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方言

出自求聞百科
於 2022年8月24日 (三) 02:23 由 小仓由菜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壯 → 壮, 自治區 → 自治区, 會 → 会 (2), 語 → 语 (4), 縣 → 县 (2), 廣 → 广 (2), 門 → 门 (4), 稱 → 称, 們 → 们, 撾 → 挝, 講 → 讲, 話 → 话, 「 → “ (3), 」 → ” (3), 爲 → 为, 瑤 → 瑶 (5))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金門方言
Kim Mun
母語國家和地區雲南廣西海南越南
母語使用人數未知(40萬 根據 1995–1999)[1]
語系
苗瑤語系
官方地位
作為官方語言 中國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
語言代碼
ISO 639-3mji
Glottologkimm1245[2]

金門方言勉語的一種,屬於苗瑤語系瑤語支。說金門方言的人自稱「金門」等,共有40萬人,其中中國多於22萬,越南17萬。

劃分

毛宗武(2004)把國內的金門方言劃分為兩個土語:

  • 滇桂土語,自稱「金門」(雲南河口縣瑤山鄉新寨村/kjeːm33 mun33/)或「甘迪門」,16萬6千多;
    在老撾,講金門方言的瑤族和他們的語言被稱為「藍靛」(老撾語ແລນແຕນ羅馬化:lɛːn tɛːn;西南官話:藍靛瑤;英語:Lanten)、「佬會」(老撾語ລາວຫ້ວຍ,會曬佬族)或「瑤門」(金門瑤族)。
  • 防海土語,自稱「金門」(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那垌鄉灘散村/kiːm33 mun33/),6萬多,分布在廣西和海南,其中海南說金門方言的人被識別為苗族

過去曾經把勉方言和金門方言合稱勉金方言。

參考文獻

  1. 金門方言
    Kim Mun
    於《民族語》的鏈接(第18版,2015年)
  2.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Kim Mun.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