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焕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小仓由菜留言 | 贡献于2022年8月19日 (五) 07:01提交的版本 (noteTA 跳过, replaced: 參考文獻 → 参考文献, 國 → 国, 開 → 开, 學 → 学, 間 → 间 (4), 處 → 处, 漢 → 汉 (2), 縣 → 县 (25), 無 → 无, 興 → 兴, 劉 → 刘 (2), 陽 → 阳 (12), 楊 → 杨, 莊 → 庄 (2), 賓 → 宾 (2), 傳 → 传 (4), 詞 → 词 (2), 號 → 号 (2), 羅 → 罗 (2), 為 → 为 (2), 舉 → 举 (6), 維 → 维 (3), 館 → 馆 (2), 選 → 选 (2), 後 → 后, 書 → 书 (2), 聯 → 联, 歷 → 历 (2), 總 → 总 (2), 試 → 试 (2), 評 → 评 (2), 終 → 终 (2), 進 → 进 (5), 釋 → 释, 獲 → 获, 註 → 注 (4), 職 → 职, 連 → 连 (2), 遷 → 迁 (2), 啟 → 启 (7), 盧 → 卢, 謝 → 谢, 僑 → 侨, 時 → 时 (3), 識 → 识, 貞 → 贞, 禎 → 祯 (5), 經 → 经 (2), 編 → 编 (3), 諸 →…)

黄文焕(?—17世纪),维章坤五福建福州府永福县[1]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

黄文焕学识渊博,在是天启四年(1624年)中举人[2],次年(1625年)联捷进士,历任海阳番禺山阳知县,迁任翰林院编修

崇祯十三年(1640年),黄文焕因为黄道周劝谏崇祯帝一事被连坐,和涂仲吉同时入狱;弘光年间获释,擢官中允詹事南京失陷后隐居到去世,有《四书诗经》、《嫏嬛》、《陶诗杜诗注》、《楚词听直》、《頳留集》、《老庄注》、《秦汉文评》、《馆阁文集》等著作流传[3]

其子黄班由诸生任职副总兵,投降清朝,引清兵攻陷福京,终官肇罗佥事[1]

引用

  1. 1.0 1.1 钱海岳《南明史·卷三十二·列传第八》:同(杨士聪弘光)时以翰詹召者:黄文焕,字维章,天兴永福人。天启五年进士,为文博淹无涯涘。历海阳、番禺、山阳知县,迁编修。坐黄道周事,同涂仲吉下诏狱。安宗擢中允、詹事。国亡,隐南京卒。子班,字基玉,诸生。副总兵。在里逐知县降清,伐山开道,引清兵陷福京,终肇罗佥事。
  2. 乾隆《永福县志·卷七·选举》:天启四年甲子科(举人) 黄文焕 乙丑进士,有传
  3. 乾隆《永福县志·卷八·人物》::黄文焕,字维章,号坤五,天启乙丑进士。文章淹博,知番禺海阳山阳三县皆有政声,崇贞召试擢翰林院编修。时黄道周下诏狱,株连及焕,事雪侨寓金陵,著有《四书诗经》、《嫏嬛》、《陶诗杜诗注》、《楚词听直》、《頳留集》、《老庄注》、《秦汉文评》、《馆阁文集》行于世。

参考文献

  • 钱海岳南明史》·卷三十二·列传第八
  • 乾隆《永福县志》·卷七·选举
  • 乾隆《永福县志》·卷八·人物
官衔
前任:
李宾
明朝海阳县知县
天启年间-崇祯年间
继任:
刘伯元
前任:
王正志
明朝山阳县知县
1632年-1639年
继任:
刘景绰
前任:
谢泰宗
明朝番禺县知县
崇祯年间-1640年
继任:
卢兆熊