爱国忘家,唯民休戚是念,凡所学必以身践之”。雍正命朱轼在懋勤殿设讲坛,教育弘历,被誉为“帝师元老”。[1]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雍正赐诗:“忠岂唯供职,清能不近名;眷言思共理,为国福苍生。”乾隆元年(1736年)九月十七日卒于京城,谥文端。次年归葬故里。

佚事

清稗类钞》载其“河目海口”。[2]

注释

  1. 袁枚《神道碑》: “公奉世宗诏,侍皇上青宫最久。皇上登极未一载,仁言圣政,重累而下,九州八陔,靡不异音同叹,庆尧舜复生,然则公启饫之功可以想见。”
  2. 《清稗类钞·卷六十五》:朱文端河目海口 高安朱文端公轼,字若瞻,生而宏声广颡,双颧插髩,大口长目,步阔二尺。二十三岁入学,二十九中乡试,主司宋大业见之,即曰:“河目海口,惟吾先公。今复见子。”大业,文恪子也。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